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的兒子,他的母親是努爾哈赤的第二位妻子。作為努爾哈赤的兒子,少時便跟隨在自己父親身邊對外作戰,培養了極高的軍事素養。作為將領,他為後金與大清做出了重要貢獻,是滿洲不斷發展的大功臣。但是莽古爾泰此人,有一個極大的性格缺陷,那就是易怒。因為他個人性格的原因,留下了許多的故事。
首先是很多清初電視劇裡都有的橋段,那就是「御前露刃」。莽古爾泰,自認自己軍功卓著,而且還是正經的嫡子,在代善失利的情況下,最有資格繼承努爾哈赤汗位的就是他。可是在努爾哈赤去世之後,諸王召開議政會議,商量繼承人人選,共同推舉出有資格繼承汗位的人。
莽古爾泰得意洋洋的站在諸王中,等待眾人推舉時,卻出現了極為尷尬的情況,那就是竟然沒有一個人推舉他。這讓莽古爾泰心裡極為憤怒,等繼承人選定位皇太極的時候,更是極為不甘心。
皇太極的母親是由側室升上去的大妃,但是莽古爾泰的母親卻是實實在在由努爾哈赤娶進來的妻子。從地位上來看,自然是莽古爾泰更勝皇太極一籌。要說軍功,自己與皇太極共列四大貝勒,而自己是三貝勒,皇太極是四貝勒,雖然排序與實際權力沒有多少差別,但是輩分上也是勝一籌的,所以一直以來莽古爾泰都認為自己勝過皇太極。然而最後自己沒有一個人投票不說,自己認為不敵自己的皇太極,竟然登上了汗位,這事兒放誰身上誰都接受不了,更別說莽古爾泰了。莽古爾泰是個粗人,絲毫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甚至很多時候會被逼出火氣來。
皇太極知道莽古爾泰對自己繼承汗位頗有不滿,但是卻沒有輕易的動搖莽古爾泰的根基。直到御前露刃之事發生,才有了那麼一點苗頭。
皇太極與明軍作戰,派出莽古爾泰對付祖大壽。因為莽古爾泰對付的是明軍火力最集中的地方,所以很快就被打殘了。莽古爾泰來到御前大帳中,請求皇太極將正藍旗調回,以補充兵力與物資。皇太極對於莽古爾泰這個合理的請求,卻選擇了視而不見。莽古爾泰心中大怒,極為不甘的怒道:「我事事都順著皇上,皇上卻想要將我玩死裡逼迫。要真有什麼問題,大可下旨拿了我的腦袋,這樣事事刁難有什麼意思!」越說越生氣,竟是下意識的將手放在腰間挎的刀上。守在旁邊的德格類眼看要出事,趕緊捶了莽古爾泰一拳,意在提醒。哪知莽古爾泰受拳之後,竟是將刀拔了出來。皇太極見此大怒,命人拿下了莽古爾泰,事後莽古爾泰的權利遭到削弱。
除了御前露刃事件,莽古爾泰還有一件流傳更廣的故事,那就是殺母邀寵。莽古爾泰的母親富察氏與代善有私,此事被努爾哈赤察覺。為了自己的面子,努爾哈赤以私藏財物的罪名,將其休棄。連帶著對他所生的莽古爾泰,也厭棄不少。莽古爾泰為保證自己的地位,將自己的母親殺了,借此重獲恩寵,不過這種禽獸般的行為也使得莽古爾泰在後金國的地位、影響大為降低。
殺母邀寵,是一件流傳極廣的故事,但是近幾年卻有人提出了異議。莽古爾泰真的那般禽獸不如,將自己的生母殺害了嗎?這其中,是否存在著一些誤會。
莽古爾泰殺母的傳言雖然很多,但是真正作為史料證明的,卻是皇太極的一番話。《清史稿·莽古爾泰傳》皇太極這樣說莽古爾泰:「爾年幼時,汗父曾與我一體養育乎?並未授以產業!爾所衣食,均我所剩,得依我為生!後因爾弒爾生母,邀功於父,汗父遂令附養其末生子德格類家。而眾豈不知乎?爾何得砍我耶?爾原系肌瘦將死之人也!」而《清史稿·后妃傳》卻只有這樣的記載:「繼妃,富察氏···天命五年,妃得罪,死。子二:莽古爾泰、德格類。女一,名莽古濟,下嫁鎖諾木杜稜。」說的不清不楚,更是讓人疑問。
從皇太極說的那句「後因爾弒爾生母,邀功於父,汗父遂令附養其末生子德格類家。」看來,也存在著兩種解釋
1、莽古爾泰弒母后,努爾哈赤令莽古爾泰以後在德格類家「附養」;
2、莽古爾泰弒母不成,努爾哈赤令其母在幼子德格類家「附養」。
兩種情況下,又只有皇太極的話可以作證,對於莽古爾泰是否真的殺母,證據不足,的確存在著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