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康有為
外文名:Kang Youwei
別 名:康南海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丹灶蘇村人
出生日期:1858年(戊午年)3月19日
逝世日期:1927年3月31日
職 業:革命家 教育家 思想家 政治家 文學家
信 仰:孔教(儒學,今文經學)
主要成就:戊戌變法
代表作品:《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人類公理》《廣藝舟雙楫》《康子篇》
成 就:公車上書、戊戌變法
影 響: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歷程
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康有為最早的教師是他的祖父康贊修。1858年3月19日(戊午年)出生在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自幼學習儒家思想,他十八歲時拜南海九江有名的學者朱次琦為師。康贊修、朱次琦都崇信宋明理學,因此,康有為在宋明理學的影響下,鄙棄所謂漢學家的煩瑣考據,企圖開闢新的治學道路。學習一段理學之後,他對理學也不贊成了。因為理學僅言孔子修已之學,不明孔子救世之學。
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他二十二歲那年離開朱次琦,一個人到西樵山白雲洞讀書,讀了不少經世致用的書,如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等。同年他遊了一次香港,使他大開眼界。以後他又閱讀《海國圖志》、《瀛環志略》等書,“購地球圖,漸收西學之書,為講西學之基矣”。這一年是康有為從中學轉為西學的重要開端。
光緒廿一年(1895年)進士,曾與弟子梁啟超合作戊戌變法,後事敗,出逃。康有為是中國近代史上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學藝術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於1913年回國,定居上海辛家花園,主編《不忍》雜誌,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並致力於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1927年3月31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