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舉棋不定的主人公是誰?舉棋不定的意思 舉棋不定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舉棋不定釋義 舉起棋子不知下哪一著好。比喻拿不定主意。 舉棋不定的典故 衛獻公是個驕橫粗暴的國君。公元前559年,他被大夫孫文子和寧惠子用軍事政變的手段推翻,只得帶著母親和弟弟等一幫人逃到齊國,從此便在齊國過著流亡的生活。 驅逐衛獻公後,孫文... 2017年07月15日 成語典故 暫無評論 閱讀 141 次 閱讀全文
楚河漢界的歷史典故 楚河漢界的意思是什麼 楚河漢界是歷史典故,秦末楚漢爭霸時期,公元前205年夏,項羽在彭城(今徐州)大敗漢軍,劉邦退到黃河南岸重鎮滎陽,楚軍乘勝追擊,在滎陽一帶互相攻伐長達兩年之久。 公元前204年楚軍包圍了滎陽,劉邦感到形勢危急,向項羽求和。項羽聽從謀士范增的計策,拒絕漢軍的講和要求,並決定乘勝追擊。劉邦勢單兵弱,但非常善於用計謀之人。他接受謀士陳平建議,對楚軍實行反間計,設法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係... 2017年07月14日 成語典故 暫無評論 閱讀 173 次 閱讀全文
成語不以為然的誤讀:其實表示的是對事情不同意 人們經常誤解,將「不以為然」與「漫不經心」、「粗心大意」列為一組,視為同義詞。 「不以為然」的「然」,意為「正確」。「不以為然」正確的解釋應該是:不認為正確,表示不同意。並不是「不當一回事」、「粗心大意」、「漫不經心」的意思,其實這是不對的。 《漢語大詞典》對「不以為然」的解釋是:「不認為是正確的。多用於表示不同意。」 《漢語小詞典》(商務印書館)對「不以為然... 2017年07月13日 成語典故 暫無評論 閱讀 161 次 閱讀全文
兩袖清風的主人公是誰?兩袖清風的故事簡介 兩袖清風 【注音】liǎng xiu qīng fēng 【出處】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 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 【解釋】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為官清廉 【相近詞】潔身自好、一貧如洗、廉潔奉公 【反義詞】貪得無厭、貪贓枉法 兩袖清風的故事 明朝有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名叫于謙,他在明宣宗、英宗、景宗... 2017年07月12日 成語典故 暫無評論 閱讀 125 次 閱讀全文
對牛彈琴的典故 成語對牛彈琴是什麼意思 對牛彈琴的主人公-公明儀 公明儀自幼有音樂天賦,平日拿筷子敲碗,音調鏗鏘殊妙。然而家境貪寒,買樂器不起,只好跳踢踏舞,人卻以為他瘋了。後有宮庭樂師彌留之際,以為孺子可教,將畢生鍾愛之琴饋贈於他。從此,公明儀見人就笑,人以為他瘋了。 對牛彈琴的故事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絃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 2017年07月11日 成語典故 暫無評論 閱讀 119 次 閱讀全文
雞犬升天的故事 成語典故雞犬升天的主人公是誰 雞犬升天的主人公-劉安 劉安(公元前179--前122),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劉長被廢王位,在旅途中絕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來的淮南國一分為三封給劉安兄弟三人,劉安以長子身份襲封為淮南王,時年十六歲。他才思敏捷,好讀書,善文辭,樂於鼓琴。他是西漢知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奉漢武帝之命所著《離騷體》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 2017年07月10日 成語典故 暫無評論 閱讀 81 次 閱讀全文
成語故事牛衣對泣 牛衣對泣的典故出自哪裡? 牛衣對泣的故事,成語牛衣對泣是什麼意思?牛衣對泣的典故出自哪裡?牛衣對泣中包含什麼故事? 【釋義】亦作【泣對牛衣】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蓋物。 原指睡在牛衣中,相對涕泣;後喻夫妻共度貧困之生活,常用此語。 【出處】典自(漢班固《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初,章為諸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與妻訣,涕泣。其妻喝怒之曰:『仲卿!京師尊貴在朝廷人... 2017年07月09日 成語典故 暫無評論 閱讀 77 次 閱讀全文
順手牽羊的主人公是誰?順手牽羊的成語故事 順手牽羊shun shǒu qiān yang [釋義] 順:方便。指順手把羊牽走。比喻順便利用可乘之機施展手法或手腕。 [語出] 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折:「是我把右手帶住馬;左手揪著他眼札毛;順手牽羊一般牽他回來了。」 [正音] 順;不能讀作「sun」。 [辨形] 牽;不能寫作「遷」。 [近義] 信手拈來 [反義] 困難至極 順手牽羊的成語故事 梁山泊好漢們在宋江的帶領下打敗遼國的入侵,... 2017年07月08日 成語典故 暫無評論 閱讀 540 次 閱讀全文
坐懷不亂的典故 成語故事坐懷不亂說的是誰? 坐懷不亂的典故:說到柳下惠,魯國的人,大家都知道柳下惠「坐懷不亂」,這還是小事情,歷史上坐懷不亂的男人或女人有很多,不過古人以柳下惠作標榜,我們也不必再另外舉別人的例子了,而坐懷不亂並不是柳下惠最高的一面,他最高的一面在這裡: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下惠作士師,等於所在管刑法的官,勉強比作現... 2017年07月07日 成語典故 暫無評論 閱讀 178 次 閱讀全文
商鞅立木的故事 商鞅變法前為什麼要南門立木? 導讀:在戰國七雄中,秦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後。貼鄰的魏國就比秦國強,還從秦國奪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奮圖強,首先搜羅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說:「不論是秦國人或者外來的客人,誰要是能想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這樣一號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幹的人。有一個衛國的貴族公孫鞅(就是後來... 2017年07月06日 成語典故 暫無評論 閱讀 149 次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