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鍾琪,清朝著名將領,字東美,號容齋,謚襄勤,四川成都人,累官拜陝甘總督,歷經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戰功赫赫。清朝康熙朝,隨定西將軍噶爾弼入藏,擊敗準噶爾兵。清雍正朝,隨大將軍年羹堯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授三等功,賜黃帶。後又屢平青海、甘肅叛亂。
軍功赫赫,本應扶搖直上,可在雍正九年的時候,僅因錯失戰機,就被雍正帝革職查辦,最終捉拿下獄。此後,便一直被關在監獄中,直到乾隆登基才被放出來,期間差點慘死獄中。
對於岳鍾琪的遭遇,許多人都覺得不敢置信。一個軍功赫赫的將領,竟然因為一個小錯就得到如此對待,清朝的律法如此嚴苛嗎?
小編要說,岳鍾琪得到的對待,與清朝律法無關,只與岳鍾琪此人有關。說到這兒我們不得不提一下岳鍾琪的身世,岳鍾琪其實是宋朝抗擊元朝的著名民族英雄岳飛的後裔。而滿族是女真後裔,對岳飛天然就有一種抵抗力,因而先祖是岳飛的岳鍾琪,其實在清朝官場走的極為艱難。
再來直接原因,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有人來勸岳飛反清。雍正五年二月,一個叫盧宗漢的人在成都大街上高呼:「從岳公爺造反!」「岳公爺帶領川陝兵馬造反!」盧宗漢幾近瘋狂的舉動如晴天霹靂,岳鍾琪震驚之餘當即命提督黃庭柱將其捉拿「嚴鞫」,並迅即以「因私事造蜚語無主使者」砍頭上報雍正。一句「無主使者」,然後砍了頭才上報,怎麼看都怎麼有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
雍正帝本就是一個多疑的皇帝,這麼個做法很快引起了他的疑心。可能岳鍾琪也意識到了自己處理這件事過於草率,並不圓滿,因此上報奏折,嚴詞懇切,表明自己對朝廷的忠心,並且在最後請求移權辭官,這才暫時打消了雍正帝的疑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雍正六年,「靖州諸生曾靜遣其徒張熙投書鍾琪勸其反」。信中說他是岳飛的後裔,如何能助紂為虐,希望他能起兵反清。岳飛這一次學乖了,先是「與設誓俱得靜始末疏聞」,隨後押解人犯歸京,由雍正帝處置。此次事件,引發了範圍極廣的文字獄,許多漢族文人書生牽涉其中,因而喪命。就連已經入土了的呂留良都被掘墳懲處。
岳鍾琪雖然親自舉報了曾靜,但是並不代表雍正就已經相信了他。此後雍正帝對其疑心不減,暗暗埋藏在心中。到了雍正九年的時候,才借準噶爾入犯哈密,劫掠牲畜事件,將岳鍾琪革職查辦,押解下獄。
清朝統治者,雖然一直強調「滿漢一家親」,實際上在他們心裡,對於漢族官員還是不信任的,並且一直處於打壓的狀態。
岳鍾琪雖然是戰功赫赫的武將,但和他祖上岳飛一樣,也是頗具文采,《姜園集》、《蛩吟集》。他在行軍過程中,創作了許多詩詞,可讓人品鑒。
西征噶爾丹,吟成一首五律《天山》:
偶立崇椒望,天山中外分。
玉門千里月,鹽澤一川雲。
峭壁遺唐篆,殘碑紀漢軍。
未窮臨眺意,大雪集征裙。
西藏平亂,做出一首《西藏口號》:
幾度平蠻入不毛,心傾報國敢辭勞。
天連寒草迷征馬,雪擁沙場冷戰袍。
七縱計成三戍靖,六花陣列五雲高。
壯懷自若硎新發,匣劍時聞龍怒號。
《軍中雜詠》三首:
其一
出塞男兒事,登台喜縱觀。
草殘驅牧遠,地闊設防寬。
山與雲爭白,霜同日斗寒。
長安何處是,東望雪漫漫。
其二
地在乾坤內,人居朔漠間。
月寒川上草,松老雪中山。
鐵騎嘶沙磧,金戈擁玉關。
樓蘭誠狡黠,不滅不生還。
其三
列灶沙關外,營門淡晚煙。
月光初照水,秋氣遠連天。
歸雁穿雲去,饑烏帶子還。
征西諸將帥,轉戰又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