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派遣衛青、霍去病分兩路出擊匈奴。年僅21歲的霍去病率軍長途奔襲,大破匈奴騎兵,斬首7萬餘級,大軍一直追殺到大漠深處的狼居胥山。在此地霍去病命人築土為壇,「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並在山上勒石記功。此後「封狼居胥」成為中原王朝的皇帝們夢寐以求的至高榮譽。理想雖然美好,但現實往往殘酷。在追求「封狼居胥」的道路上,有一個人值得一提,他就是南朝的宋文...
秦昭襄王嬴稷的兒子是誰?秦昭襄王死後誰即位
秦昭襄王嬴稷,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前307年,秦武王意外死,諸弟爭位;趙武靈王與秦國的魏冉等大臣合謀,於是得立,是為秦昭襄王,簡稱秦昭王。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去世,時年七十五歲。那麼秦昭襄王嬴稷是怎麼死的呢?他的兒子是誰? 秦昭襄王嬴稷兒子簡介 長子秦悼太子:其名失考,悼太子曾被派到魏國做人質,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悼太子在...
歷史上楊七郎怎麼死的?楊七郎楊延嗣簡介
歷史上楊七郎怎麼死的?楊七郎楊延嗣簡介 小說《楊家將》中金刀老令公楊業的第七子,名楊希,字延嗣,人稱「楊七郎」。在「金沙灘戰役」之前,楊門七子中,大郎延平(封忠孝侯、保駕大將軍)、二郎延定(封義勇侯)、三郎延光(封忠武將)、四郎延朗、五郎延德(楊家軍副帥)五兄弟因戰功顯著,都被皇帝封為殿前大將軍;而六郎延昭、七郎延嗣因年紀較小,又無戰功,楊業便把他們安排在楊家軍中做帳前校尉。 ...
甘龍是誰?歷史上秦國三朝元老甘龍是怎麼死的
甘龍是怎麼死的?甘龍,孝公之臣,甘姓,龍名也。《商君書》、《史記》、《戰國策》均有記載的變法反對派,是秦國的世族名臣。甘龍曾在秦獻公時期主持推行新政並長期領國,有功業根基,是秦國功臣,所以對秦國貧弱有清醒的認識。 甘龍前期主張有限變法,後期主張有度復辟。具體說,甘龍的政治主張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認識基礎,承認秦國不推行新政不走向強大,便會走向滅亡的殘酷現實;第二層面...
唐朝版「死諸葛走生仲達:」:死姚崇擊敗生張說
唐代後期,有文人鄭處誨鄭重其事地編寫了一部玄宗朝傳聞彙編《明皇雜錄》,其中一個故事是描寫宰相張說和姚崇之間互相算計的。故事裡說,姚崇和張說曾一同擔任宰相,可是姚崇很不喜歡他,在許多事情上都經常給張說找茬,讓他難堪。張說因此銜恨在心。 後來姚崇雖然罷相了,但還是得到玄宗的信任,所以有生之年張說也無可奈何他姚家。姚崇病重眼看難有好轉的時候,他非常擔心自己死後張說會報復。姚...
戰死沙場 妻子絕食而死:名將張自忠的後代在哪?
抗日戰爭期間,國軍陣亡了二百多位將軍,職務最高的當屬張自忠將軍,曾任33集團軍總司令,陣亡後追授上將軍銜。不但重慶的國民政府為張自忠將軍舉辦了高規格的葬禮,蔣介石出席並題詞。延安也為張自忠將軍召開了追悼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都送了輓聯。 據戰報公佈,張自忠將軍生命的最後時刻,全身被數彈洞穿,可他沒有倒下,仍面對日軍揮舞著早已無彈的手槍,最後幾位保護他的士兵也全部陣亡了...
揭秘漢武帝劉徹如何立太子:子為儲君後母當賜死
導讀:19世紀,英國思想史學家阿克頓勳爵道出了一句具有鐵律性質的警世格言:「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其實,阿克頓的說法只能算是一種溫和的描述。因為絕對權力所導致的豈止是腐敗?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在自然層面上這樣評價女人:「本性上比較軟弱,比較冷淡,女人比男人富有同情心……」而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倫則在政治層面上顛覆了亞里士多德的說法:「女人的缺點還不僅僅...
德川家康是吃天婦羅死掉的?或許真正死因是胃癌
如果你是一個日本遊戲迷,你肯定玩過數十款日本戰國時代背景的電子遊戲,這其中,關於德川家康之死,包括戰國無雙在內,都說其死於「鯛の天ぷら」(鯛魚天婦羅)。 實質上,這可能只是個以訛傳訛的說法,但自德川家康死後就一直在日本民間流傳,並成為諸多日本文學作品演繹的題材,還記錄在《德川實紀》中。內中原因或許在於,「戰國三梟」中,織田信長死在本能寺之變,豐臣秀吉晚年衰老到大小便失禁...
史上四大忠心耿耿卻死在自己人手上的絕代名將
反間計,作為三十六計之中針對戰爭之外的謀略,是一條極為毒辣的計謀,同時也是無視將領之間謀略的一條計策。頗有點兒低投入、高產出的意味。可是,對於身中反間計的將領來說,並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失敗並非自身的原因,而是上位者的失誤。武人沒有死於戰陣之上的刀兵往來,卻死於權謀陰影。對於施行反間計的人來說,頗有點勝之不武、下三濫的意味。 漫長中華五千年,反間計施行可謂比比皆是。然...
春申君黃歇之死:因為一場精心設計的情色陷阱
楚春申君,與當時齊孟嘗君、趙平原君、魏信陵君並為「四君」,名躁一時,然春申君更勝一籌,因為他的地位是自己奮鬥而來,而另三君都是國王的宗室,繼承而來的。
據《史記·春申君列傳》記載,春申君本名黃歇,遊學博聞,事楚頃襄王。當時強秦令白起與韓、魏共伐楚,情況極其危急,楚使黃歇使秦,黃歇只上書一封給秦昭王,竭盡雄辯之能事,就使秦昭王改變主意,止白起,「發使賂楚,約為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