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聞:媚得勾魂的武則天為何得不到李世民寵愛?
武則天究竟漂亮到什麼程度?一千多年前的事,很難落實。現存唐代張萱的《唐後行從圖》和明刻本《歷代古人像贊》等,均繪有武則天的像,但都是憑想像畫成,且是中年以後的形象,不足為憑。蛛絲馬跡,只能從典籍中的隻言片語裡去找。
武則天曾說過,自己的女兒太平公主「類己」,這首先指的是長得像自己。那麼太平公主是個什麼樣子呢?史書上說是「豐碩,方額廣頤」。體態豐滿,大臉盤。這種模樣,就是唐朝的標準美人胚子。此外唐中宗當太子時的侍讀、詩人崔融曾經說過,武則天是「奇相偃月」。還有,就是袁天綱故事裡說的那個「龍睛鳳頸」。這些說法,都出自武則天的同時代,怕不會太離譜。總之,她的容貌,起碼能讓人眼前一亮。
貌是如此了,才又如何?《舊唐書·則天紀》說她「素多智計,兼涉文史」,《新唐書·武後傳》則說她「有權術,詭變不窮」,且「城宇深痛,柔屈不恥,以就大事」。聰明或狡猾,這是一種素質的兩種說法,總之就是多計謀。關鍵還在於涉獵了文史之後,能忍、有城府、志存高遠。這才是她日後崛起的基礎條件。
武氏隨家人返京這一年,也就是貞觀十年(636年)的六月,宮中發生了一件事,給武則天的命運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轉機。這件事,就是太宗的賢內助長孫皇后病歿了。
長孫皇后死後,後宮的人事問題開始變得突出。首先是妃嬪人數太少,與制度不合。按唐制,皇帝有一後四妃九嬪,這十四個女人是皇帝正式的老婆。下面還有九婕妤,掌婦學及禮儀。再下有四美人、五才人,掌祭祀、飲宴、服飾及車駕隨行等。婕妤以下諸婦實際上是掌管宮中各種事務的女官,屬低級妃嬪。這支龐大的老婆兼女官隊伍的名額現在嚴重不滿員。其次,是整個宮女隊伍也缺員,因過去有好幾次放歸令嫁,走了不少人,所以急需補充。
選妃嬪在一般情況下,是由內侍省挑好了請皇帝批准,但太宗有時也根據傳聞自己點名要人。這一次,他就點名要前武都督的二丫頭進宮當才人。唐太宗怎麼會點名點到武二囡的頭上?
促成這件事的,是兩個重要人物。第一個薦舉武則天的是楊師道。楊師道當時任侍中,職權等於宰相,又是皇親,和太宗的關係非常密切,在朝堂上天天見面。他為了讓自己的外甥女有出頭之日,就極力向太宗推薦武則天的才貌。此外桂陽公主也從旁進言,讓太宗未見其面先聞其名。加之太宗對武士擭也還有些念舊,所以這件事情很快就敲定。
還有一個關鍵人物是楊婕妤。這個楊婕妤是武則天的一位表姐,原為太宗之弟齊王李元吉的王妃。在玄武門之變中,太宗殺了李元吉,卻把元吉之妻楊氏封為婕妤。
楊婕妤這女子的道行不淺,大概很會討人喜歡。長孫皇后去世後,太宗就想立她為皇后,可惜遭到魏徵等一干重臣反對,說是「恐遭天下人恥笑」,這好夢就沒做成。
楊婕妤對此痛心疾首,對幾位重臣銜恨在心,但敢怒而不敢言。為了加強自己在後宮的勢力,開選妃嬪之後,她就想到了自己的表妹武二囡。上述兩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一下子就決定了武則天未來的命運。
武則天進宮後,太宗見她果然是姿容秀麗,就賜號「武媚」。這個「媚」字,體現的恐怕不單單是漂亮,用現代民間的話語來說,就是會「勾人」。
她的宮中生涯就此開始,在才人位置上一坐就是十一年。這和武則天心裡隱隱預期的太不一樣了!她根本就沒有得到太宗的寵愛。在一群大小老婆隊伍中,武則天不過就是個邊緣人物,她的這一段經歷,連記載都沒有多少。
媚娘怎麼會沒有媚住唐太宗?這裡面有一個根本問題,就是:男女吸引,往往以互補型為佳。唐太宗是蓋世英主,殺伐決斷經歷得多了,內心很希望有個溫柔賢惠的女子做伴。
武則天,可不是這樣一個文弱類型的女子。在這裡,我們就要提到那件著名的「師子驄事件」了。
事情發生在武則天隨侍太宗期間,但不見於當時的記載,是武則天在七十六歲時提到的:
太宗有馬名師子驄,肥逸無能調馭者。朕為宮女侍側,言於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撾,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撾撾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太宗壯朕之志。(《資治通鑒》)
這女人,太厲害了,簡直就是赳赳武夫。雖然太宗當時鼓勵了武則天,但他對這種男性化的女人,怕不會太感興趣。
史料表明,起碼太宗沒被武則天迷倒。宮中日月長,武則天在宮裡所做的,無非就是具體事務,眼睜睜蹉跎了十一年。而迷倒太宗的,另有人在。與武則天同時進宮的,還有一個才人叫徐惠。徐惠生於書香之家,四歲時始誦《論語》、《毛詩》,八歲能作文,辭意清通,文名揚於京中,被太宗知道了,於是親自點名召進宮。
這個徐惠的氣質與思想,才是投了太宗的所好。原來,自長孫皇后死後,太宗就開始有些頹廢,耽於享樂,對女色興致尤其高。徐惠曾為此上疏勸諫,言辭間有長孫皇后之風,太宗大為欣賞,遂把她提拔為九嬪之一,算是正式的老婆之一了。太宗死後,徐惠哀思成疾,拒絕醫治,情願早死,好與太宗「死同穴」。結果在二十四歲時就死了,被追贈為賢妃。
徐惠小武則天兩歲,酷愛讀書,入宮後也手不釋卷,是個典型的知識女性。看來太宗還是比較傾心於這類風雅的小女人,不看好武則天那種粗喇喇的馴馬者。
但從另一方面說,武則天在宮中也不算虛度。因為才人在宮中,要跟眾妃嬪一起學習禮樂詩書,還要掌宴會、養蠶、休寢等職司。經過這一番鍛煉,讓她大大長了見識,提高了素質,熟悉了宮中大小事務——這在以後,都用得著啊!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武則天在這十一年裡,耳聞目睹,積累了大量政治經驗。首先,她的身份,是唐太宗的貼身秘書,用高素質一點兒的說法是「親炙教誨」。唐太宗處理政務的那兩把刷子,叫謀略也好,叫馭下術也好,她是瞭解了個一清二楚。這叫學好帝王術,留給自己用。
再有就是置身於妃嬪群中,親歷了具體的明爭暗鬥,使她在實踐中懂得如何韜晦、如何進退,將來技壓群芳的路數也讓她琢磨得差不多了。
總之,十一年的磨煉與寂寞,將她從純真變為老練,成了一個深藏不露的女政治家。這一隻暫時還灰不禿嚕的鳳凰,正準備著找機會一飛沖天了!
後世有關這一時期的她,還有一段傳聞。是說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白星多次晝現,太史按慣例進行占卜,結果為「女主昌」之象。恰在此時,民間也流傳著一本《秘記》,內有「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語。據說,唐太宗為此很不安,將信將疑。
一日,太宗在宮中與武將們宴飲,興之所至,君臣玩起了飲酒行令。這日玩的是報乳名,自然是十分好笑。
輪到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李君羨(武安縣人)報名字,他報出,自己小名叫「五娘」!
太宗心內大驚,但佯笑道:「何來女子,如此勇健!」把驚惶掩飾過去了。宴罷後,太宗琢磨這事,嚇出一身冷汗——這個傢伙,官稱、封邑、籍貫中都有「武」字,小名又是個女人名,且與「武」同音,這不是「女主武王」是什麼?於是他果斷下令,將李君羨從身邊趕走,貶至華州當刺史,才到任沒幾天,又藉故把他給殺了。
李君羨除去後,太宗還不大放心,問太史令李淳風:「《秘記》所云,信有之乎?」李淳風答曰:「臣觀天象`,其人已在宮中,為親屬,今年不過三十。當王天下,殺唐子孫殆盡,其兆即成矣!」
太宗慌了,忙問:「疑似者盡殺之,何如?」李淳風不贊成,說:王者是殺不死的,現在殺,不過是殺了些無辜而已。況且再過三十年,其人已老,或許有了些慈悲心,會給你留下幾根苗苗。若你今天將此人殺了,天還會生出個少壯的來,將你子孫殺光,那就不值了。
唐太宗心知天命難違,只得作罷,但此後防範甚嚴。或許武則天不被寵信,就與此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