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曹丕是曹操經過深思熟慮的。 曹操一生中,明文記載共有二十五個兒子,但是在考慮繼承人時,卻只有曹丕、曹彰、曹植及曹熊。 曹植曾經飛車任行馳道、又私開司馬門,等於是門禁及區域限制規定全不遵守,在關羽圍困曹仁時,曹操本來要任命曹植領軍去樊城救援,但是曹植卻因酒醉不能接受命令。文才雖佳,但不守法,修身既缺,難論齊家治國平天下。當初曹操器重曹植,征討孫權之前,還任命曹植留...
曹操在書法上的成就:鮮為人知的書法大家
曹操在書法上的成就 後人稱曹操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文武雙全、文藝兼亥之人。而曹操是一代書法家卻鮮為人知,這主要是曹操傳世的書法作品較少的緣故。歷史上見過曹操書法作品的人,無不讚其書作有「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粲。」、「筆墨雄渾,雄逸絕論。」之大美。漢朝末期,書法評論家評出章草大家有五人,即:崔瑗、崔實、張芝、張昶、曹操。南朝的書法...
[圖文]專家稱河南安陽大墓非曹操墓
明人繪曹操像采自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編《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
日前發掘出的陶豬圈
備受爭議的河南安陽西高穴大墓(即河南省文物部門初步認定的「曹操墓」)在前日恢復挖掘。對於辨別曹操墓真偽至關重要的1號墓被盜嚴重。中國考古界權威、原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80多歲的徐蘋芳斷定,西高穴大墓不可能是曹操墓,「和我差不多歲數的老考古學家都認為不是曹操墓,考古...
曹操在政治方面的成就:穩定了東漢政局
穩定政局 三國演義中將曹操描寫為一個漢朝的篡逆者,其實並不公平。東漢末年,外戚宦官爭權,朝野上下烏煙瘴氣。步入建安年代,東漢朝廷早已無可救藥。對此,司馬光曾在《資治通鑒》中評論道:「建安之初,四海蕩覆;尺土一民,皆非漢有。」董卓擅行廢立,劉焉自造龍袍,淮南袁術稱帝刻璽、袁紹欲私立新帝的亂世中,曹操一直保持了對朝廷的尊敬。 早在中平五年,就有人陰謀推翻漢靈帝另立新主,拉...
張飛老婆是曹操侄女?張飛竟然與曹操是親戚關係
公元200年,是歷史上非常熱鬧的一個年份,在這一年裡發生了很多的重大事件。曹操官渡之戰,大敗袁紹;關雲長秒殺顏良;孫策打獵時遇害,扔下來一個美若天仙的大喬!然而,這一年最讓人們喜氣的是,張飛找到了一個蘿莉級別的美女,並完成了婚事! 張飛的新娘是夏侯姑娘,蘿莉級別的,是敵對陣營裡夏侯淵的侄女,也可能是曹操的堂侄女。 張飛的這段浪漫史在史書上是有記載的,據記錄檔案《魏略》的資料...
左慈戲曹操 「魔術大師」左慈如何戲耍曹操
左慈戲曹操:東漢末年,廬江有個名叫左慈,字元放的人,學通五經,兼善星緯,在道教歷史上,東漢時期的丹鼎派道術是從他一脈相傳。 原本左慈是個很有前途的青年學者。可是,連年內戰,白骨遍野,民不聊生,左慈書生報國的願望破滅了,憤而歎道:「值此衰運之際,高官者危,財多者死。身前榮華富貴,死後委溝填壑,實在不值得羨慕!」於是,左慈轉而修習道術,專攻術數變化之道。左慈散誕江湖,雲遊...
曹操為什麼殺許攸?曹操為何縱容部下殺許攸?
曹操殺許攸的原因 許攸本為袁紹帳下謀士,官渡之戰時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許攸因此背袁投曹,並為曹操設下偷襲袁紹軍屯糧之所烏巢的計策,袁紹因此而大敗於官渡。後許攸隨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屢屢口出狂言,終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許攸介紹 許攸,字子遠,南陽(今河南南陽)人。許攸年青時與袁紹、曹操相友善,後來成為袁紹帳下得力謀士之一。 袁紹興兵將大軍十七萬圍官渡攻曹操,...
[圖文]亂世奸雄曹操實為坦蕩蕩心口如一之小人
曹操畫像
(一)奇特的出身
咱們先從曹操的出身說起。常言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古人認為出身是要決定人的命運的。
曹操的出身相當卑微,他的父親曹嵩本來不姓曹,姓夏侯氏,為了巴結權貴,認了中常侍曹騰為義父,所以冒姓曹。這麼說起來,夏侯淵、夏侯惇都是曹操的直系親戚,是他的堂兄弟這一輩的。
中常侍又叫中臣侍,是宦官名。宦官在朝廷當中,一方面地位很高,是皇帝身邊的...
諸葛亮為什麼不投奔曹操?曹操和諸葛亮誰厲害
曹操和諸葛亮這兩個三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到底誰比較厲害這個恐怕不能簡單衡量。諸葛亮出山之時,曹操已經佔據了大半的天下。若得諸葛亮之助,則平定荊州易如反掌,再滅東吳更是不在話下。而且曹操本人也是不世出的大英雄,文韜武略冠絕當世,任人唯賢更是舉世皆知。令人不解的是,放著這樣一個大英雄諸葛亮不去投奔,卻去投奔落魄無比、而且名聲極差的小人劉備,為他出謀劃策左右奔走,以至於赤壁一...
[圖文]揭秘曹操殺華佗之迷
華佗(約公元2世紀~3世紀初),字元化,沛國譙(即今安徽省毫縣)人。他在年輕時,曾到徐州一帶訪師求學,"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沛相陳圭推薦他為孝廉、太尉黃琬請他去做官,都被他一一謝絕,遂專志於醫藥學和養生保健術。他行醫四方,足跡與聲譽遍及安徽、江蘇、山東、河南等省。
曹操聞聽華佗醫術精湛,徵召他到許昌為自己看病。曹操常犯頭風眩暈病,經華佗針刺治療有所好轉。《三國志》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