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人說話有點像粵語?專家稱真偽難以證實 | 陽光歷史

 

A-A+

唐代人說話有點像粵語?專家稱真偽難以證實

2016年05月14日 史海秘辛 暫無評論 閱讀 103 次

  中古漢語聽起來像粵語嗎?

  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詩具備文字之美,也具備音韻之美。只是唐代的詩人們早已不在人世,也沒有錄音設備,唐詩到底該怎麼讀,從何考證?

  近日,網路上流傳起《唐詩三百首》的中古漢語配音朗誦版,部分聽過配音的網友們表示:「怎麼唐代人說話有點像粵語?」很難想像,大唐長安的詩人們朗誦詩歌,發音並不像現在的陝西話,而是像粵語?

  這部在網路上頗受關注的《唐詩三百首》中古漢語朗誦版,由電子書出版機構字節社推出,收納進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千古名作。記者還看到,杜甫的《望岳》一詩,被逐字配上了音標,這些音標都有別於傳統的漢語拼音。

  作者嚴實自稱是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博士後,他向記者介紹,該版本的《唐詩三百首》,根據對韻書《切韻》的考據,構擬了一種中古漢語(註:中古,即三國至宋朝時期),進行朗誦。他表示,書中的整個音系,還有每一個音,都是有考證的,且參考了很多音韻學者上百年的成果。因此該書「雖不算學術著作,或類似於科普」 。

  據介紹,在隋文帝年間由陸法言主編的《切韻》是現今可考的最古韻書,此前的語音已無法系統考證,代表了南北朝時期士族所使用的語言。之後各朝各代雖然口語發音有變化,但韻書依舊遵循《切韻》系統編修。大多數漢語方言以及域外方音——除閩語外——的發音基本都是切韻音系的繼承,例如日語、朝鮮語、越南語的漢字發音等。

  而北師大語言學教授王寧則告訴記者,根據某些韻書,對古代語音進行構擬,在學界很常見,但是多為對音韻的體系和關係進行的構擬,而根據一些方言和範文,對發音進行準確構擬還原,「比如對唐代人說話的聲音的還原」,則較難實現,她表示:「這種構擬是難以證偽也難以證實的。」

  為什麼《唐詩三百首》中古漢語版讀起來像粵語?這個問題是很多好奇的網友關心的。

  在古漢語界較為普遍的說法是,粵語保留了古代漢語的某些特徵(例如保留大量入聲字)。但是,嚴實表示,不能因此認定用粵語讀唐詩才是正宗發音,也不能認定以北方方言為本的國語則是「不文」的外族語(「胡人話」)。他在《中古漢語語音教程》的序裡說,如果讀者覺得他的讀音聽起來像廣東話,是因為如今的國語乃以北方方言為基礎,人們比較熟悉北方話。

  針對粵語是否能代表中古漢語的問題,王寧認為,語言的演變非常複雜,方言都是由古音分化而來,都保留了一定的古音和古代詞彙。「在吳語區、贛南語系、山西方言中,也都保留了很多古代語音中的入聲字」,但是,沒有哪種現代方言會和一千多年前的漢語完全一樣,方言的演變,除了時間的影響,還有不同語言之間的接觸和同化,因此,「你也很難說哪一時期的哪一種方言更接近中古漢語,比如唐朝話。」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