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隋唐英雄:李元霸無名小兒 秦叔寶單挑前五 | 陽光歷史

 

A-A+

真實隋唐英雄:李元霸無名小兒 秦叔寶單挑前五

2018年05月04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68 次

  導讀:李元霸,有其人,但史書上只有一個名字,早死,沒有任何武功和戰功記錄。……十一條好漢去掉九條,秦叔寶的排名就要大大靠前,至少要進入前五名,而要對歷史上的戰將進行排名,那是荒謬不可靠的。事實上,史上的秦叔寶是難得的勇猛戰將。

  隋唐演義裡的好漢排名是很明晰和確定的。然而,撥開演義的迷霧,揭開歷史的真相,發現隋唐演義裡排在前十一位的好漢,絕大部分是浮雲。李元霸,有其人,但史書上只有一個名字,早死,沒有任何武功和戰功記錄。宇文成都、裴元慶、熊闊海、伍天錫、伍雲召、魏文通和新文禮,全都當神話看好了。靠山王楊林,原型可能是名將來護兒,小將羅成的原型可能是羅士信。十一條好漢去掉九條,秦叔寶的排名就要大大靠前,至少要進入前五名,而要對歷史上的戰將進行排名,那是荒謬不可靠的。事實上,史上的秦叔寶是難得的勇猛戰將。

  秦叔寶的勇猛表現在他的單兵作戰能力方面,他可以憑借自己的戰鬥力迅速突破敵人防線,摧毀或擒獲對方的核心戰將。例如《舊唐書》記載,他每次跟隨唐太宗出戰,敵人陣地上有驍將騎著好馬,穿著耀眼的盔甲在前方炫耀戰力,李世民大怒,於是命秦叔寶前往敵陣擊殺。秦將軍接受命令,每次都拿一桿長槍(沒有提到鑭),在千軍萬馬當中將對方驍將斬殺,而敵人往往披靡一大片。

電視劇中的秦叔寶 資料圖

  秦叔寶最感人的一幕,當然是秦瓊賣馬這齣戲,出差在外,差旅費沒了,住不起旅店,吃不起飯,貧病交加,賣馬當鑭,英雄末路,催人淚下。翻開史書,沒有這一出。說單雄信救了他,也沒這一出。後來單雄信被李世民擒獲,秦叔寶正好出外押運軍糧,沒來得及保住單大哥的命,這也是編的,其實是徐茂公想保住單雄信沒成。

  關於秦叔寶的死,「說唐」的交待是吐血而亡,這有點根據。秦瓊一生征戰,負的工傷不少,他自個也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秦將軍算是死於工傷,但唐朝也沒虧待他,將他的英姿畫上凌煙閣,成為二十四開國名臣之一。有點鬱悶的是,排在程咬金後面。

  相關新聞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秦瓊為什麼排名倒數第一?

  秦瓊(?—638年),字叔寶,中國唐朝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唐朝開國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尉遲恭為傳統門神。濟南五龍潭有其故居。歷史上的秦瓊以勇猛彪悍著稱。最初是隋將來護兒部將,後隨張須陀討伐李密。兵敗,張須陀戰死,秦叔寶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為帳內驃騎。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於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節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參加了李世民的歷次征戰,每戰必先,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626年(武德九年),未參與玄武門之變,但事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秦瓊晚年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常對人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貞觀十二年(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時去世,陪葬昭陵。貞觀十三年(639年),秦瓊被追封為胡國公。貞觀十七年(643年),秦瓊與長孫無忌等人被圖形凌煙閣,封為唐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

  如此一功臣,為何排名倒數第一呢?我個人認為,是《隋唐演義》讓我們看高了他。

電視劇中的秦叔寶 資料圖

  秦叔寶最感人的一幕,當然是秦瓊賣馬這齣戲,出差在外,差旅費沒了,住不起旅店,吃不起飯,貧病交加,賣馬當鑭,英雄末路,催人淚下。翻開史書,沒有這一出。說單雄信救了他,也沒這一出。後來單雄信被李世民擒獲,秦叔寶正好出外押運軍糧,沒來得及保住單大哥的命,這也是編的,其實是徐茂公想保住單雄信沒成。

  關於秦叔寶的死,「說唐」的交待是吐血而亡,這有點根據。秦瓊一生征戰,負的工傷不少,他自個也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秦將軍算是死於工傷,但唐朝也沒虧待他,將他的英姿畫上凌煙閣,成為二十四開國名臣之一。有點鬱悶的是,排在程咬金後面。

  相關新聞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秦瓊為什麼排名倒數第一?

  秦瓊(?—638年),字叔寶,中國唐朝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唐朝開國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尉遲恭為傳統門神。濟南五龍潭有其故居。歷史上的秦瓊以勇猛彪悍著稱。最初是隋將來護兒部將,後隨張須陀討伐李密。兵敗,張須陀戰死,秦叔寶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為帳內驃騎。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於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節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帳下。參加了李世民的歷次征戰,每戰必先,常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626年(武德九年),未參與玄武門之變,但事後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秦瓊晚年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常對人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貞觀十二年(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時去世,陪葬昭陵。貞觀十三年(639年),秦瓊被追封為胡國公。貞觀十七年(643年),秦瓊與長孫無忌等人被圖形凌煙閣,封為唐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

  如此一功臣,為何排名倒數第一呢?我個人認為,是《隋唐演義》讓我們看高了他。

  關於大家最關注的武力排名,首先演義裡排名一半多都是虛構人物,不能作為參考。新舊唐書有列傳,大家只知道他凌煙閣排名最後就認為秦瓊排名太低云云,其實不然。

  首先凌煙閣功臣是指對唐朝有功勞的人,所以文官也有一半以上吧;其次,叔寶自唐統一後就傷病纏身,沒有其他出戰立功紀錄;第三點唐太宗建凌煙閣畫像時,叔寶已去世5年了。 叔寶並不是像殷開山、侯君集等人一直是唐的將領。歸唐時又不是屈突通那樣的是一方長官,領導者看人的重要性和我們看人的觀點不同。多少品行一般,能力平平的人也能位列要職就是例子。

  還有人認為叔寶甚至不如咬金,因為程咬金排名在前,這不能作為評判。李績的名望功勞大不大?他在凌煙閣排名就在叔寶前面,倒數第2,大家怎麼想?其實是世人太看重排名才會這樣。凌煙閣只是從太宗對傑出的功臣的表彰和紀念的感情出發而建的,並不是功勞排名冊,也不是武力排名,更不是人品判定排名。

  我們知道,隋末唐初的虎將,以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尉遲敬德最為知名,到場過的戰役也差未幾,可這些人中只有秦叔寶得到過「上柱國」(特級戰鬥好漢)!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叔寶去世後太宗特命人在他墓前立石人石馬以表彰其生前戰功,陪葬昭陵。當時對墓前塑像是有嚴格規定的,普通人都是禁止的,就是一起陪葬昭陵的其他功臣武將,立像大概也沒幾個吧。這可以看出秦瓊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唐朝後,叔寶和敬德成了門神,雖然傳說不一,但說明叔寶是很受人們喜愛的人物。所謂「仁者無敵,勇者無懼!「史書對叔寶的評價正是「勇」字。秦瓊正是我們大眾喜愛的擁有勇敢品質的英雄人物。這是為什麼1千400 年後我們還在評說隋唐英雄的原因。只是演義只注重人物的武力大小,勝敗成績而忽略了人性思想上的高尚品質。誤導了我們對英雄的觀點定位。 演義裡多數把叔寶和敬德放在一起, 按照小說描寫(包括說秦瓊是左天篷大帥轉世,而敬德是黑煞神托生;黑煞神害怕左天篷,不願意下凡,後來玉帝說,那就黑煞神一出,讓左天篷帶三分癆病,這樣兩人就可以殺一個對手;所以小說中也是描寫兩人對戰時秦瓊是帶病和敬德對殺),叔寶武力略高於敬德。

  正史不可能記載誰高誰低。可也有一些記載可以給我們想像空間:叔寶投唐的第一仗就是大唐抵抗劉武周的入侵。當時尉遲敬德的確勇猛無敵,演義裡說日搶三關,夜奪八寨也不算誇張,攻城略地,很多重要人物還被他俘虜了。當他得勝帶兵經過美良川時,殷開山與秦叔寶在此與他遭遇,兩大名將不可能不交手。可史書沒說,倒是演義裡繪聲繪色的寫出了「三鞭換兩鑭」的故事,指敬德揮出三鞭,而叔寶只用兩鑭就接住了,可見叔寶還勝了一招。 歷史上這場戰爭成了對唐朝多次失敗終於扭轉戰局很重要的一仗,唐軍大獲全勝。叔寶等斬首2千餘級。叔寶因功勞巨大而被皇帝李淵親賜金瓶,派人慰問,獎勵,贈上柱國等。大家可以自己去猜測二位勇將的實力。

  另外玄武門事變秦瓊是否參加還未可知,《舊唐書》寫到秦叔寶參加了,可其他史書列舉的參加者名單都沒有他,也沒見到在正史裡寫他在事變中做了什麼,說了什麼話。事變前,秦瓊的功業、勳爵、職位、賞賜均高出敬德等人很多,但是事變後的功臣封賞他只有700戶,比長孫無忌和敬德等的1300戶差很多,比參加事變的張公謹、侯君集都低。這是很奇怪的。所以有人認為他可能被調到軍營,因為他和程咬金都被李元吉列為出征突厥的名單。若設想成立的話,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後來敬德的為什麼會因為功高而凌煙閣排名靠前了。

  我個人認為,如果叔寶真的沒有參加事變,除了調動原因外,很可能是他也像李績李靖一樣持中立態度,為什麼呢?因為他並不會單純的像演義裡那樣是為了李世民而投唐,當時的皇帝是李淵,而李淵對他恩遇有加。叔寶的經歷應該使他不願意去做讓皇上親子相殘的事的。也許因此李世民對秦瓊的信任從此有所保留。秦瓊的歷史記載不多,不過透過文字記載,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志節完整」——來護兒評語,勇猛無畏,胸懷大志,有氣節,經歷坎坷,傲視天下勇者的豪傑!!!!

  在秦瓊去世五年後,唐太宗還能記住他,並將其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已實屬可貴。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