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和諸葛亮的作風不同。魯肅選擇由孫權右邊守建業;劉備左邊守荊州;自己卻積極練兵。魯肅的兵不是練來打蜀國的,而是要用來貫徹他平天下的大志的。不幸孫權和呂蒙眼光和胸襟都不如魯肅,於是打了兩場勝仗而輸了整個天下!
不細讀歷史,不會發覺魯肅的智慧,因為寫歷史的儒生不可能領悟到魯肅的智慧。三國演義裡的魯肅當然更是個呆直的老實人而已!其實,魯肅一點也不呆直!赤壁之戰勝利後,魯肅從前方...
東吳四英將之一:歷史上的魯肅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家都認為魯肅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在草船借箭借東風舌戰群儒裡是諸葛亮的跟屁蟲,在單刀赴會裡是關老爺的陪襯。事實上歷史上的魯肅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他的雄才大略、他的英雄氣概、他的干雲豪氣一直受人敬仰。 說魯肅是一個英雄,或許有人不相信,那麼一個唯諸葛亮馬首是瞻的人物,怎麼能是叱吒風雲的角色。事實上這就是魯肅,魯肅早先是個孤兒,很早就死了父親,跟著母親...
[圖文]浙江姚家村搶救性挖掘傳說中的魯肅墓
傳說魯肅墓就在姚家村遺址內
吳宇森的電影《赤壁》又帶我們重新認識了一回三國人物,赤壁之戰,魯肅對於孫劉聯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昨天,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的兩名考古隊員,駐紮在了嘉興南湖區新豐鎮,開始為期兩個月的姚家村遺址搶救性挖掘。這次挖掘,將揭開一個當地村民期盼以久的謎團——佔地30畝的魯肅墓,是不是真的就在遺址裡頭?
現在出土的文物和魯肅墓沒有太多關聯
姚家村遺址,離嘉興市區...
歷史上的魯肅真的呆嗎?吳國名臣魯肅怎麼死的
名臣魯肅怎麼死的?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
龐統出仕吳國失敗的真正原因:因為魯肅的一句話
《三國演義》中說起智謀之士,評價最高的當然是臥龍和鳳雛,水鏡先生司馬徽有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諸葛亮是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後才慢悠悠出山,可以說擺足了架子。同樣級別的龐統就比較背了,先是投曹操,然後是見孫權,最後是歸劉備。在孫權、劉備那裡一開始都沒有得到重用,而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長的太醜,而這個原因,在面見孫權的時候,顯得尤為突出。
當孫權見到龐...
三國時魯肅「有錢任性」:讓名將周瑜為之折服
「有錢就是任性」在去年開始流行,嶄新的一句潮流語,背後透露的卻是一種古已有之的心態:對財富自由的渴望,這是有錢;在財富自由的基礎上,讓自己的生活意志在一定範圍內不那麼受局限,這是任性。
這種心態並不新鮮,也可以理解,然而,如何盡量從正能量的角度理解它,並且去引導社會心態,這才是正道。三國時候的魯肅,是一個不錯的範例。
創業期:毫不猶豫將半數年收入贊助給周瑜
魯肅是大家熟悉的...
魯肅的性格特點是怎樣的?魯肅是個什麼樣的人
魯肅簡介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 魯肅的性格特點 魯肅性格中最突出的特點是仁義忠厚。仔細分析,由於環境和時間的改變...
三國中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三國奇才魯肅簡介
魯肅簡介:魯肅,有戲劇中與歷史上的兩種形象。忠厚近似愚昧,儒雅誤為可欺,穩重變成膽小,這是戲劇作品中塑造出來韻魯肅形象。歷史上的魯肅卻不是這樣的,他是一個少有的文武兼長的名將,東吳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活動家。正如陳壽《三國誌·吳書》贊之曰:「周瑜、魯肅;建獨斷之坍;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歷史上真實的魯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羅貫中的筆下,魯肅是一個反應遲鈍,又...
三國名將之魯肅簡介 吳國名臣名將之一魯肅生平
導讀:魯肅(172-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他曾為孫權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於周瑜死後代替周瑜領兵,守陸口。此後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然而卻無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217),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省定...
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
呂蒙初不習文,孫權開導他和另一個勇將蔣欽說:「你們如今都身居要職,掌管國事,應當多讀書,使自己不斷進步。」呂蒙推托說:「在軍營中常常苦於事務繁多,恐怕不容許再讀書了。」孫權耐心指出:「我難道要你們去鑽研經書做博士嗎?只不過叫你們多瀏覽些書,瞭解歷史往事,增加見識罷了。你們說誰的事務能有我這樣多呢?我年輕時就讀過《詩經》、《尚書》、《禮記》、《左傳》、《國語》,只是不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