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是典型的由漢人創建的統一天下的大帝國。貧寒出身的朱元璋在40歲時奪得帝位,君臨天下,他就開始了對身邊戰友的殘酷清洗和血腥鎮壓,以鞏固自己的統治,讓朱明江山世代相傳。分封諸王,消除異己,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讓數千直屬於皇帝領導的特務,遍佈朝野上下、皇宮內外。脫離了三法司的詔獄,可以逮捕皇帝之外的任何人,也可以不必經任何手續審問和拷打任何一個被懷疑對...
廈門明代古墓發現完好乾屍
廈門海滄區一在建工地發現一座明代古墓。昨天,考古人員進行考古挖掘時有了驚喜發現:古墓中有一具保存完整的乾屍,墓中還首次發現了水銀、帶有地圖的墓誌銘等。這在廈門都屬首次發現。
工作人員說,前天下午4時40分許,海滄區古樓村水庫附近一座陵園施工現場,工人挖土方時,在山腰底下3米處,發現了這座古墓。昨天,廈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前來挖掘。
打開棺蓋的瞬間,廈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靳...
徐階簡介 明代著名的內閣首輔徐階生平簡介
徐階(1503年-1583年),字子升,號少湖,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人。明代著名的內閣首輔,嘉靖朝後期至隆慶朝初年任內閣首輔。徐階曾密疏揭發咸寧侯仇鸞的罪行,且擅寫青詞為嘉靖帝所信任。和嚴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謹慎以待;又善於迎合帝意,故能久安於位。他當權時起用了「嚴誣告、權輕重、詳訟詞、懲奸慝、省佐證」而著稱於世的良臣黃光升為刑部尚書,為了使日後的權力交接顯得更為順利,引用門生張居正...
明代官場馬屁精解縉是如何被馬屁同僚所害死?
低調的馮道73歲無疾而終,而高調的解縉卻只活了47歲,且是「非正常死亡」。這是一條奇怪的逆淘遊戲規則。拍馬者也優汰劣勝。
解縉,一個明代奇才,一步步變成「高端馬屁精」,但這位有才的馬屁精,最後卻還是被拍馬無術的同僚「忌才」而死。
朝堂上低調或高調的官員,與忠奸無關,不是低調的官員就是奸,高調的官員就是忠。在評價解縉這個人時,所謂「忠奸」及「名節」是個偽命題,在他身上...
為什麼明代要大興文字獄?文字獄的作用是什麼
建君主專制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基本政體,縱觀我國封建社會封建君主專制的演變,大體可劃分為兩個發展階段和兩種形式。從秦到元,是有宰相制的君主專制,而明清時期,則是無宰相制的君主專制,面對封建末世複雜的社會矛盾,封建統治者為維護統治,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這時期的突出特點就是極大地強化了君權。 丞相的廢除和軍機處的設置,消除了相權對皇權的分割,大大加強了君主對...
[圖文]西安發現全真派祖師王重陽明代石坐像
河南開封延慶觀
西安市考古人員在進行文物調查時意外地在全真派祖庭附近發現了其開派祖師--王重陽的明代石坐像,其兩個弟子侍立兩旁。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程林泉介紹,在全真派的祖庭重陽宮的下院--戶縣甘河鎮的遇仙宮舊址,文物人員近日發現三尊石像,一人端坐,二人侍立。此次發現的三尊石造像,為研究全真教的發展歷史和明代造像藝術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經過研究,這三尊...
明史解析:明代定都北京天子守國門的國策對嗎?
說是為了天子守國門,在北京是大修長城,明代也幾次讓蒙古給打到北京了,國都太靠邊境了,一旦國都被攻破,就很可能都跑不了,國就要滅亡了。 要是在南京,可能會東北早讓蒙古給佔了,但是半壁江山是不會失的,頂多是南北朝,只是近代明清到老蔣都沒弄成南北朝,不知南北朝需要什麼條件。 像南宋,那麼弱小,還支持了一百多年,屬於次第抵抗,今天丟了一個城,明天又少了一個鎮,總得些日子吧.不像明朝,李自成一入...
明朝服飾:明代貴婦所穿背子
明代婦女的服裝,主要有衫、襖、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樣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為右衽,恢復了漢族的習俗。其中霞帔、背子、比甲為對襟,左右兩側開衩。成年婦女的服飾,隨隨各人的家境及身份的變化,有各種不同形制,普通婦女服飾比較樸實,主要有襦裙、背子、襖衫雲肩及袍服等。明代背子,有寬袖背子、有窄袖背子。寬袖背子,只在衣襟上,以花邊作裝飾,並且領子一直通到下擺。窄...
明朝服飾:明代官吏織金蟒袍
展角帕頭,取自唐代的巾,但有硬盔,並以鐵線為硬展腳,腳長一尺二寸,須有職之人,在朝堂上穿公服者所戴。蟒服是一種皇帝的賜服,穿蟒服要戴玉帶。蟒服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蟒與龍相似,惟獨爪有所不同。龍是五爪,蟒是四爪。明朝只有皇帝和其親屬可穿五爪龍龍紋服,明朝後期有的重臣權貴也穿五爪龍衣...
明代最後的皇帝是怎麼死的?明代最後的皇帝是誰
明思宗朱由檢(1610-1644),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弟。於公元1622年被冊封為信王。明熹宗於公元1627年8月病故後,由於沒有子嗣,他受遺命於同月丁巳日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崇禎」。1627-1644在位。在位17年,李自成造反軍攻破北京後自縊,終年34歲,葬于思陵。 大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臨沒頂之災。明軍在與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戰鬥中,屢戰屢敗,已完全喪失戰鬥力。三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