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發現最早現代中文週報或將改寫中國新聞史
《遐邇貫珍》被認為是鴉片戰爭後最先出版的現代化中文報刊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谷長嶺和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葉鳳美近日研究發現,《蜜妥士貿易報》——這份1847年2月6日創刊於廣州的中文週報,是鴉片戰爭後全國最先出版的早期現代化中文報刊,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週報。
現有的中國新聞史著述均認為,1853年8月1日在香港創刊的中文月刊《遐邇貫珍》是鴉片戰爭後最先出版的早期現代化中文報刊。最近,谷長嶺教授和葉鳳美教授在1847年的英文《中國叢報》(The Chinese Repository)中看到了兩則新聞報道和一篇文章。該報道和文章表明,早在1847年2月6日,就有一份名為《蜜妥士貿易報》的中文週報在廣州問世了。該報才是鴉片戰爭後全國最先出版的早期現代化中文報刊,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的第一份中文週報。
谷長嶺教授介紹,關於《蜜妥士貿易報》的新聞報道和文章,一是《中國叢報》1847年2月號的「時事報道……9」,二是《中國叢報》同年3月號的《第三篇:蜜妥士貿易報》一文,三是《中國叢報》同年5月號的「時事報道」一則。
《中國叢報》是美國傳教士裨治文1832年5月創辦於廣州的一份英文月刊。該刊於1851年12月停刊,共出版232期,現存有較完整的合訂本,2008年6月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出版了影印本。
《蜜妥士貿易報》的創辦者蜜妥士(John A·T·Meadows)在中國近代史上雖然並不著名,但也有籍可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編的《近代來華外國人名辭典》就對其有所介紹。
關於《蜜妥士貿易報》的籌辦及創刊,谷長嶺教授介紹說,由創辦人蜜妥士擬訂的《計畫書》,所署的時間是「1846年10月30日」,表明該報的籌辦工作,至少從此時就已開始。蜜妥士在《計畫書》中曾宣佈11月21日創刊,但未能實現,直到1847年2月6日才出了第一期。可見該報從籌辦到創刊,至少用了3個多月,遠非原設想的那麼容易。
葉鳳美教授說,因為是發表在以西方人為讀者的英文刊物上,蜜妥士宣佈的辦報目的較為坦白,即:最終與最主要的是「使中國人對外國人更有好感」「將成為與中國商家聯絡的媒介——特別是作為廣告和告白的平台。」
葉鳳美教授說,《蜜妥士貿易報》的版式,其自述是:「用8開紙印刷,大小相當於『京報』」,「線裝,裝有黃色封面,完全是中式的。每期平均約25張,封面上有大號字的報名、期數、出版發行日期等,封底有孟子名言。」
葉鳳美教授說,至於《蜜妥士貿易報》的大小和葉數,自述說得很具體,所說的8開應該是就中國紙而言的。線裝書每葉為對折,故該報實際是中國紙的16開本。關於葉數,原文多處使用的是「張」(sheets),但也有「張或葉」(sheets,or leaves)的說法,可見所謂的「張」,也就是「葉」。《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每葉480字,照此推算,《蜜妥士貿易報》每期平均可容1.2萬字,比25年後(1872年)創刊的《申報》每期還多3500字左右。
谷長嶺教授介紹,《中國叢報》是在1847年5月號中報道《蜜妥士貿易報》停刊的,估計該報可能於4月中下旬即已停刊,存續了兩個多月,出了10期左右。
谷長嶺教授指出,雖然《蜜妥士貿易報》存世短暫,被遺忘了163年,但在其之前出版的海內外早期現代化中文報刊,都是傳教士辦的月刊,而海外第一份中文報紙舊金山《金山日新錄》(週二刊,旋改週刊)創刊於1854年。所以,《蜜妥士貿易報》不僅是鴉片戰爭後國內最先出現的早期現代化中文報刊,也是包括海外在內的世界上第一份中文週報、第一份早期現代化中文報紙、第一份中文商業報紙,內容架構比其後創刊的多家中文商業報紙還現代化,在中文報紙的現代化進程中,頗具開創性意義。因此,當其被拂去歲月的封塵,重回世人的記憶,必將被載入新聞史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