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馮雲山
別 名:馮乙龍、馮紹光
國 籍:太平天國
出生地:廣東花縣禾落地村
出生日期:約公元1815年(乙亥年)
逝世日期:公元1852年(壬子年)
職 業:太平天國南王
主要成就:金田起義,全州戰役
馮雲山(約公元1815年—公元1852年),又名乙龍,號紹光。廣東花縣(今屬廣州市)禾落地村人。漢族客家人,原籍廣東龍川縣石灰窯村。自幼喜讀經史、天文、地理,曾參加科舉考試,後在村中設館授徒,以塾師為業。是拜上帝會的始創人之一,太平天國運動初期的重要領袖之一。1852年6月太平軍路經蓑衣渡時,馮被埋伏於此的清軍江忠源部炮火命中,傷重身亡。官封南王,七千歲。
馮雲山廣東花縣禾樂地人,與洪秀全的家鄉官祿為鄰村,相距約三里。他約生於公元1815年(清嘉慶二十年),出生在一個家道殷實的家庭。父親叫馮紹銜,母親胡氏。他誦讀經史,博覽百家,學得一套中國舊文化的知識。他不願過剝削階級的生活,去當一名農村蒙館塾師。
公元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馮雲山和他共同密圖革命。馮雲山一向與貧苦農民接觸,使他同情廣大農民的困苦,並產生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憎恨,到鴉片戰爭後,又看到清朝的腐朽和民眾普遍反清,於是離開原來的階級,走上起義的道路。
太平天國初起義時,清朝就調精兵到廣西來要把太平軍困死在紫荊山區內。而馮雲山在起義前照周禮司馬法制定太平軍目,金田團營,就照軍目編製,所以到作戰時,才得收“進退分合有步伍”的功效。他又根據當前具體情況,參以古兵法進行戰鬥,敵人說他“其營皆散處,戰亦散佈”,每作戰,“初則寂無人聲,既而少出,又繼而大至”,“且看清一步,方走進一步”。馮雲山作戰要旨,在於爭取主動性和靈活性,先立於不敗之地,故能致人而不致於人,使敵人驚駭地叫起來,說什麼“凶悍詭詐,久歷戎行者不獨未見,並所未聞”。公元1851年(清咸豐元年/太平天國辛開元年)八月十六夜就在桂平新墟打破敵人的封鎖,從山區衝出平原來。二十日,在平南縣官村把清朝廣西提督向榮率領的追兵全軍擊潰,於是進克永安州,取得了起義後第一個城市。
太平天國在永安州封五王,封馮雲山為南王,所有官制、禮制都由馮雲山制定。又在這裡向全國發出討伐清朝的弔民伐罪的檄文,也都由馮雲山主裁。壬子二年正月元旦,太平天國頒行馮雲山創造的天歷。這是中國行陽曆之始,也是世界用四季曆法的首創。
壬子二年四月,太平軍從桂林北出,太平天國這個被史家評為“其忠勇才德與智謀器度實為太平天國之第一人”的開創者,在經過全州城時中炮,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