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是誰?趙武靈王趙雍簡介
趙武靈王(約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故當稱為趙雍,不叫嬴雍),戰國中後期趙國君主,生於趙國首都邯鄲。
趙武靈王在位時,趙國軍事力量不強,受中原大國欺侮。林胡、匈奴等遊牧民族也不時騷擾,鄰境較小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前302年)頒布命令,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方法,趙國因而得以強盛。後陸續率將士攻擊匈奴,佔領今內蒙古南部黃河兩岸之地,建立雲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築長城以抵禦胡人。
因此戰國晚期趙國成為實力僅次於秦、齊兩國的軍事強國。晚年傳位於子趙惠文王,自號為「主父」,公元前295年的沙丘之亂中被圍困餓死於沙丘宮(今河北廣宗縣大平台村一帶)。[1] 謚號為武靈王,趙國君主稱王,自武靈王謚號始。
歷史評價:
趙武靈王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國王。在剛即位的時候,就能在肥義的幫助下,鎮定地退走五國之兵。趙武靈王從趙國遊牧文化重於農耕文化的實際出發,通過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對趙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領域進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趙國消除了分裂的內在隱患,在人力、物力上得以優化配置。
趙武靈王在位期間消滅了長期為趙國心腹大患的中山國,消除了趙國分裂的外在威脅,使趙國從外型到精神真正統一起來。趙武靈王趕走了林胡,消化了樓煩,奪得它們的大片好牧場,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趙武靈王親自立了秦昭王與燕昭王兩位國王,在國際政治中是舉足輕重的一代霸主。趙武靈王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權體制,牢固地保衛了王權。
雖然趙武靈王在處理繼承人的問題上出現了問題,自己最後也死於非命,但這場政變恰恰是由於趙王何牢固地掌握著經趙武靈王改造加強的王權,才沒有演變成全國性的大叛亂,趙國才沒有因此而實力大損。趙國一躍成為當時的超級強國,與秦國共同成為戰國後期爭霸戰的主角。
只是雄心勃勃的趙武靈王,在攻滅中山國後,又要做中原的霸主,想要奪回王位,重做趙王,結果政變失敗,困死沙丘宮。
主要成就:
胡服騎射,增強趙國邯鄲軍隊實力
滅中山國,擴大趙國版圖
修築了「趙長城,穩定國家政局
敗林胡、樓煩二族,辟雲中雁門、代三郡 率將士攻擊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