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每月最痛苦的那九個夜晚:古代後宮秘史
唐朝是個很人性化的王朝,這一點在對待女性的問題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在婚姻上,她們如果覺得生活不夠美滿,可以主動提出離婚,甚至可以協議離婚;在著裝上,她們想穿男人衣服就穿男人衣服,想坦露胸部就露胸部,要多開放有多開放。民間的女子尚且如此,宮裡的女子的待遇就更不一般了。譬如在唐中宗的時候,皇帝的妃子可以在宮外建宅子自個兒單住,要零花錢有零花錢,要僕人有僕人,而不必住在皇宮裡面天天伺候皇帝。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的後宮侍寢制度,無論是時間安排,還是人員選擇,都堪稱人性化的典範。
唐朝的大明宮規模巨大,是明清紫禁城的三倍。地方大了,裡面的人自然就會多,別的朝代是「後宮佳麗三千人」,唐朝的後宮人數達到了驚人的佳麗數萬。為了管理如此龐大的「娘子軍」,唐朝統治者實行了品級制,一共八級,與官員的管理模式異曲同工。皇后貴為國母,與皇帝一樣獨一無二,無需劃入品級制度,至於其他妃嬪等級如下:
正一品為夫人,包括: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四類;正二品為九嬪,包括: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三品為婕妤,正四品為美人,正五品為才人,這三個等級人數均為九人,合在一起統稱二十七世婦;正六品為寶林,正七品為御女,正八品為綵女,這三個品級的人數均為二十七人,合稱八十一御妻。
根據品級的不同,各級宮妃享受的待遇也不同。第一等的夫人是除皇后之外最高等級的人,相當於宰相級別的人,服侍她們的人包括數目龐大的隨侍女官,宮女,針黹婦,雜役等等,加上負責後宮炊事用度的宮女,比一個宰相府的人還要多。另外,還有一些工作是宮女們不能勝任的,於是就出現了由太監們充當勞力的如下機構:
掖庭局:主要負責掌握後宮簿籍;奚宮局:負責管理後宮的疾病以及死亡;內僕局:這個機構比較有趣,主要負責後宮的照明系統,當時的照明用具是蠟燭,所以他們就負責管蠟;宮闈局:這個是最忙的部門,大致相當於今天的秘書處,事無鉅細,全要操心,包括有掌扇、給使等等職務;內宮局:類似於今天的財務部門,負責倉庫及出納。
除了這五大局外,為了把這些美女們養得白白胖胖的,皇宮裡還設置了內侍省,共有內侍(長官)四人,內常侍六人,內謁者,監六人,內給事八人,謁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寺伯二人及寺人二人。他們作為太監的管理機構,負責培訓、考核宦官,保證向后妃們提供一流的服務。
皇帝每月最痛苦的那九個夜晚
太監宮女們伺候后妃,后妃則伺候皇帝。她們的伺候時間集中在晚上,為了體現人人有份,又兼顧尊卑有別,皇帝每月的夜生活安排是按照月亮的陰晴圓缺來安排的:每個月的前十五天,月亮越來越圓,而後十五天則漸漸變缺,所以呢,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御妻一直輪到最高的皇后,而十六到月底前則反過來由地位高的輪到低的。
其中,皇后的福氣最好,可以在十五、十六獨佔皇帝兩天。而數量最多的八十一個御妻只能在每月二十二到三十的這九天裡,每九個人共同伺候皇帝一夜。可憐的皇帝們白天忙政務,晚上忙御婦,一夜九人,而且要連續九天,那種痛苦是常人很難體會的。不過這也正體現了唐朝的人性化,試想在清朝,皇帝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翻牌子,如果他看不上的女人,一輩子都等不到見面的一天。
有清一代,不知道多少女子在皇宮裡守了一輩子活寡。而唐朝的輪崗侍寢制則取消了皇帝的選擇權,使每一個女子都有機會得到溫存,不管皇帝本人願不願意。男女平等的思想在這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體現,也這正是由於這種思想的長期培育,所以武則天成就帝業才變得相對容易。
據《禮記·昏義》記載:古代后妃侍寢的規矩
人們常說,帝王的後宮擁有三千佳麗。其實,三千佳麗不過是個虛數。應該說,帝王的後宮擁有多少后妃是有一整套宮廷制度的。那麼按照制度,這些帝王的後宮究竟應該擁有多少嬪妃呢?
據《禮記·昏義》記載:「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就是說皇帝有名有分的嬪妃有一百二十一人,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宮女,隨時可供皇帝「臨幸」。後宮美女如雲,都是為了侍候皇帝一個人。
一夫多妻,妻妾成群,做帝王的怎麼樣才這麼多嬌妻美妾以及無數有如「板凳隊員」的宮女們過性生活呢?也就是說,古代的帝王們是如何臨幸、如何駕馭這後宮的三千佳麗的呢?
宋代文人周密的《齊東野語》卷19《後夫人進御》中記有五代時期梁朝的國子博士崔靈恩的一套理論。乍一看,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再一想,崔靈恩那套理論既不符合常理,又幾乎沒有可操作性,顯然是一種理想化的設計。《後夫人進御》中說道:
凡夫人進御之義,從後而下十五日遍。……其九嬪已下,皆九人而御,八十一人為九夕。世婦二十七人為三夕,九嬪九人為一夕,夫人三人為一夕,凡十四夕。後當一夕,為十五夕。明十五日則後御,十六日則後復御……凡九嬪以下,女御以上,未滿五十者,悉皆進御,五十則止。後及夫人不入此例,五十猶御。故《內則》云:「妾年未滿五十者,必與五日之御。」則知五十之妾,不得進御矣。
雖然帝王們有權利跟所有後宮女性發生性關係,但是有義務與這一百二十一個嬪妃定期過性生活。按照梁朝這位崔博士的說法,皇帝要完成規定的任務實在不容易。八十一御妻,也稱女御,分成九個晚上,每晚九個人。二十七世婦也是每晚九個,分為三天;九嬪是共享一天;三夫人也是共享一天,但畢竟共享此項權利,或者說是共盡義務的人數只有前面幾個等級的三分之一了。只有「皇后」是一個人獨享一晚。從初一輪到十五,從十六那天再開始新的一輪。
但是,崔靈恩又提出初一和十五這兩天不適合房事,那麼排序就會出現問題,眼巴巴等在那天的無論是九個人還是一個人,難道就白等了不成?一個月輪兩圈,如果不是每晚多人同時的話,一百二十一個人中的每個人一年也輪不上兩三回,前提是皇帝還得一天不能得閒,極為勤勉公正。皇上累得可憐,后妃們閒得可憐!
另外,除非到了「皇后」和「夫人」這個級別,五十歲以後就不能進御了,倒不是出於年老色衰的考慮。的確實紅顏未老恩先斷,色未衰皇帝也未必就喜歡。主要是女人五十歲左右到了更年期,絕經以後不排卵,不能生育。帝王的性生活大都是以生兒育女為目的,不能生育就沒必要讓皇帝辛苦一番了。
不過,還是有問題,如果帝王在即位之初或者即位之後某個時間把後宮這一百二十一個編製配齊了,除非死一個新補一個,不把其中某些廢棄,那麼這些女性是會陪著皇帝一起慢慢變老的,那就很可能出現這些大小嬪妃陸續進入五十歲。皇后和夫人在五十歲以上仍舊侍寢,那嬪妃以下的一百一十七人到了五十歲是否要用新人替補?如何選擇這些替補?無論陸續換還是一起換,要想確保在編的一百二十一人總數不變,種種實際問題都不是想當然可以解決的。
再說了,「後宮佳麗三千人」,其實唐玄宗的時候後宮有四萬多美女呢!帝王們要是每天都照著崔博士給設計的這套規則,跟這一百多嬪妃輪了一圈又一圈,其他的宮女由該怎麼辦?
實際上,皇帝打算跟哪個后妃、宮女發生性關係是很難受到「禮制」約束的,而且擁有絕對的自主權,當然還有所謂的「進御制度」之外的實際做法,最主要的是召幸和行幸兩種。行幸的做法是像晉武帝司馬炎在「羊車」內讓嬪妃們陪侍,召幸就是皇帝把後宮裡的嬪妃叫到自己的寢宮裡侍寢。
唐代詩人王建的《宮詞》之四十五中就曾寫道:「叢叢洗手繞金盆,旋拭紅巾入殿門。眾裡遙拋新橘子,在前收得便承恩。」皇帝向宮女群中拋擲橘子,搶到的人便可以承歡,也就是說得到陪侍皇帝的賞賜。有點拋繡球點女人的意思。
擲橘子選嬪妃也罷,拋繡球點女人也好,都不過是帝王們尋歡作樂的招數。有的宮廷受此啟發建立了翻牌子侍寢制度。但由於事關帝王們的喜厭好惡,再加上帝王們手中握有無限權力,因而這種翻牌子侍寢制度有時候也是形同虛設。
古代妃子侍寢全過程
骰子是一種du具,在唐開元年間,曾被宮中稱作『媒人』。原來,皇帝不耐煩為擇妃侍寢而費神,就讓嬪妃們擲骰子來定待寢者。
大多數嬪妃對於侍寢只能抱以聽天由命、無可奈何的態度。然而,亦有不少宮中女子對待寢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種種方式爭取侍寢,以圖獲得帝王的寵愛。
太監進去後,妃子必須面對皇帝,倒著爬出被子。君臣朝堂相見,臣子退下,是不能轉背而行、拿脊樑骨對著皇帝的,得面朝皇帝,往後挪步,這叫「卻行」。
皇帝與後、妃的房事都歸敬事房太監管理、記錄。帝、後每行房一次,敬事房總管太監都得記下年月日時,以備日後懷孕時核對驗證。
皇帝與妃嬪行房,程序則複雜一點。每日晚餐完畢,總管太監就奉上一個大銀盤,裡面盛了幾十塊綠牌子,每塊牌子上都寫著一個妃子的姓名。這天,皇帝若沒有性慾,便說聲「去」;有點意思,則拈出一塊牌子,翻過來,背面朝上,再放進盤裡。總管記住這個牌子,出來後將牌子交給手下——專負責背妃子進寢宮並一直送到龍床上的太監。
屆時,皇帝睡覺了,則先上床,將被子蓋到踝關節處,腳露在外面;那太監先已在妃子房中將其脫個精光,隨即裹上大披風,一直背到寢宮,再扯去披風,將妃子放在床上。妃子則從暴露在外的「龍爪」這頭匍匐鑽進大被,然後「與帝交焉」。
此時,太監退出房外,和總管守候窗外,敬候事畢。為防止皇帝中馬上風而死,時間稍長,總管就得在外高唱:「是時候了。」若皇帝興致高,裝聾作啞,則再喊一次。「如是者三」,皇帝就不能再拖延,而得「止乎禮」,(因人而異。康熙帝是一般人不敢得罪的。愛多久就多久。)招呼太監進房。
「臣妾」更不能拿光脊樑對著皇帝,所以只能這樣倒爬下床。太監再次用披風裹著她,背到門外。總管隨後進來,問:「留不留?」皇帝說留,就拿出小本本,記上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
若說不留,總管就出來,找準妃子腰股之間某處穴位,微微揉之,「則龍精盡流出矣」,實施人工避孕。避孕倘不成功,就得補做人流手術,因為本子上沒有記錄的房事,做了也是白做。
這個不太合乎「人道」的存檔制度,是順治皇帝從明朝學來,用以限制「子孫淫豫之行」的。皇帝們肯定都不滿意這個「祖制」,但又不能隨意更動,於是設法規避。
圓明園等行宮不必奉行存檔制,因此,一年中大部分時間,年輕的咸豐都住在圓明園。
有時,帝王的糊塗加上寵妃的任性,會鬧出所謂誤幸之事。
一夜,漢景帝欲召幸程姬,偏巧程姬有月事,不願侍寢,就把自己的侍者唐兒打扮一番去見景帝。景帝喝得酩酊大醉,真假莫辯,以為唐兒就是程姬,一番恩受纏倦之後,便使唐兒懷孕了。
這些宮中佚聞,飽含著宮中女子多少辛酸的淚水。她們原是被養在宮中以備一人洩慾的玩偶或傳種的工具。但是,連這種被玩弄時『義務』,在她們也是難以期冀的機會。這充分暴露了封建制度的殘忍性和宮嬪制度的非人道性。
清朝後宮那些女人的生活
千百年來,宮廷妃嬪們的生活被一堵高高的宮牆所隔離著,深嚴而神秘。歷朝歷代的後宮女人們究竟是怎樣生活的?撩開歷史的面紗,拿清朝的後宮為例,來窺探一下她們的生活,看看究竟有著何等的神秘。
久居如同一個大鳥籠般的深宮,後宮女子的活動範圍很有限,寂寞而孤獨,心情抑鬱,又缺少鍛煉,因而後宮女子大多體弱且多病。長年來,養生離不開藥劑,漸漸形成長年以丸藥、湯劑為伍的習慣。
千百年來,宮廷妃嬪們的生活被一堵高高的宮牆所隔離著,深嚴而神秘。歷朝歷代的後宮女人們究竟是怎樣生活的?撩開歷史的面紗,拿清朝的後宮為例,來窺探一下她們的生活,看看究竟有著何等的神秘。
久居如同一個大鳥籠般的深宮,後宮女子的活動範圍很有限,寂寞而孤獨,心情抑鬱,又缺少鍛煉,因而後宮女子大多體弱且多病。長年來,養生離不開藥劑,漸漸形成長年以丸藥、湯劑為伍的習慣。
當然,這些幽居深宮大內的後宮女子,尤其是「一朝入選帝王宮,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妃嬪們,也無須為生活而打拼,她們只需要養尊處優則罷。
於是「美」成為了清朝後宮女子生活中的一項重之又重的內容。她們不僅注重容顏之美,更重視服飾之美等。拿即使宮中事務再繁忙,每天也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用溫水洗臉、敷面,用揚州產的宮粉、蘇州制的胭脂和宮廷自配的玫瑰露護膚美顏等。連對牙齒的護理也不疏忽,不僅用中藥保護,還用藥具醫療。
生活是休閒了,但孤獨也是毒藥,皇帝只有一個,漫漫的時光如何消磨?後宮打發時光的玩具很少,後宮女子靠抽煙、打牌、做針線消磨日子。
在後宮,從皇太后到貴人,每日供應的糧肉、菜蔬數量都不同,更別說日常用度了。比如在清朝的後宮,皇貴妃每日可分到12斤豬肉,而貴妃就只能分到9.8近,妃9斤,而嬪則只有6.8斤。如果是茄子的話,皇貴妃每日可分得10個,貴妃和妃則分8個,嬪6分個。自然,像上圖中這樣與外國人合影,也只有有較高名位的後宮女子才有機會。
清朝後宮這些女子只從滿蒙漢八旗女子中擇取,為保持旗人的純正血統,也為確保皇帝對「秀女」的充分佔有,凡芳齡13歲至17歲未婚旗女必須經過選閱。被選中的在戶部記名為秀女,備為皇帝選擇嬪妃或給皇子、親王指婚,只有落選者方可嫁人。待皇帝到了成婚年齡,對記名秀女再進行復選,從中選擇皇后一人,嬪、妃人數不定。因而,只要是滿蒙漢八旗女子,不管你樂意不樂意,都有可能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