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圖文]海洋「潮漲潮落」推動生物大滅絕
提到史上生物大滅絕事件的成因,人們馬上想到的就是小行星撞擊或超級火山噴發。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卻認為,海洋的大規模漲落才是過去5億年間週期性生物大滅絕的主因。相關論文6月1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Nature)雜誌上。
自35億年前生命在地球上出現以來,科學家認為可能曾經發生過多達23次的大滅絕事件。在過去的5.4億年間,有充分證據的大滅絕事件有5次,涉及的主要是海生植物和動物,有多達75%至95%的物種滅絕。
在最新的研究中,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Shanan Peters測量了保存在岩石記錄中的兩種主要大陸架環境類型。其中一種的沉積物由對海岸的腐蝕而成,另一種主要由碳酸鈣組成,是有殼類生物通過化學過程形成的。Peters解釋說:「這兩種海洋環境的物理差異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後果。」
在過去的數百萬年間,世界上的海洋隨著地殼板塊的移動和氣候的變化而不斷擴張和收縮。歷史上一些時期裡,地球的遼闊區域都被淺海所覆蓋,導致新物種的產生,比如恐龍時代的洪水滋生了鯊魚和滄龍(mosasaur)。當這些淺海乾涸後,滄龍等滅絕,大陸架的生物多樣性環境也發生了改變。
Peters表示,這一研究並沒有排除其它影響大滅絕的因素,比如小行星撞擊、火山噴發以及疾病、種間競爭等生物因素,它的意義在於為地球長期史上的大滅絕事件提供了普遍聯繫。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古生物學家Arnold I. Miller認為,這一研究是驚人的,因為它在大滅絕事件的發展速度和海平面及沉積物的變化之間建立了一種清楚的聯繫。他說:「這一聯繫使得之前輕視『海洋生物大滅絕可能與海平面下降有關』的人要重新考慮他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