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千古之謎:荊軻刺秦王前苦等的人是誰? | 陽光歷史

 

A-A+

揭秘千古之謎:荊軻刺秦王前苦等的人是誰?

2016年10月07日 史海秘辛 暫無評論 閱讀 344 次

  公元前230年,秦軍終於攻入韓國首都新鄭,活捉了最後一任韓王韓安先生。六國中最弱小、最接近虎狼之秦的韓國就此報銷。

  在做了亡國奴的韓國人中,有一位原韓國貴族的年輕人,變賣家產,浪跡天涯,尋找復國機會,他姓張,名良。不錯,他就是「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張良同志。

  滅韓後,秦軍馬不停蹄,立刻把矛頭指向趙國,戰事持續到公元前229年,秦國的反間計發揮了作用,趙王遷罷免了李牧的軍職,李牧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拒絕,結果軍中擁李派和擁王派互相亂砍,最後擁李派失敗,李牧在流亡途中遇害。繼長平之戰後,趙國又一次自毀長城,趙國不亡天理難容。公元前228年,秦軍攻陷邯鄲,活捉了趙王遷。

  秦王嬴政,饒有興致地從咸陽起駕來到自己的出生地——邯鄲,舊地重遊,順便把以前欺負過他母子的那些可惡的趙國人,一一砍下了首級,解恨之餘,他心中還「惦記」著一個兒時的朋友——太子丹。想到太子丹,嬴政的牙就咬得響,這位童年一起在趙國生活的「夥伴」,讓童年的嬴政感受了身份尊卑造成的冰火二重天的待遇,也是這個太子丹奪走了他的初戀情人的心(笤笤,趙王的女兒,是趙國第一美女)。每每想到此,陰冷的嬴政在心裡邊不止上萬次說「總有一天我要宰了你」。


  在嬴政舊地重遊、「惦念」故人的時候,遠在燕國的太子丹也心驚肉跳,形勢逼人,韓、趙相繼滅亡,一道道屏障豁然打開,危機已是迫在眉睫,秦軍正逼近燕國的南部邊界。太子丹連忙去找荊軻,說:「秦兵早晚要渡過易水來攻打燕國,我雖然想一直這樣侍奉足下,可是怎麼做得到呢?」

  荊軻聽出他的話音,這是在催我呢!其實我不是不想去,我得有接近秦王的機會啊!

  不過機會是創造出來的,荊軻想了一個主意:「拿樊於期的腦袋加上燕國督亢地方的地圖當見面禮,秦王一定會接見我,我就有下手的機會了!」

  「真的」太子丹握住了荊軻的手「這件事要是成了,我就是將燕國交給你,也心甘情願!可是樊於期將軍從秦國來投靠我,我不能出賣他,否則於義不容!」

  荊軻什麼話也不說了。

  轉眼又是五個月過去,太子丹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去催荊軻,荊殺手不高興了,說:「我只不過是在等一個朋友,根本就沒有不去的意思。秦舞陽我怕不行的,既然主子一定要馬上行事,那好吧!」

  於是荊軻來到樊於期的住處,對樊說「我就要去秦國殺秦王了,想借閣下頭顱一用,可以嗎?」(我暈,要別人的腦袋還說得如此客氣!)

  難得老樊更輕鬆客氣地說:「秦王當殺,我的腦袋,兄弟盡可拿去用」說完,拿劍一抹脖子,切口還是齊整的。

  太子丹聽到消息,免不了伏屍而哭,這一場哭,兩個字形容:極哀。哭完把樊於期的腦袋裝進盒子,又把事先特地買來的號稱天下最鋒利的「徐夫人匕首」送給荊軻。徐夫人匕首本來就鋒利,太子更讓人把匕首燒紅,放到毒液裡蘸,無論是誰,只要碰上一點,立刻流血而死。


  太子丹又為荊軻找了個幫手——秦舞陽,秦舞陽是燕國名將秦開的後代,十三歲就敢殺人,一般人都不敢正眼瞧他。

  如此充分的準備工作,太子丹本來以為荊軻總該出發了,誰知道荊軻安坐不動。又過了三天,太子丹憋不住了,說,「時間不多了,荊先生你要是不想去,我先派秦舞陽去試探一下。」

  荊軻的反應極其強烈,「太子為何一再催得這樣急!匆忙而去,完不成任務,豈非白忙一場!」

  太子丹連忙道歉,荊軻語氣緩和下來說:「我之所以遲遲不動身,還是在等這個人。算了,既然太子等不及了,我就告辭了!」

  易水,初冬的季節,一片肅殺之氣,黃葉滿池,衰草漫天,中間是一條冷冷的易水。太子丹穿著白色的衣服為荊軻送行,在易水邊祭祀了路神,飲過餞行酒,荊軻仰天長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唱完,荊軻和秦舞陽揣著樊於期的腦袋、督亢地方的地圖,地圖裡卷藏著徐夫人匕首,縱車而去,再也沒有回過頭,向秦國方向駛去。

  ......

  後來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功敗垂成!

  荊軻遲遲不肯行事,依照他自己的說法:秦舞陽不行(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是要等待一個助手。但是太子丹已經等不及了。那麼,荊軻到底在等待誰?這個人真的存在麼?

  遺憾的是,二千多年過去了,沒有任何的資料能直接證明此人的存在。

  古月找了很多間接的資料,很質疑此人的真實存在的可能性。

  第一個可能性,那就是荊軻所說的這個人,直到燕國滅亡也沒有出現。

  第二個可能性,那就是荊軻的好朋友高漸離。荊軻失敗後,他一心想為荊軻復仇,恰好秦始皇聽說他擊築技藝高超,於是召見高漸離。有人告訴秦始皇,「這個人不可接近,他是荊軻的好朋友。」但好性的秦始皇既想聽高漸離的音樂,又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所以想了一個兩全之策:薰瞎了他的眼睛,讓高漸離擊築。

  高漸離雙目失明後,秦始皇以為這下准太平無事了。可是老高很執著,他把鉛放進築中,在進宮擊築靠近秦始皇時,舉築襲擊。

  哎呀——可惜,瞎子總歸瞎子,一擊不中,再無take two!

  秦始皇殺了高漸離,終身不敢再冒險接近山東(並非現在山東省)六國的人。

  高漸離是荊軻的朋友,所以為荊軻復仇。而荊軻苦苦等待的那個人,與荊軻的交情必然很深厚,至少不輸於高漸離,而且武功膽識肯定不錯,至少超過秦舞陽,當然也就超過藝人高漸離。然而遍觀史冊,有關多次山東人刺殺秦始皇的事件記載,為荊軻復仇而出手的,僅有高漸離而已。

  荊軻口中這個不明國籍的無名人士,真有其人嗎?恐怕要打上一個很大的問號。但,如果真的是一個借口,荊軻拖延不肯上路的真實原因又是什麼呢?這真是一個千古之迷!

  PS:荊軻在後世一直是作為反抗強暴的壯士形象出現的,後人多有吟詠。

  晉陶淵明有《詠荊軻》:「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雄發指危冠,猛氣充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漸離擊悲築,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唐駱賓王有《於易水送人》:「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