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朝以來,封建中國的歷朝歷代都是中央集權專制國家。到了明朝,這種中央集權的方式達到了頂峰,在中央官制上,朱元璋廢除了宰相制度,而代之以「私臣」治國的內閣制度。明朝的內閣制度是怎樣一種制度,又是如何運作的?歷來議論很多,所持的觀點也各有不同,很難形成一致的看法。
明初立國時,一開始朱元璋曾經沿用元代的制度,以中書省為中央最高行政機構,設左右丞相總領政務,也即奉行歷代...
蘇聯腐敗史:斯大林建整套制度保證幹部特權
原文刊於《濟南日報》 自1922年到1991年,蘇聯在人類歷史上存在了整整70年。這70年裡,幹部集團的腐敗,始終如附骨之疽。蘇聯70年腐敗史,對後世是一個沉痛的歷史教訓。 列寧時代:防範幹部特權,但特權已經氾濫。一般說來,政權初建,氣像一新,必有一段勵精圖治,腐敗現象會相對較輕。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早在列寧時代,蘇聯(俄)的腐敗問題就已相當嚴重。 早在1920年俄共九大上,許多黨代表...
揭秘:古代妻子給孩子餵奶竟然是要收「費」的
古人說,老婆似衣服,兄弟如手足。今天看來有些不大對頭,老婆應該是債主才對。最近有則新聞整個兒得把人雷懵,說有個妻子生了小孩,突然「掉錢眼裡了」,向丈夫提出,給孩子餵奶必須收費。收哪些費?多了去了,諸如生活費、洗衣費、營養費、月嫂錢、生育獎金、減肥費等等,不由使男人感歎: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小孩喝奶得花錢了。 權當談資吧,一種婚姻意象而已,反正夫妻之間的事兒,總歸是個糊...
宋代官員為何不願退休?當官的好處退休後無法比
「致仕」是與入仕、出仕相對應的一個古代專用的政治術語。何為「致仕」?通俗地講,「致仕」就是還祿位於君,退休養老的意思。「致仕」一詞出現很早,《禮記曲禮》篇有「大夫七十而致仕」。鄭玄注道:「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春秋公羊傳》宣公元年:「退而致仕。」何休注曰:「致仕,還祿位於君。」將「致仕」解釋為把官職、祿位交還給國君,反映了西周時期國君家天下思想的影響之深遠。整個國家...
揭秘:讓遼軍懼怕的楊家將楊六郎為何得不到陞遷
導讀:歷代楊家將傳說中,以為楊延昭是楊業第六子,故稱楊六郎。但是據史所載,楊延昭應為長子。史書上記載,楊業的兒子除延朗外,還有延玉、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和延彬。 楊延昭生於958年,死於1014年,是楊家將中唯一生卒年月都有記載的人物。楊延昭起初叫延朗,後來因避道士趙玄朗之諱而改為延昭。按理說一個道士的名字無須避諱,但這個道士非同一般,宋真宗將其尊為聖祖。楊家將故事中,楊延...
「武士道」究竟是個什麼東西?什麼是武士道精神
導讀:當下,抗日劇充斥熒屏,「武士道」也被各種演繹。然則,日本「武士道」,究竟是什麼東西?在侵華戰爭中,又充當著一種什麼樣的角色? 明治以前的「武士道」 起源於鐮倉時代的「原始武士道」,因政治契約之故,特別強調「忠」與「死」 所謂「武士道」,略言之,是一種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縱觀歷史,「武士道」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其實完全取決於現實政治的需要。 一般認為,「武士道」...
歷史上最嚴重的空難是什麼?史上十大最慘空難
盤點史上十大最慘重空難 問罪「機械」之錯 ●2001年9月11日 2986人 聯合航空93號、175號班機、美國航空11號、77號班機遭恐怖分子挾持對世貿中心、五角大樓進行恐怖攻擊,2986人罹難。 ●1977年3月27日 583人遇難 泛美航空1736號班機與荷蘭皇家航空4805號班機在加納利群島的機場跑道上相撞,583人罹難,此為民航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空難。 ●1985年8月12日 520人 日本航空123號...
諸葛三兄弟分主而事之驚天大陰謀?諸葛三兄弟簡介
諸葛家三兄弟分別扶持三個國家是陰謀?三國時期,諸葛家一直「妄圖」以一家之力掌控天下,諸葛亮扶持著劉備,諸葛瑾扶持著孫權,諸葛誕則扶持著曹家。我們不得不懷疑,諸葛家是否在下著一盤大棋?而相比同樣作為三國時期權重家族之一的司馬家,司馬懿和司馬朗卻皆效力於曹家,三國末期最後的勝者也是司馬家,這可以說是諸葛家的失算? 魏、蜀、吳三分天下,當朝天下大亂,怪事怪人頗多,而尤以諸葛三...
歷史解密:與蘇聯顧問決裂導致蔣介石徹夜難眠?
孫中山過世後,國民黨的政治生態發生重大變化,各種力量重新組合,標誌之一是蔣介石的崛起,其對權力的追求不斷挑戰原有的黨內格局,他與蘇聯顧問鮑羅廷的關係漸趨惡化,並最終決裂。以往的史料中,多側重敘述導致蔣與鮑羅廷決裂的得益因素與蔣如何「 決斷」, 而《蔣介石日記》則若隱若現地展示出他與鮑羅廷決裂的另外一面,即蔣對鮑個人的觀感的變化、蔣在最初的猶豫甚至略帶恐懼的情緒及其為驅鮑所...
慈禧為什麼要重用曾國藩等漢臣? 慈禧如何執政
慈禧重用曾國藩的真實原因是什麼?滿人入關的時候,清朝是個異族政權,由此在清朝的政治體制中,「重滿抑漢」一直是清朝皇帝堅持的原則。清朝的「重滿抑漢」主要體現在官員的任用上,比如朝廷的中央六部便設立雙尚書侍郎,滿漢各一,以滿為主(如之前的戶部,滿尚書為肅順,漢尚書為周祖培,實權掌握在肅順手中)。這種制度,在中國的歷朝歷代都沒有出現過。 為了鞏固政權,清廷也盡可能地吸納漢族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