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3月18日,康有為從上海搭船赴青島。
面對波濤洶湧的大海,他回味起十天前的七十大壽。
壽筵前一天,溥儀派人送來了親手書寫的「嶽峙淵清」匾額和一柄玉如意作為賀禮。這讓康有為受寵若驚,居然重整前清官服,遙拜天恩,全然不管大清帝國的皇權已經消失了16年。叩拜完畢,又揮筆寫下一份「謝恩折」,由書記用小楷謄清,印了上千份,分贈前來祝壽的賀客——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以帝國賢臣的名義,給「皇上」寫「奏折」。
壽筵當天,親朋好友、門人弟子齊集上海「遊存廬」為康有為祝壽。康的得意門生梁啟超送來壽聯:
述先聖之玄意,整百家之不齊,入此歲來年七十矣!
奉觴豆於國叟,至歡忻於春酒,親受業者蓋三千焉!
全聯集《史記》、《漢書》及《鄭康成集》中的句子而成,天然貼切,把康有為比喻為孔聖人,這讓一直以「康聖人」自居的康有為煞是喜歡。
然而,此時北伐軍正浩浩蕩蕩進軍上海,孫傳芳連連敗退,康有為十分慌張,想把全家轉移到安全處,躲避北伐軍的鋒芒,這才有了青島之行。
到青島後,康有為住在先前買下的天遊園別墅。3月29日,他來到中山路上的粵菜館英記酒樓,參加同鄉宴。喝了一杯橙汁後,他突然腹痛難忍,急忙回家。當夜嘔吐不止,請來兩位醫生,其中一位日本醫生診斷為食物中毒。30日,嘔吐了一夜的康有為感覺毒已清除,非常健談,晚上照例夜觀天象。可是觀看了沒多會兒,突然獨自大呼:「完了,完了!」31日凌晨2時,他忽然對身邊的人說:「中國我無立錐之地了,但我是不能死在外國的。」似有交代後事之意。5時許,康有為「七竅出血而死」。
康有為的去世,頗得孔子「知天命」的精義。據康有為女兒康同璧在《南海康先生年譜續編》中記載,康有為過完七十大壽在準備離開上海之前,曾親自檢點遺稿,並將禮服攜帶,臨行前還巡視了園中好幾遍,說道:我與上海緣盡矣!然後把他的像片分贈給工友們,以作紀念,好像預知自己將永別一樣。
到青島之後,寫賜壽謝恩折時,未寫數行就開始痛哭,寫完後告訴家人說:「吾事畢矣!吾事畢矣!汝等可珍重此稿。」
另據康有為晚年在青島結交的晚輩李可良在《我印象中之康有為》中記述:死前康有為曾對家屬作過個別的安排與囑咐,唯對於九姑娘未曾說到,別人問他,他說,「她是跟我一路的,你們不必管了。」果然,康有為去世幾天後九姑娘跟著死了。能夠預知大限,使得康有為之死非同尋常,而且充滿了神聖意味。
康有為死後不久,門人弟子要求溥儀謚之「仁忠」,但遭拒絕。又擬將其靈柩葬於清西陵光緒帝墓旁,讓他們君臣相伴,也因經費不足作罷。十餘天後,靈柩葬於青島李村棗兒山(有人誤作「像耳山」)。這是康有為生前從南方請了風水先生冒雨勘察了三天才選定的墓地。
據目睹過康有為葬禮的黃人明說,當時的殯葬場面非常宏大,原本準備用兩匹馬的馬車將棺木拉到棗兒山上,但因山勢陡峭,馬車根本上不去,最後只能由人抬上去。馬車前面有一種架子裝飾叫「罩」,紮了一個大花頭。康有為的子女每人都穿了一身孝服,腳穿草鞋,下葬後子女們就把草鞋扔掉,赤腳回家,以表孝意。
康有為死時,妻妾子女大都不在身旁,門人弟子也都散落各地。梁啟超在北京聞知噩耗後,失聲痛哭,於當年4月17日召集康門弟子在宣武城南畿輔先哲祠舉行公祭。弟子們涕淚雙流,梁啟超哽咽著宣讀祭文:「吾師視中國如命……思托古以改制,作新民而邁進……繄百日之設施,實宏遠而周詳……後有作新中國史者,終不得不以戊戌為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