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不是情人節?中國的情人節是正月十五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乞巧節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民間又稱「七姐」。
乞巧節是女子的節日,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針乞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
輸巧者要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蛛絲乞巧則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本內容由河南商都文化發佈)以其織網疏密為得巧多少;明清時代流行的投針驗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縫衣針,以盆底針影形狀判斷是否「得巧」。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08年6月14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其實七夕並不是中國的情人節,之所以當今社會將七夕節誤讀為「情人節」,可能是源於牛郎織女的浪漫淒美的愛情故事。事實上,「中國情人節」確實有,但不是七夕,而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即「上元節」。
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人們要點起綵燈、出門賞月、燃放焰火。在古代,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未婚少女往往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拋頭露面是不守禮節的做法,只有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才能出門逛燈會,少男少女這一天才能互相會面,傾訴愛慕之情。所以,正月十五,才算是真正的中國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