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暗武」小南河
1869年1月19日(陰曆1868年十二月初七)霍元甲就出生在「老東鄉」河北靜海縣小南河村(今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的「以拳鳴於時者七世矣」的霍家。
霍元甲,字俊卿,兄弟三人,排行老二。祖籍河北東光縣安樂屯。父親霍恩第,迷蹤拳的第六代傳人,常出入東北為客商當鏢師,頗有名望。
霍恩第弟兄三人,共有十個兒子,稱為霍家師兄弟。按年齡排列分別為霍元貞、霍元善、霍元棟、霍元甲、霍元和、霍元卿、霍元良、霍元祥、霍元忠、霍元臣。霍元甲在大排行中排第四,幼年體質羸弱,不具備習武的「潛質」,父親怕他毀害霍家聲譽,禁止他習武。倔強的霍元甲踏上了偷學、偷練自家武藝——迷蹤拳的歷程。
在霍元甲的刻苦努力下,他的武功進步很快。沒有不透風的牆,霍元甲偷偷習武的事還是讓父親知道了。父親狠狠地訓斥了他一番,並再次下令不讓其習武。但霍元甲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對武術的追求,他只是答應父親自己絕不與任何人較量,絕不給霍家丟人。
1890年,有一武師尋訪到小南河,來交流技藝。一直習武、武功較好的霍元甲小弟霍元卿與尋訪者交流,竟不是對方的對手。霍恩第見狀,知道遇到了勁敵,正想親自上陣,忽然霍元甲站了出來。霍恩第見霍元甲上來,氣不打一處來。但想阻止已來不及。霍元甲已經和來人交起手來。看著看著,霍恩第不由地由怒生喜。霍元甲步步為營、拳拳生風。看準機會,霍元甲潛身上前,將來人抱起,扔出丈外。這一幕,令霍恩第及眾師兄弟不勝驚訝。此時的霍元甲已經成長為能文能武,窺得霍家「迷蹤拳」精髓的武者。
「天津謀生」交摯友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將近農曆春節,霍元甲挑柴去城內賣,準備換幾個錢過年。此時的霍元甲已經娶妻生子,日子過得並不富裕。為多賺幾個錢,別人挑柴一般就是一百五六十斤,而霍元甲仗著自己的一把力氣,挑著三四百斤,走幾十里路到天津衛。
霍元甲剛到天津衛西門外的西頭彎子,還沒開張,就遇到了要「地皮錢」、「過肩錢」的「混混」。不得已,霍元甲將這個小混混摔了個仰面朝天。小混混見勢不妙,爬起來一溜煙跑了。不大功夫,他招來幾十個人。各自拿著刀槍,前來報復。霍元甲不慌不忙抽出扁擔將他們打的抱頭鼠竄。這一切被腳行掌櫃馮老闆看在眼裡。他買下霍元甲的全部柴禾,並請霍元甲前來天津,接手腳行。霍元甲接手腳行後,陸續取消了許多勒索老百姓的款項而深得老百姓的歡迎。在天津衛期間,霍元甲結識了懷慶(淮慶)藥棧的掌櫃農勁蓀。農勁蓀,名竹,字勁蓀,出身滿族,原籍河北,喜愛武術。幼年時,父親在湖北做官,所以他在湖北長大。曾留學日本,歸國後,奉孫中山之命在津京一帶活動。以採購藥材為掩護,結交革命志士,霍元甲就是其中之一。霍元甲失業後,便應農勁蓀之邀來到坐落在北門外竹槓巷的懷慶藥棧,並深受農勁蓀愛國情節的影響。
成仁義名揚上海
1909年春,英國大力士奧皮音來上海在北四川路52號亞波羅影戲院(Apollo
Theatre)「登台表演舉重,露肌及健美種種姿態,約二十分鐘,一連數晚,最後一場言,願與華人角力。於言談中,帶多少輕蔑口吻,翌日見於報端,滬人嘩然。」於是陳有美、農勁蓀、陳鐵生、陳公哲等「鹹欲聘請技擊名家,登台與賽,以顯黃魂。」
霍元甲接到邀請,便攜其徒劉振聲於1909年3月趕到上海商談比武事宜,並商定「用摔跤方式,以身跌於地分勝負」。
於是,發起人開始籌措資金在上海靜安寺路張氏味蓴園(張園)內搭建了「高四尺,寬廣二十尺」的擂台。六月中旬下午四時,比賽的時間已到,但奧皮音並沒有來。就這樣,霍元甲名揚上海。
因勢利導辦學校
「張園比武」後,霍元甲師徒又與日本人「以不損傷為原則」進行「研究」,自此「滬人多知元甲之武技功能,若不為之流傳,殊為可惜。」於是,1909年,精武體操學校建立,劉振聲擔任助教。由此,霍家迷蹤拳開始向社會大規模傳播,毫無保留地公諸於世。
但好景不長,霍元甲的咯血病發作,於1910年9月14日(陰曆八月十一)病逝。
霍元甲逝世後,霍元甲家人及其追隨者陳公哲、盧煒昌等人為發揚「精」、「武」之國魂,振奮民族精神,積極推進精武體育事業的發展。
在霍元甲的故鄉成立精武體育會是精武先輩的宿願,但由於歷史上多種多樣的原因,這一願望在改革開放後才得以實現。1990年6月30日,會址設在霍元甲故鄉小南河的天津精武體育會終於宣告成立。
天津精武體育會的建立,不但圓了精武體育人的夢,也圓了霍家人的夢、天津人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