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的國運由一個人決定:丞相王猛和前秦的興衰
公元280年,西晉結束漢末以來近一百年的戰亂分裂,統一了全國。天下太平的日子僅僅過了11年,華夏大地上就先後發生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五胡亂華導致華北地區人口在八年內消失90%,「十室九空」。這是中國歷史 上的著名的大分裂時期。
五胡亂華前期,羯族人石勒建立了後趙,幾經爭奪,滅前趙,迫前涼稱藩,在大分裂時期第一次使北方統一。石勒的侄子石虎繼位後,後趙的實力達到了頂峰。但石虎是個暴君,窮兵黔武,國內政局暗流湧動。石虎死後,後趙各派勢力爭鬥,華北大亂。東北地區的前燕政權趁機進軍中原。
在石虎進攻關中時,氐族酋長苻洪率族歸服。石虎死後,苻洪之子苻健在公元351年入據關中,次年稱帝,建都 長安。公元353年,苻健病死,其子苻生繼位。苻生是天下少有的暴君,視殺人如兒戲。每次接見大臣,都把各種殺人工具放在面前,看誰不順眼,隨即殺掉。大臣中有人勸諫,苻生認為是對自己的誹謗而將其殺掉;朝臣中有人奉承,苻生認為是拍馬屁也將其殺掉。朝中人人自危,「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同時,苻生還猜忌自己堂兄弟苻堅,準備把苻堅殺掉。
公元357年,苻堅發動政變 ,誅殺苻生,即位「大秦天王」。苻堅在論功行賞時,任命王猛為中書侍郎,五胡時期配合最默契,最有作為的一對君臣搭檔登上了歷史舞台 ,並在以後的18年裡,迸發出炫目的光輝。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北海劇縣(山東壽光東南)人。苻堅(338—385年),字永固,一名文玉,是十六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 。
苻堅即位的第二年,前秦大旱,苻堅「開山澤之利,公私共之,息兵養民,旱不為災」。由於苻堅把發展農業作為基本的國策,前秦的經濟恢復很快,幾年後便出現了安定清平、家給人足的新氣象。
苻堅注意選拔人才 ,地方官員上舉的人才,若真的是人才就得賞賜,否則就被降罪,所以「請托不行」;「宗室外戚,無才能者皆棄不用」,當時「內外之官,率皆稱職」。
鑒於華北大亂之後急需休養的實際,苻堅除了在即位第一年討伐并州的實力派,以後的七、八年之內都沒有大的軍事行動。時前秦的統治下的人民得到了休養生息。
苻堅把王猛看作左膀右臂,對其極為信任,「歲中五遷」。朝廷中如果有人打王猛的小報告,「堅輒罪之」,並將與王猛公然作對的開國元勳樊世斬首,「於是群臣見猛皆屏息」。正是有了苻堅的無條件信任,王猛才有了大展拳腳的空間。
王猛執政首先著力整頓吏治,嚴明賞罰。當時皇太后之弟強德仗勢犯法,王猛對其快抓、快審、快斬,「奏未及報,已陳屍於市」。緊接著,王猛又與御史中丞鄧羌通力合作,彈指之間即將橫行不法的權貴二十多人剷除乾淨。苻堅感歎道:「吾始知天下之有法也!」
王猛幫助苻堅創立了薦舉賞罰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標準,沉重地打擊了早已成為士族壟斷政權工具的九品中正制,也否定了胡族軍閥統治者迷信武力、蔑棄文化 知識的落後觀念;有效地提高了秦國各級官僚的智能素質。
王猛治國的第二項重要措施是興辦教育。在他的贊導下,前秦恢復了各級學校。滅燕後,苻堅親率太子、王侯公卿大夫士之長子祭祀孔子,宣揚儒教。這樣,先進的漢族傳統文化 在北方很快得到復甦和振興,而官僚後備隊伍的培養工作也走上了正規化。
王猛注意調整民族關係,促進民族融合。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國家,國內存在著氐漢矛盾和各少數民族 的矛盾。前秦廢除了胡漢分治之法,確立了「黎元應撫,夷狄應和」的基本國策。邊將賈雍所部攻掠匈奴,立被罷官。各族中有才幹者皆被委以要職,鮮卑慕容垂、羌族姚萇都在前秦統一北方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王猛堅持以農為本,興修水利,獎勵農桑,努力發展生產。通過召還流民、徙民入關等途徑增加勞動力,並注意節約開支、降低官僚俸祿、減免部分租稅,以減輕人民負擔。政府還經常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獎勵努力種田的農民。前秦立國的物質基礎大大增強。
公元367年,王猛率軍援助前涼叛將李儼,大破前涼軍。369年,王猛率軍攻佔前燕洛陽。370年四月,王猛率楊安等10將共步騎6萬人,再攻前燕。當年十月,王猛在潞川(濁漳河)大破燕軍數十萬,將前燕主力殲滅殆盡。然後乘勝進軍,攻克燕都鄴城,一舉滅前燕。前燕是當時北方最大的割據政權,前秦滅掉前燕後,統一北方已是大勢所趨。
王猛是軍事家,又是政治家 。他輔佐苻堅後,前秦政治清明,社會經濟發展,國力 蒸蒸日上。在此基礎上,他親率大軍四處征討,敗前涼,滅前燕,為前秦統一北方立下了大功。中國北方亦在不久之後實現了大分裂時期的第二次統一。
王猛於375年病死於丞相、中書監、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任上。王猛對於前秦的作用好比一輛車的方向盤加剎車。王猛死後,前秦在錯誤的方向越滑越遠,並始終沒有修正。
苻堅對王猛之死極位哀痛,他說:「天下欲使吾平一六合耶?何奪吾景略之速也?」後趙開國皇帝石勒在謀士張賓死時也曾發出「何奪吾右候之速也?」的感歎,再到後世實現大分裂時期北方第三次統一的北魏拓跋燾和「白馬」崔浩,發現少數民族 入主中原並不是只靠「弓馬之利」。
王猛和苻堅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配合最默契的一對君臣搭檔,兩人相輔相成,合力將一個矛盾重重的前秦打造成當時實力最強的國家,並有機會統一南北。苻堅給了王猛施展才華的舞台 ,並對其極為信任。王猛的治國領兵特點也正好彌補了苻堅好大喜功、急功冒利的缺陷。「猛為相,堅端拱於上,百官總己於下,軍國內外之事,無不由之。猛剛明清肅,善惡著白,放黜屍素,顯拔幽滯,勸課農桑,練習軍旅,官必當才,刑必當罪。由是國富兵強,戰無不克,秦國大治。」後世崔浩對二人有一個貼切的比喻:「若王猛之治國,苻堅之管仲也」。
王猛死後,前秦好比一個人突然斷了一條腿,各種負作用慢慢顯現出來。
首先是苻堅個人生活上的懈怠,開始追求享受。「大修舟艦兵器,飾以金銀,頗極精巧」;把後趙都城的銅駝、銅馬、飛廉、翁仲搬到長安。「驕矜已甚」。
其次是法制敗壞。「自王猛之死,秦之法制,日以頹靡」。且不說一般的犯法,就連苻堅的兩個兒子和一個侄子先後起兵謀反,都未受到應有懲罰,甚至仍被任命為一方軍事統帥,手握重兵。
第三是屢興戰火。自王猛之死到淝水之戰前,前秦吞涼、滅代、拔襄陽、攻彭城、征西域,七年間,共用兵百萬之眾。淝水之戰更是動員了空前的87萬軍隊。北方地區經過「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前期的戰亂,人口大量減少。前秦的歷次軍事行動都加重了北方人民的負擔。淝水之戰更是「十丁抽一」,加上後勤保障用的人數,幾乎徵用了北方一半的男性勞動力。
前秦政治日益腐敗,人民負擔極為沉重。苻堅本人好大喜功,又驕傲輕敵。淝水之敗後,前秦無可避免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