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的繼位爭奪戰,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皇位爭奪如此激烈的時期,這一時期被後世人稱為九龍奪嫡時期。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六十多年。雖然康熙帝是千古明君,在後世人看來,他在位時間長久有利於國家發展,是一件好事。可是放在他兒子身上,可就不是一件好事了。父親在位日久,也就意味著兒子繼承皇位的時間越拖越長。更何況康熙生了很多個兒子,看中的太子又不爭氣,被康熙復廢復立。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其他成年後,擁有了自己勢力的皇子,當然不會安安分分的當自己的差。這個時候,但凡有些實力的,心頭都免不了動一動,去爭一爭皇位。綜合各方面的因素,這才有了快被眾清穿小說寫爛了的九龍奪嫡時期。
這也不怪他人,這個時期的眾位皇子皆有自己獨有的特色,很值得人去探究。溫文爾雅,待人和善,在朝臣中素有賢名的八阿哥;面冷心熱(小說設定),有實幹之才,因而後期極被康熙看中的四阿哥;永遠綁在一起,並且堅定不移,跟著八阿哥腳步走的九阿哥和十阿哥;身有俠風,重情重義,四阿哥忠實的擁護者的十三阿哥;帶點小傲嬌,老是和自己親兄弟對著幹,武力強盛,被稱為「大將軍王」的十四阿哥。無論是寫哪一個都很有故事,當然關於奪嫡之事,往往也和清穿女主脫不了關係。這些皇子們錯失皇位或者奪得皇位,大半部分都是因為女主的原因。比如說四阿哥能奪得皇位,就是因為清穿女主知道歷史發生的事情,因而幫助四阿哥獲得更多的支持。若是八阿哥失去皇位,則是因為女主知道他的結局,因而勸說他
放棄皇位等等。但真實的歷史是怎麼樣的呢?八阿哥胤祀在當時的臣子間,有許多的支持者,很有賢名,但是他為什麼還是沒有登上皇位呢?
在小編看來,胤祀未能登上皇位,沒有小說中的那些彎彎繞繞,僅僅只有兩種原因:一、出生低;二、太有心機。
出生低。胤祀的母親良妃,原是辛者庫出身,比後宮其他人都低了一等。《清皇室四譜》說衛氏「本辛者庫罪籍,入侍宮中,康熙二十八年生皇八子。」什麼是辛者庫?「辛者庫」是滿語「辛者庫特勒阿哈」的簡稱,意思就是「管領下食口糧人」,是內務府管轄下的奴僕,其地位應該可以稱為奴僕的奴僕。凡是八旗官員有獲罪的,本人和家屬很多都被編入辛者庫。稱為戴罪奴僕。從現有材料看,胤祀的母親良妃,可以說是清代各朝受封妃嬪中,母家帝位最低的人。
古來就講究子憑母貴,康熙的太子胤礽,就是因為其母身為皇后,地位顯赫。又與康熙感情甚篤,所以其子被康熙冊為太子,在她死後康熙仍對胤礽比他人更為親近。而良妃辛者庫出身的身份,不僅不能給胤祀一個好的前程,甚至還會給要自己爭奪前程的胤祀拖後腿。康熙後來不喜胤祀時,就說出了「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的話語。由此將胤祀踢出了皇位獲選人的行列。
太有心機。胤祀自幼早慧,因為其母的原因,很早就通曉人情世故。因此小的時候,對待他人都是溫和有禮,甚至連奴僕都親切相待,因此很受人喜歡。他母妃出生低,沒有強勢的母家給他支持,他自己又不甘人後,因此總會找些助力。這個時候就顯出他的心機了,他對待自己的兄弟,盡心盡力,獲取他們支持。在眾皇子中,與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子交好。其中皇十四子與雍正是親兄弟,卻與他交好,而對雍正不屑一顧,這點值得當今人商榷。另外有一段時間,連心繫皇位的大阿哥都和他交好過。
對待眾大臣,禮賢下士,與各個階層的人都有交情,可以說與眾王公大臣相交甚歡。他如此會做人,自然會得到許多大臣的支持。因此當時有許多官員,投入他的陣營,形成了所謂的八爺黨。他們抱在一起,一時間在朝堂中呼風喚雨,給了胤祀很大的支持。及至後來有人提議重立太子時,許多大臣都一起舉薦讓胤祀做太子。
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眾大臣皇子的支持,的確讓沒有娘家支持的胤祀爭奪皇位的倚仗。可是這種抱作一團的做法,很快就引起了康熙的警惕。為了防止自己的皇權被架空,康熙帝很快就付諸行動。後來還說出了:「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聽相面人張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覓人謀殺二阿哥,舉國皆知;此朕與胤祀,父子之恩絕矣;行止卑污,凡應行走處俱懶惰不赴。」的話語,讓胤祀完全與皇位隔絕。
所以綜上所述,胤祀未能繼承皇位,完全不像各類清穿小說所描寫的。被雍正暗害的玄幻、為情人而放棄江山的浪漫,他自身的出生和性格就決定了絕緣於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