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
本 名:杜甫
別 稱:杜少陵、杜工部等
字 號:字:子美
自號:少陵野老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時間:公元712年
去世時間:公元770年
主要作品:《杜工部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
主要成就:創作現實主義詩歌;世界文化名人
尊 稱:詩聖
外文名:Du Fu,Tu Fu
信 仰:道教
祖 籍:湖北襄陽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
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在身後,杜甫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大歷三年(778年),杜甫思鄉心切,乘舟出峽,先到江陵,又轉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嶽陽,這一段時間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於生活困難,不但不能北歸,還被迫更往南行。
大歷四年正月,由岳陽到潭州(長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陽),復折回潭州。
唐代宗大歷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亂,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陽,遇江水暴漲,只得停泊方田驛,五天沒吃到東西,幸虧縣令聶某派人送來酒肉而得救。後來杜甫由耒陽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這時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歸,這時便改變計畫,順流而下,折回潭州。
大歷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