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之戰簡介 街亭之戰諸葛亮為何會失敗? | 陽光歷史

 

A-A+

街亭之戰簡介 街亭之戰諸葛亮為何會失敗?

2015年10月27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302 次

  街亭阻擊戰發生在公元 228年(蜀建興六年)。這是諸葛亮六出祁山中最為順利的一役,也是令人最為懷念的一役。《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用妙筆生花和移花接木的手法,描寫揮淚斬馬謖和空城計,將諸葛亮的品格和智慧痛快淋漓地表現出來。

  建興六年,諸葛亮率10萬大軍,挾七擒孟獲的威勢,採用聲東擊西的策略,從漢中出發,一舉突破魏軍防線,越過祁山,直指當時曹魏所據有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蜀軍勢大,天水、南安、安定三地叛魏應亮,整個關中震動。魏明帝親至長安坐鎮,分派張、曹真二人反擊蜀軍。

  獲悉魏軍進攻,當時諸葛亮坐鎮西縣,精心組織了街亭阻擊戰,派馬謖擔任先鋒,同時指派王平、高詳、黃襲、張休、李盛五人率精兵1萬協助馬謖防守街亭,其主要目的是保障進入關中的通道———隴山道西口的暢通。而曹魏派出的張則率領5萬大軍直驅街亭。

  隴山道是甘肅秦安至陝西隴縣間的要道,也是翻越隴山的必經之路,全長達 150多公里。當時,魏將張率步騎5萬,從隴縣出發,沿隴山道西進。蜀軍只有1萬人,嚴密防守街亭四周的戰略要地。整個戰場形勢魏強蜀弱。儘管當時諸葛亮率10萬大軍北上伐魏,但是兵力被分散到了武都、祁山、西縣、天水、南安5個據點,同時要攻打隴西、上,沒有像初期一樣形成有利的拳頭,局部上已經沒有集中優勢兵力的作用了。因而面對5萬曹魏大軍,諸葛亮只能派出1萬精兵迎戰張。馬謖是很多人都比較熟悉的,曾經給諸葛亮獻策平定南蠻,故而諸葛亮一直看重他是一個謀士型的人物,他可以提出大的方針和建議,卻不適合領兵打仗。臨出陣之前,諸葛亮叮囑馬謖要當道下寨,而在實戰指揮中馬謖卻自作聰明違背諸葛亮囑咐,要背水一戰,結果被魏軍截斷水道,致使士兵不戰自亂。若不是副將王平擂鼓援救,可能這1萬精兵就會全軍覆沒。

  追究起來,街亭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曹兵勢大,蜀兵弱小,且又處處被牽制,致使優勢喪盡。專家考證,就連當時的諸葛亮都被魏軍牽制在上合合合圭合圭,而無法分兵救援馬謖。儘管其中有馬謖指揮失誤的地方,但蜀軍整體實力遠遠不如魏軍,且沒有形成局部集中兵力的態勢,其結果也只能是失敗,即使諸葛亮親自去街亭指揮,結果也是一樣。

  《空城計》是一出人們耳熟能詳的好戲,《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採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虛構了空城計。雖然是虛構的情節,但由於其充分展示了諸葛亮的智慧,因而在人們心中贏得了共鳴。

  其實,從曹魏和蜀漢相爭的格局來看,蜀漢中了曹魏的空城之計,也就是說從雙方對峙的戰略格局上,曹魏提出了空城禦敵戰略,而蜀軍卻沒有發現。專家的研究和歷史記載表明:「諸葛亮先後多次兵出隴右都大費周章,收穫不大,糾其原因就是中了曹魏的空城計,最終導致勞民傷財,國力逐漸下降。所謂的空城防禦就是將曹魏所屬的隴右一帶的人口全部遷移,只留空城,這樣即使諸葛亮能夠佔有其地,也得不到兵員和財力、糧食三方面的補充。從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後,曹魏奪取漢中的過程就開始執行空城策略,先後從漢中遷出了10萬戶居民,劉備取得漢中之後,有人說「當得其地,不得其民也。」這就是漢中人口稀少的證明。同時,曹魏也對隴右一帶,尤其是靠近漢中的武都郡也大規模遷移人口,結果整個隴右的不少地方都成為荒地。曹魏空城防禦的後果,就是導致蜀漢的補給線被迫拉長,大量的軍需物資不得不從漢中運送,所以諸葛亮和姜維先後多次發動北伐,其中大部分都無功而返,其主要原因就是軍糧用盡不得不退兵。

  而對於曹魏方面戰略方針的變化,諸葛亮卻仍一味堅持當初在《隆中對》中提出兵隴右的策略,其結果就是徹底陷入了魏軍空城防禦的圈套。因而,有人評價說諸葛亮是一個因循守舊的人,缺乏創新精神。

  在整個街亭之戰中,雖然蜀漢利用了戰術上的優勢,聲勢很大,但真正到決定戰爭的關鍵時刻卻應變乏力,最後不得不喪失先機,丟掉街亭,退回漢中。對於實力相差懸殊的兩家來說,戰術雖然能起到一時的作用,但卻無法改變最終的結果,唯一可行的策略就是靜觀待變。

  可惜諸葛亮雖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這些,但卻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只能「知其不可而為之」。最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從而使街亭成為一個充滿悲情色彩的地方。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