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糞便化石揭開史前食恐龍巨鱷面紗 | 陽光歷史

 

A-A+

[圖文]糞便化石揭開史前食恐龍巨鱷面紗

2014年12月16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402 次

恐鱷的形象變得更加有血有肉
 
恐鱷的形象變得更加有血有肉

  據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道,美國研究人員表示,隨著糞便化石以及骨骼咬痕證據浮出水面,史前史體型最大的鱷魚之一——恐鱷的形象變得更加有血有肉。恐鱷是鱷魚家族的一個可怕成員,身長相當於一輛加長型豪華轎車。有證據顯示,它們可能潛伏在淺水域並伺機捕殺與它們體型相當的恐龍。


  研究人員發現的糞化石距今7900萬年,是迄今為止已知第一個恐鱷糞化石。在對化石進行分析之後,古生物學家於上周宣佈了他們的結論。恐鱷糞化石的發現有助於古生物學家瞭解這種巨型鱷魚的生活。恐鱷曾經生活的地區就是現在的美國以及墨西哥北部。


  恐鱷糞化石是幾年前在佐治亞州一條河流內發現的。研究人員表示,糞便中的沙子和貝殼碎片說明,恐鱷更喜歡生活在河口——至少在佐治亞州,研究人員發現的恐鱷遺跡主要集中在河口地區——可能主要以海龜為食。


  佐治亞州哥倫布州立大學學生薩曼塔·哈萊爾表示,佐治亞州恐鱷的獵物相對比較溫順,「我們確信它們就是這一地區處在食物鏈頂端的捕食者」。在3月17日於巴爾的摩舉行的美國地質學會會議上,哈萊爾公佈了她的研究發現。


  此外,研究小組還在恐鱷糞化石外面發現一顆鯊魚牙齒。由於沒有在牙齒上發現任何被消化過的痕跡,研究小組認為鯊魚是在恐鱷糞便中尋找食物時留下這顆牙齒的。研究人員並未在糞便中發現骨頭或者其他未消化的動物殘骸。哈萊爾說:「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發現。因為無論是現代鱷魚還是古代鱷魚均能分泌可以消化幾乎一切東西的消化液,其中就包括骨頭、角和牙齒在內。這一發現恰好說明糞便來自於一條鱷魚。」


  根據年代更為久遠的咬痕證據,恐鱷在佐治亞州以外地區顯然遭遇更難對付的獵物。在美國地質學會會議上,哥倫布州立大學古生物學家大衛·施維默遞交了這一證據。恐鱷牙齒在獵物骨骼上留下的咬痕向人們講述了一場激烈的生死較量。當時,一條29英尺(約合9米)長的恐鱷向體型相當的恐龍發起攻擊,其中就包括霸王龍的近親蒙氏阿巴拉契亞龍和阿爾伯脫龍。施維默說:「我們發現的骨頭癒合跡象說明,恐龍在遭受恐鱷猛烈攻擊後倖存下來。也就是說,與這個標本聯繫起來的明顯是捕食行為而不是食腐行為。」


  施維默在佐治亞州海龜化石上第一次看到這種奇怪的、凹陷的蛋狀痕跡。後來,他在德克薩斯州大本德國家公園和新澤西州國家博物館的恐龍骨骼化石上看到了類似的痕跡。他說:「我意識到這些咬痕來自真正有力的下巴和很多牙齒。很明顯,這種大型鈍齒鱷魚是可能的罪魁禍首。我沒有看到其他動物能留下類似這樣的齒痕。」


  但是,古鱷魚咬痕專家斯蒂芬妮·德魯姆赫勒表示,齒痕不能說明一切。他說:「現代鱷魚——鱷魚、美洲鱷和相關的已滅絕鱷魚,更擅長將獵物整個吞下和把大型動物分成適合吃下的塊狀。很少留下咬痕的證據。所以,我們推斷,恐鱷之類的龐然大物可能有甚至更具破壞力的進食習性。」


  雖然咬痕的證據存在,但是也由此引出一個問題:能吃大恐龍的鱷魚為何會在海龜身上浪費精力呢?兩個字:位置。現代鱷魚獵食範圍很廣,會吃在自己領域內捕獵到的任何食物。同樣的因素可能決定個別恐鱷基本以海龜為食,或者以恐龍乃至其他獵物為食。


  芝加哥大學古生物學家保羅·塞雷諾了發現了尼日爾語也叫超級鱷魚的1.1億歲的帝鱷,他指出,原產北美的恐鱷還說明大型鱷魚出現在不同地方和時期。國際地理學會駐會探險家塞雷諾說:「恐鱷和獨立的帝鱷是兩個家系,一種比另一種老,這證明鱷魚的身體能夠長到和恐龍一樣大。」恐鱷只生活在白堊紀結束之前,比帝鱷更接近於現代鱷魚,但仍難逃滅絕厄運。


  塞雷諾解釋說,一隻成年雄鱷可能需要霸佔數英里的河流才能尋找可維持生存的足夠獵物。因此,空間限制可能讓鱷魚數目很少,這也使得這些大型鱷魚在困難時期更容易滅絕。塞雷諾說:「似乎偶爾會出現大型鱷魚生存的合適條件,但通常不會持續太久。」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