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內務府簡介

  順治帝入關定都北京後,即設立了內務府,以管理宮禁事務。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裁撤,康熙即帝位後又重新恢復。內務府衙門當時分“內務府堂”(簡稱“堂上”,又稱“本府”)及所屬“七司”、“二院”等,總機關稱“總管內務府衙門”。其最高官員為“總管內務府”。所屬“七司”是:御用監,系為內務府掌管府藏及出納總匯的機構;尚膳監,掌內務府所屬武職官的銓選、任用及圍獵、捕魚之事,順治十八年改為采捕衙門;鐘鼓司,掌內廷禮樂並考核太監品級,順治十三年改為禮儀監,順治十七年又易名為禮儀院;內官監,管理內務府帑項出納及莊園地畝之事,順治十七年易名為宣徽院;借薪司,掌宮廷繕修工程事務,順治十八年易名為內工部;三旗牛羊群牧處,掌牛羊畜牧事務;尚方司,掌審擬上三旗的刑名案件,順治十一年設,十二年改為尚方院。所屬“二院”是:御馬,掌“御用”馬匹,順治十八年易名為“阿敦衙門”(阿敦系滿語,意為馬群);鞍樓,是制備兵具、器械的機構,順治十一年易名為兵仗局,順治十八年又改為武備院。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