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精忠和耿仲明都是清朝的三藩之一,而耿精忠是耿仲明的孫子,耿繼茂的兒子,耿仲明在早期投降與清王朝,並且在順治年間多次與孔有德兩人出征,後來因為手下有人私自帶人逃走,而自己被順治皇帝詢問,雖然耿仲明被順治皇帝免死,但可惜的是耿仲明並沒有得到這個消息,在他到達江西的時候就自殺了;在軍事方面耿仲明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
而耿仲明在死後,有耿仲明的兒子耿繼茂繼承了靖南王的爵位,耿繼茂在繼承了靖南王的爵位後就開始穩定鞏固自己的勢力,他在福建擴大自己的住宅,又建起了耿王府,此王府非常的大,為了加大王府的面積,耿繼茂還不惜用錢將當地住所的老百姓趕走,其府上的裝橫也是非常的奢侈;耿繼茂死後就由耿精忠繼承了爵位。
耿精忠即位後不久,清王朝開始下令撤除三藩,這時吳三桂開始造反,而耿精忠也在福建響應吳三桂,這也成了歷史上的三藩之亂,耿精忠為了響應吳三桂的叛亂,於是在福建殺總督,該神像來表示自己已經叛變清王朝,不僅如此,耿精忠還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自稱總兵統。
不過在後來的三藩中又有了內亂,勢力被消弱的耿精忠沒辦法只好投降,而且還請求留住靖南王的爵位,並且想要以功贖罪,但是最後戰敗。耿精忠在投降於清王府後心裡還是計畫著叛變被自己的手下告發後,徹底走入了人生的低谷,最後在康熙年間,耿精忠被判為逆賊而被殺。
耿精忠是康熙時期的三藩之一,後來因為朝廷削三藩所以造反,被平叛後被除以凌遲。而耿精忠後人有記載的不多,其中能找到比較詳細資料的是他的兩個兒子——耿昭忠和耿聚忠。
本來應該受耿精忠謀反波及的兄弟二人,因為應對及時,反而沒有受到康熙的責罰。當時耿精忠一謀反,兄弟二人就攜著全家請死,這個動作打消了康熙的懷疑,並沒有對他們做什麼,反而是給他們如一的榮寵。但是他們二人並沒有因為康熙的寬容就恃寵而驕,全家人幾乎都是低調的讓人忽略掉耿精忠後人還留在京城。
康熙十五年,康熙希望招降耿精忠,更是封耿昭忠為鎮平將軍,進駐福州,代替耿精忠治理當地的政治。
而耿精忠的另一個兒子耿聚忠更是深得康熙的信任。耿聚忠的妻子是郡主,他自己又是太子太師,更是在康熙十五年的時候被封為太子少保,從頭到尾都沒有受到耿精忠叛亂的影響。
耿精忠後人比耿精忠更為明智,康熙年間本就是盛世,耿精忠謀反無論打著什麼旗號都不得民心,而康熙本就是馬背上的皇帝,殺伐果斷,他的謀反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失敗。而耿精忠的後人能在耿精忠謀反的情況下活下來並且尊榮不變,可見他們的聰明之處。
不過關於耿精忠後人,截止到他的兩個兒子之後便沒有多少記載了,不過從耿昭忠兄弟的行為看來,想必也只是低調的生活下去,沒有再在政治上嶄露頭角罷了。
耿精忠吃人講的是耿精忠在造反失敗之後,為了活下去所以吃人心肝的事。耿精忠是清朝初期的漢人三大藩王之一,本來位高權重,但是康熙十二年年,朝廷下令撤三藩,這直接影響到了耿精忠的利益,於是他自封為大將軍,統領兵馬造反,並且夥同吳三桂進入江西地界。
清朝廷響應速度非常快,幾乎在他們剛入江西的時候就開始鎮壓。本就是臨時起兵,三藩之間的合作也不夠密切,各有各的想法,甚至不用清朝廷怎麼鎮壓,他們內部就已經不和,而首領的不和自然導致士兵們士氣不足,再加上糧草不足,內部矛盾重重。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亂便被徹底鎮壓。
雖然康熙沒有下令處死耿精忠,但是耿精忠本是高高在上的人物,現在造反失敗,處境可想而知,甚至連保暖都成問題。但是他並沒有收斂自己的野心,甚至為了活下去,繼續造反,開始吃人。
耿精忠吃人本來就是喪盡天良的做法,再加上他的目的是為了造反,自然不能容於清朝廷。當有人將耿精忠吃人的事情上達天聽的時候,康熙自然不會放過他。可以說,耿精忠如果不吃人,偏安一隅冷靜的看待局勢,說不定也不會落得個被處死的下場,別人之所以告發他,一則是因為他的野心,二則更是因為他吃人的做法實在是喪心病狂。為了自己的野心不顧他人的生命實在不是一個值得跟隨的人,所以他的失敗看起來也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