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120年前的7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影片《甲午風雲》讓無數人記住了鄧世昌下達的最後口令——「撞沉吉野」!雖然黃海大戰中北洋水師未擊沉一艘日本軍艦,但「吉野」「高千穗」「松島」這些甲午海戰中侵略中國的「惡魔之船」大多沒能逃過命運的懲罰,相繼在中國海域死於非命。 在中日黃海大戰中,擁有高航速和速射炮的「吉野」是北洋水師最凶悍的對手。1904年,日俄為爭奪中國東北而爆發戰...
孫權66歲時仍親臨戰爭一線:從不專信某個將領
三國的時候最需要武將,但立功的是他們,不聽話的也是他們,或者造反或者叛逃。那麼孫權是怎麼樣駕馭這些強悍員工的呢?上期假想孫權上了電視接受採訪,在電視節目裡一般旁邊都坐著負責點評的專家。中國人是炎黃子孫,姑且稱這名專家為「黃教授」,下面聽聽「黃教授」是怎麼點評孫權手腕的。
孫權打仗大多親臨一線
孫權在軍隊中能牢牢掌握大權主要有幾大法寶,運用得爐火純青:
第一,親臨一線。赤壁之...
歷史上希特勒曾三次調停中日戰爭最後為何失敗?
導讀:根據德國外交部檔案,1937年10月下旬,希特勒密令德國駐日大使狄克遜向日本外相廣田探詢日本所希望的中日和平條件。當時上海尚未全部陷落,日軍在上海作戰傷亡重大,廣田提出了四個條件:(1)中國承認「滿洲國」;(2)華北特殊化;(3)中日共同防共;(4)中日經濟提攜。10月30日,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奉命拜訪 國民黨政府外交部次長陳介,勸告中國政府與日本講和,並表示德國願意居間調停。他還威脅地說...
鴉片戰爭時林則徐輕敵:英國人貪婪又軟弱
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著一件奏折,展覽在「復興之路」基本陳列中。該展品為國家一級文物,由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林則徐主稿,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列銜。具奏日期為道光十九年八月十一日(1839年9月18日),內容是向道光皇帝奏報七月二十七日(9月4日)中英九龍之戰的戰況,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鴉片戰爭前夕林則徐對英國的認識。 英軍進犯九龍 林則徐在奏折中把九龍之戰的起因歸結為「英...
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源之一:漢奸的誤導
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是中西兩種文明碰撞中,給中國人留下的最早也最深的一道傷疤。
我們失敗的緣由,現在當然是弄清楚了?可局中人往往是糊塗的,何況,天朝上國的觀念那時還根深蒂固。天朝上國居然慘敗於「外夷」之手,這在當時的確是一個很不容易讓人想明白的問題。想來起去,清廷上下開始流傳一種說法:咱們為什麼失敗,原來是漢奸搗鬼。
費正清等人主編的《劍橋晚清史》在鴉片戰爭一...
清朝技術派官員分析鴉片戰爭:清軍火炮命中率低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件大事,以此事件為標誌,中國開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起因、過程和結果大家都已經很熟悉,無須贅言。至於其失敗原因,主要是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像林則徐這樣有眼光有魄力的英雄也無力回天,同時,也和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有很大關係,中國在武器上吃了虧。
不過,對於遠去的歷史,除了從大節上進行把握,還要從細節上深入...
解放戰爭最搞笑的八場戰鬥:胡宗南「延安大捷」
一、孟良崮戰役,三天時間,在國軍重兵雲集的地區,74師全軍覆滅。
上榜理由:援軍左翼25師,右翼83師與74師相距不到10里,25師在練習折返跑,83師則派一個通信連滲入華野腹地,開創了國軍特種兵參戰之先河。
二、萊蕪戰役,不到三天,國軍73軍等5萬人被全殲
上榜理由:戰後陳誠那句經典妙語:就是放5萬隻鴨子讓共軍抓,三天也抓不完。
三、延安戰役,胡宗南驕傲的宣佈:是役全殲...
甲午戰爭軍力對比:國力中強日弱 軍力中弱日強
導讀:甲午戰爭之時國力中強日弱,軍力中弱日強,中國之弱不在武器,而是在組織制度、官兵素質和對近代戰爭規律缺乏瞭解上。國情中劣日優,日本準備充分,中國倉促應戰;日本政權穩固,中國政權動搖;日本民族統一,中國一盤散沙。由於軍力和國情因素,導致日勝中敗。 古往今來的戰爭史上,不乏以極少勝極多、以極弱勝極強的戰例,但更多的是戰爭雙方實力及各種條件的較量。1938年,當抗日戰爭爆發還...
蔣介石日記中披露其抗日戰爭期間對日密談內幕
中日秘密談判可以說是抗戰期間最詭異的事件,這不僅表現在中日雙方,而且也表現在中國內部。蔣介石屢屢對孔祥熙的謀和活動加以阻遏,但是,蔣介石本人又親自掌控過幾次對日秘密談判。 抗戰時期,在蔣介石親自掌控的中日談判中,他最重視並且用心指導的是1938年的蕭振瀛與和知鷹二之間的談判。 蕭振瀛(1886—1947),吉林扶餘人,曾任西安市市長。1930年任第二十九軍宋哲元部總參議。期間,曾多次與...
揭秘甲午戰爭期間日本間諜 請美干涉難逃被處決
1894年9月8日,正當中日兩國在朝鮮慘烈激戰時,江南道監察御史張仲炘彈劾正當前敵的直隸總督李鴻章,罪名是腐敗、通敵。在這篇《奏陳北洋情事請旨密查並請特派大臣督辦天津團練折》中,張仲炘指控李鴻章及其子李經方向日本人出售大米和煤炭,李經方甚至與日本王室攀親,還在日本開了一家洋行。張仲炘承認這些都是風聞,「始聞之而詫,繼而不能無疑,如果屬真,則自無怪乎縱容奸細、售買米煤之種種乖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