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實的大清「十三爺」:能騎善射 文武雙全
真實的大清十三爺:在清朝皇帝中,玄燁的后妃人數是最多的,與玄燁同葬景陵的一共55位,其中皇后4人,皇貴妃3人,貴妃1人,妃11人,嬪8人,貴人10人,常在9人,答應9人。需要說明的是,玄燁生前冊封的后妃,只有皇后3人,貴妃2人,妃11人,嬪5人,貴人11人,常在14人,答應9人。他死後,因雍正、乾隆二朝對其妃嬪又有追封,才出現后妃品級不同的現象。
這就是說,胤祥的生母、嫡母、庶母加在一起有55位以上。一個皇子有這麼多的母親,不僅在清朝,即便是在中國歷史上大概也是屈指可數了。何況,他的兄弟姐妹也多得驚人。玄燁12歲(週歲11歲)大婚,兩年後(1667)即14歲第一個孩子出生,至65歲最後一個孩子出生,玄燁前後一共生有55個子女。胤祥曾有過54個兄弟姐妹,這又是一個奇跡。
在康熙帝的眾多后妃中,胤祥的生母章佳氏並不據有顯赫的位置。她出身一般,是滿洲鑲黃旗參領海寬的女兒。初入宮,冊封妃。她於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胤祥,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三十年生皇十五女。在四年零兩個月內,連續生了三個孩子。這在玄燁中年以後的嬪妃中再無二例,說明她一度很受皇帝的寵幸。但是,她享壽不長,康熙三十八年(1699)去世。這時,她的兒女尚幼,胤祥14歲,皇十三女13歲,十五女9歲。估計章佳氏本人死時也還年輕。章佳氏死後,玄燁降諭禮部:「妃張雅氏(章佳氏)性行溫良,克嫻內則,久侍宮闈,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為軫(zhěn)悼,其謚為敏妃。」
幼年喪母,胤祥和兩個妹妹只好由其他嬪妃代為撫養。據說,撫養胤祥的是德妃烏雅氏,即後來繼承皇位的雍正帝胤禛的母親。這種陰錯陽差的安排,早早就把他與胤禛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兩兄弟自幼晨夕聚處,感情深篤,胤禛奉命教胤祥算學,日事討論。每逢塞外扈從,也形影相依。兄弟相聚,宴集唱和,弟有所作,每就正於兄;兄扈從塞外,弟也間或有句相贈。胤禛長胤祥8歲。這種密切的手足之情,伴隨他們終生,經受了嚴峻的考驗,而胤祥人生的得與失,喜與悲,榮與損,起與落,又無不以此種關係來貫穿。
在清朝皇室中,皇子皇女幼殤的比例很高,康熙帝玄燁的子女也不例外。他的55個子女內,長大成人的只有28人。55位子女的平均壽命,只有2695歲。胤祥的兩個胞妹雖長大成人,也都壽命不永。他的大妹妹(皇十三女)20歲受封為和碩溫憲公主,遠嫁蒙古翁牛特部博爾濟吉特氏杜凌郡王倉津,三年後因難產死去,時年23歲。他的小妹妹(皇十五女)18歲時受封和碩敦恪公主,下嫁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台吉多爾濟,一年後去世,年僅19歲。這樣,兩個與胤祥血緣最近的親人就過早離世了。
胤祥6歲開始在皇宮內就學讀書。學習內容包括滿漢文化,儒家經典,以及書法繪畫。他的師傅法海,是康熙帝玄燁的舅舅佟國綱的第二子,換句話說,法海是玄燁的表弟,也即胤祥的表叔。法海是當時滿洲人中不可多得的博學碩儒。他23歲考中進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又奉命在南書房行走,成為玄燁身邊的文學詞臣。康熙三十七年(1698),玄燁選派他在懋勤殿輔導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禎(雍正繼位後改為允)。胤禎是胤禛胞弟,胤祥與胤禎一同就學,同樣反映了他與胤禛的特殊關係。這時,胤祥13歲,胤禎11歲。他們在法海門下一學就是10年,兩兄弟後來才學俱佳,與法海執教有很大關係。
胤祥幼時很得父皇寵愛。13歲時,胤祥第一次離開京城,隨父皇玄燁前往謁陵。此後,玄燁經常帶他四出巡幸。玄燁一生先後六次南巡,在諸皇子中,隨行次數最多的,就是胤祥。玄燁第三、四、五、六次南巡,他都參與其間。他還隨同玄燁巡幸過京畿、陝西西安、山西五台山,或往塞外避暑圍獵。這說明,他在青少年時代,曾深得父皇的寵愛。
玄燁有那麼多皇子,眾皇子對他猶如群星拱月,為什麼卻對胤祥偏愛?
第一,他自幼溫文爾雅,在父親面前顯得很乖巧。《欽定八旗通志》記載:胤祥「幼偕諸王侍聖祖於宮廷。嘗隨行,以稚弱未能前視,聖祖過,尋履跡伏地嗅之,其孺慕誠切如此」。大意是說,胤祥幼時與諸兄一起侍從皇父於宮廷,因年齡小、個子矮,他幾乎看不見在眾人簇擁下一晃而過的父親。為了表示對父親的孝敬和仰慕,他不禁爬在父親剛剛留下的腳印上一個勁地聞起來。這個記載或者有所誇大,但印證胤祥一生的行止,和他死後被追諡為「賢」來看,他在為人之道上,無論是對父母、對兄長、對臣民,都很符合儒家傳統推崇的典範。
第二,他經過系統教育,加上本人的勤奮努力,才華橫溢。能文能詩,書畫俱佳。康熙四十一年(1702),玄燁南巡,皇太子胤礽、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隨駕。某日,玄燁在行宮召集大臣和皇子們研習書法。玄燁一時興起,談起自己習練書法的體會:「學書須臨古人法帖,其用筆時輕重疏密,或疾或徐,各有體勢。
宮中古法帖甚多,朕皆臨閱。」說罷,他意猶未盡,又親書大字對聯當場展示。隨即,他邀請眾人觀賞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書寫的對聯,據說,諸臣環視,「無不歡躍欽服」。如此驚歎的舉動,自然有阿諛逢迎的成分,但兩位皇子擅長書法確是事實。這一年,胤祥17歲,已學習書法多年,如果不是心裡有底,玄燁又怎麼會讓他同皇兄一起當場獻技呢?
第三,他繼承了滿洲人的傳統技藝,騎馬射箭樣樣精通。有記載提到,他「精於騎射,發必命中」。有一次出巡狩獵,一隻猛虎突出林間,他神色不動,手持利刃向前刺之。見者無不佩服他的神勇。
胤祥出生時,父親給他取了一個寓意深刻的名字,依據的是《禮記·中庸》中的「國家將興,必有禎祥」,給他取名胤祥,給他的弟弟(皇十四子)取名胤禎。然而,祝福歸祝福,亦如出生在普通百姓家的子弟一樣,胤祥的人生道路也充滿了撲朔迷離的變數。
我很好奇,《欽定八旗通志》哪一部分有寫到上述關於允祥「幼偕諸王侍聖祖於宮廷。嘗隨行,以稚弱未能前視,聖祖過,尋履跡伏地嗅之,其孺慕誠切如此」?哪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