[圖片]羅布泊科考:蘆葦屋見證羅布人漁村興衰 | 陽光歷史

 

A-A+

[圖片]羅布泊科考:蘆葦屋見證羅布人漁村興衰

2016年05月01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239 次

科技時代_羅布泊科考:蘆葦屋見證羅布人漁村興衰(圖)

12月2日,科考隊員在一處廢棄的羅布人房屋旁工作


科技時代_羅布泊科考:蘆葦屋見證羅布人漁村興衰(圖)

12月2日,這處已經廢棄的羅布人房屋,牆體主要由蘆葦製成。



羅布泊科考:蘆葦屋見證羅布人漁村興衰(圖)

這是一處已遭羅布人廢棄的房屋


  2008年12月2日,科考隊員在一處廢棄的羅布人房屋旁工作。當日,羅布泊綜合科學考察隊首席科學家夏訓誠研究員率隊造訪三河口沖積扇上蘆葦屋。作為羅布人遷徙生存的一處遺址,這裡的興衰足以見證塔里木河歷史的變遷。


  羅布泊綜合科學考察隊首席科學家夏訓誠研究員2日率隊造訪三河口沖積扇上蘆葦屋。作為羅布人遷徙生存的一處遺址,這裡的興衰足以見證塔里木河歷史的變遷。


  出羅布荒原南部的若羌縣城,向北約80公里的荒漠區域是被稱為「草庫勒」(庫勒:維吾爾語即湖的意思)的地方。歷史上,發源於阿爾金山的米蘭河、若羌河、瓦石峽河三河自北向南,匯聚在此,形成平坦的沖積扇,最後和北來的塔里木河、西來的車爾臣河共同匯入台特瑪湖,台特瑪湖成為這些河流的尾閭。台特瑪湖與羅布泊之間有河道相通,湖泊相連,直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塔里木河道斷流,湖泊乾涸,湖周植被枯死,生活在此以捕魚為生的羅布人只得逆河遷徙。消失了生命的「草庫勒」在狂風之下,流沙肆虐。


  密密匝匝的蘆葦根留下了大湖裡曾有密不透風的蘆葦蕩的痕跡。當年風起時必是葦葉搖曳、葦絮紛飛;如今風起,只是塵揚沙流。蘆葦根止不住沙丘的移動,即便是羅布人當年為安樂窩編造的密實的蘆葦牆,在風與沙的夾擊下,也只能勉強留下了依稀的家居輪廓。


  這些蘆葦家居一套套分別搭建在沖積扇中略高處,因為沙丘的堆埋,這裡看上去越發顯得高些。每套房屋間數不同,可能是家中人口和財富的不同所致,其中一間蘆葦屋的門口甚至還半埋著破朽的褲子。


  蘆葦屋分佈在方圓兩公里範圍內,這裡是一處羅布人曾經的漁村,也就是羅布人所說的「阿不旦」。阿不旦的意思是「適宜定居的地方」,這個稱謂並不特指某個地方,羅布人放棄老阿不旦,尋找著新阿不旦。如果湖沼星羅棋布、胡楊林立、葦浪連綿、魚躍鴨飛,那麼就可以作為立足的阿不旦。


  所有這樣的阿不旦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消失。現在的阿不旦村在蘆葦屋100公里外、若羌縣城以東米蘭鎮附近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36團民族連。這個連300來人,據說都是羅布人的後裔。他們住在磚、土、木混合結構的房子裡,或從事庭院經濟,種植棉花,放牧羊群,或外出務工,甚至到崑崙山撿玉,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


  2001年6月,國家開始斥巨資實施塔里木河綜合治理工程,通過對塔里木河的工程治理和流域水資源的統一調度,增加了塔里木河水的來水量,水流曾重新回歸台特瑪湖,形成200平方公里湖面。在台特瑪湖邊,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立碑設亭,以便「觀水」。不過,考察隊未能在「觀水亭」一睹碧波蕩漾的情形。2日16時許,沙塵天氣突起,漫天黃沙遮住了視線,連明晃晃的太陽都變成黃燦燦的「月亮」。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