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入關後的三場大屠城 慘象與南京一樣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在南京進行的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殊不知,在南京大屠殺之前中國人民也遭受過類似的經歷。在清軍入關後,一樣對無辜的中國勞苦人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其罪行令人髮指。

  「揚州十日」——揚州人的噩夢

  有文章描述了這樣的場所:婦女被綁在一條繩子上被押送至刑場,押送士兵絲毫沒有憐香惜玉,周圍屍體滿地,肝腦塗地,嬰孩啼哭聲不絕於耳;雨過天晴,城中景象依舊不堪入目:屍體被水浸泡發脹,揚州城中瀰漫著腥臭味,在百里之外依舊鑽人耳鼻......

  

  在清朝順治二年,清軍部隊攻破揚州城,於是,揚州城人民的噩夢開始了。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十天,在這十天中,婦女遭受的的蹂躪不可勝數,襁褓中的嬰兒被殘忍殺害,棄屍滿地。所到之處眼前一片狼藉,不忍直視。

  攻破廣州,所到之處「寸草不留」

  1965年,尚可喜率領清軍攻破廣州城後又進行了一次大屠殺。七日之間,城中人心惶惶;七日之間,廣州城中人少了七十萬!

  嘉定三屠,城中景象慘不忍睹

  《嘉定乙酉紀事》有這樣的記載:「日晝街坊當眾姦淫。」有不從者,「用長釘釘其兩手於板,仍逼淫之。」可見,清軍的罪行是如何令發指。屠城之痛,姦殺之辱,無一不讓勞苦百姓苦不堪言。無奈百姓有苦不能說,除了默默忍受,別無他法。

  

  不得不說,窮苦百姓是封建王朝最大的受害者。除了這三場在歷史上較為著名的屠殺,還有昆山大屠殺、江陰慘殺、南昌大屠殺等一系列不忍直視的傷害。

  東北, 正是清朝統治者的「龍興之地」,是他們的大後方所在。

  雍正帝形容駐防八旗在地方為「隱然有虎豹在山之勢」虎視眈眈,磨刀霍霍,卻讓人不知不覺,這是滿族統治者處理政治問題和民族關係的手段日趨成熟的表現。至於如今人們多認為八旗入關後作用越來越微弱,其實正是清廷製造的假象,是他們刻意要達到的效果。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繼蒙元之後又一個由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統一中央王朝,但它在中國的統治時間,要比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長得多,持續了將近300年之久,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這是獨一無二的。

  

  清軍入關時兵數僅20萬餘,連同眷屬並奴僕最多百萬,進入漢族的汪洋大海之後,卻能在不長的時間內有效平定漢族等各民族、各種政治勢力的反抗,建立起對全國持久而穩固的統治,許多西方學者都認為,這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甚至在世界歷史上,也是一個謎,是令歷史學家倍感興趣並希圖解開的一個歷史之謎。

  但在中國人乃至中國的學者看來,將這一現象渲染成為「歷史之謎」,卻未免有些過甚其詞、大驚小怪。因為事實似乎很清楚,清朝能坐幾百年的天下,那是因為他們「漢化」了,「漢化」使他們繼承了漢唐宋明等中國傳統王朝的一整套統治制度,這是他們得以維護數百年統治的基礎。

  其實老一輩史學家早已指出過,清朝的統治特點,是沿襲明而不同於明,正是這些不同於明之處,造成清朝統治得以成功的諸多特徵,而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就是八旗制度。清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一再強調「八旗為我朝根本」,極言這一制度對他們統治的重要性。

  本來,任何一個政權,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根本」,都不可能長久地穩坐天下,這是一個常識。而八旗制度與清朝幾百年的統治共存亡,恰是滿洲統治者未曾被完全「漢化」的證明。可惜的是我國的清史學界迄今為止對此仍未予以充分的重視,最突出的一例,就是在國家纂修清史的這場耗資巨大工程中,竟然沒有為「八旗制度」留下一席之地,在數十個專述典章制度的「志」中,竟然不列「八旗志」。

  

  八旗勁旅:「打江山」的根本

  從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建立大金國的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算起,到1644年入關佔領北京,一共只有28年,在這樣短的時間裡,這個水濱山野、主要以狩獵採集為生的女真部族,就完成了統一諸部、開國奠基、攻佔遼沈、建立清朝並定都北京這一系列的功業,所用時間之短、發展速度之快,實在令人震驚。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