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傳奇裡的服飾有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髮型設計比較大的問題有兩點:
1)鬢邊一對惹眼的紅白花朵並流蘇的髮飾有問題(藍色圈內):
這個髮飾,其實並不應該出現在武則天(劇中武如意)的頭上,因為它是日本舞妓(即日本見習藝妓)專用的髮飾:花簪」はなかんざし(讀音hanakannzashi)。
這位舞妓的右鬢所簪的正是花簪。花簪以松竹梅和應季的花草圖案為主,下面會綴有長長的、如瀑布一般的花型流蘇,一年十二個月份所佩戴的花簪都是不同的。一般在正式成為舞妓兩年內,舞妓會梳一種叫的割れしのぶ的日常髮型。這種髮型通常是左鬢戴花簪,右鬢戴被稱為ビラカン的扇狀帶垂簾的銀簪。
另外,花簪流蘇的長度與舞妓的從業時間有關。從業第一年有長長的流蘇/垂簾;第二年則去掉垂簾改為小碎花;第三年變成大花:
推薦舞妓及藝妓頭飾介紹:
儘管該劇的造型師將武如意的鬢邊一對花簪的垂簾彎了起來、固定在耳後上方的頭髮上,仍然改變不了錯誤地使用了藝妓花簪為武則天頭飾的這一事實。
有知友稱:這種藝妓的花簪唐代就已經有了,爾後傳到日本,為藝妓所用。
——這個說法我已經在網上搜尋過了。很抱歉,沒有找到任何證據或出處,即真實性存疑。
古代日本有過尚唐之風,以飛鳥時代(公元600年-710年)、奈良時代(公元710年-794年)和平安王朝(公元794年-1192年)為盛。在這之後,地方勢力崛起,皇族式微而華族崛起,源賴朝建立鐮倉幕府一攬大權為止。而日本藝妓普遍被認為約17世紀(公元1600年-1699年)起源於京都八阪神社所在的東山。看時間段就可以知道,若說藝妓的裝束是受到唐代中國的影響,不如是更多地是武士階層審美的產物。
另外,唐代確實有帶流蘇的髮簪,不過那和藝妓所用的花簪樣式相差較大。這種髮簪叫「步搖」,專指古代婦女的的一種在簪、釵之上附有金玉裝飾的流蘇的首飾。《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珠垂,步則搖動也。」王先謙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以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
左為唐代貴婦所簪步搖,右為舞妓的花簪。
唐朝的點翠金步搖。唐朝的步搖流蘇多為金銀,間或串以珠玉(偶有羽毛)。
舞妓的花簪,流蘇幾乎完全用絹布等製成,造型酷似花瓣,顏色則與上部的花相似。
再看細節,很明顯,武如意左右鬢戴的就是舞妓的花簪,而根本不是唐朝的步搖。
花簪本身就是藝妓的代表性物品之一。且不論它是不是由唐代傳入,劇中的武如意本身就是唐朝人,她為什麼放著唐朝皇后的飾品不戴,而偏要選擇17世紀後才出現的藝妓的髮飾呢?——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2)髮型正面的整體造型有問題:
第一眼看到武如意的正面髮型就覺得有點奇怪,又頗為眼熟。細細一想,為什麼和土屋安娜主演的《惡女花魁》之中,花魁(及眾吉原遊女)的日常髮型有些像呢?
儘管她是半側著的,依然可以看出頭髮的形狀、髮簪和髮飾的形制與位置和武如意的髮型頗為相似。當然細節是不同的,然而整體卻很相似。(其餘的劇照也可見其相似程度)
再來看看歷史電視劇《唐明皇》中,元獻皇后王氏的兩個造型:
這個髮型是皇后日常所用的,大氣雍容,頗為華貴典雅。
這個髮型則是皇后在在武惠妃的封妃儀式上所用的(截圖模糊很抱歉)。正中一支展翅鳳凰金釵,兩側輔以珍珠和金飾,富麗堂皇,頗有母儀天下的貴氣。
如果題主給出的圖是武如意立昭儀(而不是皇后),用舞妓的花簪一樣不合適。同樣的《唐明皇》電視劇中,有武雲兒立惠妃的髮飾和裝束:
下面一排圖片是武惠妃在立妃大典上的裝束(著紅衣戴金步搖、眉間一點紅色花鈿)。
很明顯,武惠妃所簪的金步搖與我國唐代的文物相似,而與藝妓花簪大有不同。總的說來,電視劇《唐明皇》在服裝造型方面專業得多,起碼不會犯《武媚娘傳奇》中的這種低級錯誤。
而且,武如意既然是立後/立昭儀,為什麼不用符合唐代風格的古典髮型,而偏要使用加以修改的日本藝妓髮型呢?真是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