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 | 陽光歷史

 



成語為虎作倀的主人公是誰?為虎作倀是什麼意思

 成語為虎作倀的主人公是誰?為虎作倀是什麼意思
  為虎作倀出處  《太平廣記》四三零卷引唐·裴鉶:「此是倀鬼,被虎所食之人也,為虎前呵道耳。」  為虎作倀解釋  比喻幫助惡人作惡,幫壞人幹壞事,幫兇。  為虎作倀的典故  唐穆宗長慶年間,傳說有個處士馬拯,聽說衡山祝融峰人住著一個伏虎長老。他帶了一個童僕,上山去拜訪那位長老。他登上祝融峰,見到一座佛寺裡,果然有個鬚髮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熱情,一定要留馬拯吃飯,可是廚房裡...



臥薪嘗膽的主人公是誰 哪個歷史人物臥薪嘗膽的?

 臥薪嘗膽的主人公是誰 哪個歷史人物臥薪嘗膽的?
  導讀:「臥薪嘗膽」一詞原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後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下面小編就為您們介紹一下臥薪嘗膽的的主人公吧。  典故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



成語故事背道而馳的典故 背道而馳的意思

 成語故事背道而馳的典故 背道而馳的意思
  唐·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其餘各探一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  典故:戰國時代,魏國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國,可是他在路途中聽到魏王準備要攻打趙國邯鄲的消息,就趕緊回國去勸魏王。  匆忙回國的季梁對魏王說:「我在太行山下,看到一個駕著車子的人,他趕著馬想要去北邊,說他準備到楚國去。」魏王說:「楚國應該是向南走的,為什麼他要往北走呢?」  季梁回答說:「...



黃粱美夢是什麼意思?黃粱美夢的典故故事

 黃粱美夢是什麼意思?黃粱美夢的典故故事
  【成語】: 黃粱美夢  【拼音】: huang liang měi meng  【黃粱美夢意思】: 黃粱:小米。比喻虛幻不能實現的夢想。  【黃粱美夢典故】:  從前有個姓盧的讀書人,整天都為得不到榮華富貴而苦惱。一次,他在去邯鄲的旅店裡,遇到了道士呂翁,就向呂翁訴說自己的貧困和苦惱。呂翁給他一個枕頭,叫他睡覺。這時旅店的主人正在煮黃粱(小米)飯。讀書人在枕頭上睡著後,就做起了美夢,夢見自己封官...



東窗事發的主人公 東窗事發的歷史人物是誰?

 東窗事發的主人公 東窗事發的歷史人物是誰?
  傳說秦檜殺害岳飛時,曾與妻子王氏在東窗下定計。秦檜死後,在地獄裡受苦,王氏給他作道場,並派道士去探訪他。他對道士說:請告訴夫人,東窗下的密謀已經暴露了。後遂用「東窗事發、東窗事犯」等陰謀敗露,將被懲治;以「東窗婦」借指陰毒的人;以「東窗計」指陰謀詭計。  成語故事  相傳南宋奸臣秦檜與妻子在東窗下謀害了抗金名將岳飛,地藏王(神明)化為一個行者到人間作證說東窗事犯了,秦檜...



圍魏救趙的典故 成語故事圍魏救趙中的孫龐鬥智

 圍魏救趙的典故 成語故事圍魏救趙中的孫龐鬥智
  圍魏救趙的典故:圍魏救趙,講述了一場戰國時期經典的戰役,最早出自於《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列傳》。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它也是...



蔣干盜書的故事_成語蔣干盜書的典故

 蔣干盜書的故事_成語蔣干盜書的典故
  蔣干盜書,成語典故。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赤壁大戰前夕,曹操親率百萬大軍,駐紮在長江北岸,意欲橫渡長江,直下東吳。東吳都督周瑜也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雙方劍拔弩張。曹操手下的謀士蔣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讀書,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去作說客,勸降周瑜。結果周瑜設下計策,令蔣干盜得假冒曹操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蔣干獻書曹操,令斬了蔡瑁、張允。後來蔣干盜書用來比喻...



聲東擊西的主人公是誰?聲東擊西的成語故事

 聲東擊西的主人公是誰?聲東擊西的成語故事
  導讀:聲東擊西的意思是忽東忽西,即打即離,製造假象,引誘敵人作出錯誤判斷,然後乘機殲敵的策略。為使敵方的指揮發生混亂,必須採用靈活機動的行動,本不打算進攻甲地,卻佯裝進攻;本來決定進攻乙地,卻不顯出任何進攻的跡象。似可為而不為,似不可為而為之,敵方就無法推知己方意圖,被假象迷惑,作出錯誤判斷。  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團結西域諸國共同對抗匈奴。為了使西域諸國便於...



雪中送炭的典故 歷史上最早雪中送炭的人是誰?

 雪中送炭的典故 歷史上最早雪中送炭的人是誰?
  人們經常用「雪中送炭」來形容一個人遇到困難時,他人給予的最急需的幫助。那麼,這個典故的由來是怎樣的呢?是誰最先「雪中送炭」的呢?  「雪中送炭」的由來,和中國中古時期氣候的變化有密切聯繫。根據著名氣候學家竺可楨先生研究,遼宋金王朝更迭的三百餘年間,我國的氣候經歷了一個由溫暖向寒冷、再向溫暖的變化過程。而北宋時期正是氣候向寒冷轉變的時期。故而,雖然北宋都城開封在黃河之南,但...



望洋興歎的主人公是誰?成語望洋興歎的故事簡介

 望洋興歎的主人公是誰?成語望洋興歎的故事簡介
  [釋義] 原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歎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樣子;興:產生;發出。  [語出] 《莊子·秋水》:「據說;河神因河水大漲而自以為了不起。後來到了海邊;看到無邊無際的大洋;於是望洋向若而歎。」  [正音] 興;不能讀作「xinɡ」。  [近義] 無能為力 無可奈何  [反義] 妄自尊大  成語傳說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黃河裡有一位河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