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有劉墉這個人嗎?劉墉為什麼被人稱為“劉羅鍋”?

  被民間稱為「宰相劉羅鍋」的劉墉,在電視劇中與和珅鬥智鬥勇,看的觀眾捧腹大笑,為他的大智若愚,拍手稱讚。電視劇中塑造的這樣一個,得到觀眾極大喜愛的人,在歷史上真的有這麼一個人存在嗎?對於這個問題,持肯定答案,就像歷史上確有和珅一樣,歷史上也的確有「劉羅鍋」這個人。劉墉,清代書畫家、政治家,字崇如,號石庵。公元1719年,劉墉出生在山東諸城的一個名門望族之家。祖上數輩都是進士出身,父親劉統勳更是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香世家,劉墉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歷史上真有劉墉這個人嗎?劉墉為什麼被人稱為“劉羅鍋”?

劉墉精於書法,尤擅小楷,與成親王、翁方綱、鐵保三人共譽為清代四大書法家。他的書法,用墨厚重,體豐骨勁,渾厚敦實。世人評價其為「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聖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台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其小楷更是有鍾繇、王羲之、顏真卿和蘇軾的氣度。在與紀曉嵐交好期間,因紀曉嵐書法不及他,常讓他幫其寫詩。後來紀曉嵐死後,還將以前,紀曉嵐極為喜歡的詩句寫下來贈作。詩句為:「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良好的出身,帶來的不僅僅是學識上的成就,還有仕途上的順利。在別人還在一步步,科考出頭時,劉墉便可受父親恩蔭,獲得舉人身份。乾隆十六年,憑借這個身份參加當年會試和殿試,考中二甲第二名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在散館擔任編修,不久又陞遷為侍講,成為其步入仕途的起點。說到考中進士,還有一個故事。乾隆十六年,劉墉參加進士試。在殿試前十名卷冊被遞到乾隆皇帝面前,劉墉的卷子本來位列為第一。但不幸的是,這年乾隆想提拔一位平民才俊,而劉墉由於出身相門,於是被乾隆移到了第二位,就這樣與狀元失之交臂。

歷史上真有劉墉這個人嗎?劉墉為什麼被人稱為“劉羅鍋”?

  隨後劉墉任翰林院編修,先後擔任安徽學政、江蘇學政、太原知府和江寧知府,調任陝西按察使,復任江蘇學政,遷戶部右侍郎,後又調吏部右侍郎,升任湖南巡撫,升任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後又任職南書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館總裁,奉調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升任直隸總督、吏部尚書,兼理國子監事務。最後官至體仁閣大學士,相當於一個宰相。「宰相劉羅鍋」的稱號,有一半源於此。劉墉為官清廉,有乃父之風,很得老百姓愛戴。

  對於「宰相劉羅鍋」的外號,歷來有兩個說法。

  劉墉長的很高,本來應該挺拔如松,但是因為常年伏案學習,所以落了個駝背的習慣。不過劉墉科甲出身,必在「身言書判」四方面合格。而按照當時制度,舉人應會試三科不中者,還可以應「大挑」一科。這一科不考文章,只論相貌,標準是「同田貫日身甲氣由」八個字,以字形喻體形、相貌。「同」指長方臉,「田」指四方臉,「貫」指人、身體直長,「日」指身體端直而高矮肥瘦適中。符合這四字者,便可過關。而「身」指身體不正,「甲」指頭大身子小,「氣」指一肩高聳,「由」指頭小身子大。若是符合,便會落選。因此這個時候的劉墉應該還不是個「羅鍋」。如此原由就偏向第二個了,那就是年老之後的事了。

  嘉慶帝曾稱劉墉為「劉駝子」,這個時候的劉墉已經年屆80歲,因為身體原因,駝背彎腰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嘉慶帝的笑稱,而使得劉墉得了這麼一個外號。

  看兩個原因,小編認為第二種較為可靠。若是第一種,存在很多的爭議之處。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