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林則徐,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虎門銷煙”,這次禁煙是中華民族眉吐氣的偉大壯舉。林則徐成為了愛國領導者,他是第一個主張奮起抵禦外敵的清朝大臣。為探新知,主張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被時人稱為放眼世界的第一人。“虎門銷煙”民族英雄林則徐是怎麼死的?
1850年清朝道光三十年,在廣西道上,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的林則徐馳赴廣西赴任,日夜兼程百餘里,到廣東普寧縣洪陽鎮後於11月22日猝然去世,終年66歲。
這樣一位朝廷要員的忽然死亡,不能不讓人產生種種懷疑。歷史上關於林則徐的死因說法各異,疑雲重重。
一種說法認為林則徐是在赴任的途中病死的。在《清史稿》就有明確的記載,文中說林則徐“行此潮州,病卒”。施鴻保的《閩雜記》中,對於林則徐死亡前夕的情況還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公患痔漏久,體已羸,至是力疾起行,十一日抵潮州,復患痢,潮守間晉請暫留養疾,不可。次日遂薨於普寧行館。”
另有一些學者認為,林則徐是積勞成疾而死,到了普寧時病情惡化乃是其主要原因。林則徐一生為官40年,足跡遍及全國各地,曾經自稱為“身行萬里半天下”。這樣長期走南闖北的動盪生活,給他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而在禁煙運動中,他禁煙在功卻反遭貶斥,被發往伊犁。在伊犁戍邊期間,他又患了鼻衄、脾洩、疝氣等病症,一直到後來也沒有痊癒。道光三十年的時候,清廷因為廣西的拜上帝教起義,屢次召林則徐回京就職,林則徐都因為自己的病體而未能奉召,最後清廷任命他為欽差大臣。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只得抱病馳赴廣西督理軍務。到達廣東普寧縣洪陽鎮時,他的病情惡化,最後醫治無效而亡。
林則徐在洪陽鎮時,因為病重曾經在當地的“黃都書院”療養。黃介生醫生介紹當年曾祖父醫治林則徐疾病經過時說:“林則徐十六日到揭陽後,縣令怕承擔責任,借口揭邑名醫黃華珍已往普邑執業,情大人速往就診。”當到達普寧洪陽時,“林則徐又吐又洩。病已危篤,僅能設法急救。當即立下脈論、症論、方論及附上藥物。因為侍從醫官系北方人,認為用藥劑量太輕,沒有給服。越日,黃醫生複診,斷言‘昨天未服所付藥物,現已病入膏肓,無救活,雖再服藥,惜已失去治療時機。’”林則徐病逝後,黃華珍醫生將診病資料上報朝廷審核,御醫確認用藥正確,還親賜“杏林春滿”匾給黃醫生。
還有的說法是根據林則徐的《訃文》和林則徐的兒子林汝舟的《至陳子茂書》等材料得出的結論,認為林則徐腹瀉是因為沒有服藥且日夜趕路,所以病情日益嚴重,之後雖然服藥略有好轉,但是由於仍舊在日夜趕路,所以導致“胸次結脹”,引發心肺舊疾,以至“兩脈俱空,上喘下墜”。如此元氣大虧、脾胃虛寒的情況下,醫生又錯投了“參桂重劑”,結果又使咳喘加劇。林則徐已是66歲高齡的老人,哪裡經得起這樣的折騰?終因無法救治而死去。
與林則徐病死這種說法相對應的是認為林則徐乃為洋商暗害而死。張幼珊的《果庵隨筆》中記載說:“禁煙事起,廣州十三行食夷利者,恨林公則徐刺骨......後公再起都師粵西,彼輩懼其重來,將大不利,則又預以重金賄其廚人謀,謀施毒。公次潮州(應為普寧),廚人進糜,而又以巴豆湯投之,巴豆能洩瀉,因病洩不已,委頓而卒。或勸其公子窮究其事,清例,凡毒死者需開棺檢視,家人忍而不情。其是疆吏雖微有所聞名,亦不欲多事。”廣東《東莞縣志 逸事余錄》中所記載的內容與上述的記載大體相同,並且還直接指出了謀害林則徐的是廣東十三洋行總商伍氏(伍紹榮)。因為伍氏曾被林則徐有查禁鴉片時緝拿,因此對林則徐記恨在心,這次聽說林則徐起任廣西巡撫,伍氏擔心林則徐再次復職督撫廣東,所以就特地派親信對林則徐施行謀害活動。
引起人們懷疑並堅定人們這樣“林則徐被毒死”說法的主要原因是林則徐彌留之際所大呼的“星斗南”。“星斗南”是什麼意思?有人考證,林則徐是福建人,福建話“星斗南”的發音與“新豆欄”相同。而“星豆欄”是廣州十三行附近一條街名,當地聚居洋商。林則徐之所以大呼“新豆欄”,說明他在已經意識到十三行洋商謀害自己,他的呼喊是提醒人們記住洋人漢奸的罪行。
後來有學者指出,廚子投毒之事純屬子虛烏有。林則徐是欽差大臣,隨從必定是很多的,他的次子也伴隨在身邊。如此森嚴的戒備,一個來路不明的廚子想要下毒謀害,豈是隨便就能做到的?還有一點,按照清朝的規定,像林則徐奉旨赴任的官員的食宿,應該由州縣當局或驛站供應,不必自帶廚子,那個廚子又怎麼能得逞呢?從十三行謀害的動機上說也是不足為信的,因為林則徐此次赴廣西,與廣東十三行並沒有直接利害衝突,十三行洋商何必冒如此大的風險謀害林則徐呢?
然而,各種推論都還沒有足夠充分的證據加以證明,因此這位民族英雄的死因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