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吃什麼

    清朝統治者入關之初,清宮廷飲食大多保留滿族傳統,飲食原料、物料仍然以東北特產的糧肉蛋菜為主。曾經有人寫詩描述當時年尾時候的情景:"關東貨始到京城,各路全開狍鹿棚。鹿尾鯉魚風味別,發祥水土想陪京。"

    順治、康熙兩朝,在以故鄉"關東貨"為主要飲食的同時,也傚法明代宮廷以"嘗鮮"為由,按季節徵收天下貢品:江南的鮮魚蝦蟹,兩廣的瓜果蜜餞,山東的蘋果,山西的核桃,直隸的蜜桃……尤其是江南特產——鰣魚。每年春天,鰣魚一上市,第一網捕撈的就快馬加鞭送到宮廷,而宮廷的御廚早已經做好準備,備齊了配料,等魚一到,皇帝立刻舉行"鰣魚盛會",賜文武百官一同品嚐。各地的官員為了巴結逢迎聖上,也經常向皇上進獻各地應節的新鮮食品。春季的新筍,初夏的枇杷、佛手,秋季的山杏,入冬後的冬筍、茭白等等。還有飲料:桂花露、玫瑰露、薔薇露、泉酒……不一而足。

    乾隆在位期間,清王朝經過了近百年的統治之後,糧食富足,享樂之風也日盛一日。宮廷飲食在飲食結構、烹飪技術上都得到改變。乾隆帝對飲食結構進行調整,並整理成條文、制度,如《欽定宮中現行則例》、《國朝宮室》等等。皇帝、皇太后、皇后所享受的最高標準的飲食,包括菜餚、小菜、餑餑、粥、湯及干鮮果品等四十八品,盤肉十六斤、湯肉十斤、豬肉十斤、羊兩隻、雞五隻、鴨三隻、蔬菜十九斤、各種蘿蔔六十個、蔥六斤、玉泉酒四兩、青醬三斤、醋二斤以及米、面、香油、奶酒、酥油、蜂蜜、白糖、芝麻、核桃仁、黑棗等。

    清統治者御膳的主食也是五穀雜糧,只不過非常講究。如東北的粘高粱米粉,山西的飛羅白面,陝西的紫麥,寶雞的玉麥,蘭州、西安的掛面,山東的恩面,廣西的葛仙米,河南的玉麥面,直隸的福壽字餑餑等。在北京一地僅選用玉泉山、豐澤園、湯泉三處交的黃、白、紫三色老米。此外,還依不同的傳統節日習俗吃一些應節食品:冬至的餛飩、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的月餅、重陽節的糕點……都以宮廷特有的原材料製作,色、香、味、形俱全,一派皇家富豪的氣派。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