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史上令人扼腕歎息的12個悲情瞬間
中國的歷史上從不缺乏悲情英雄,無論是飛蛾撲火的奮不顧身,黃昏獨愁的淒涼無主還是壯士身死的悲情之歌,都在中華民族的記憶裡刻下了濃重的一筆。當我們翻開舊紙堆時,裡面記錄的,除了鮮血,還有淚水。
1、荊軻悲歌易水畔
秦軍所向披靡,橫掃韓國和趙國,燕太子丹不願坐以待斃,委託俠客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太子以及知道這件事的賓客,都身穿白衣,頭戴白帽來為荊軻送行。到了易水岸邊,祭祀完路神,就要上路。這時,高漸離擊起了築樂,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首見,刺秦王不中,被殺。
「太子丹及賓客知其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祭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之,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2、蘇武牧羊北海邊
天漢元年(前100年)蘇武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在凜冽寒風中,渴飲雪,饑吞氈,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
3、斛律金吟唱敕勒川
東魏高歡(斛律金雖不是漢人,但後來的北齊神武帝高歡為漢人)率大軍圍攻西魏的重鎮玉壁。西魏的守城將領是韋孝寬積極防禦,使東魏大軍久攻不克。高歡率大軍苦戰五十餘天,死傷七萬餘人,只好退兵。眾人士氣低落,無精打采,失敗的情緒籠罩全軍。高歡便叫斛律金給大家唱《敕勒歌》。年過六旬老將軍唱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十萬將士痛哭流涕。
2、蘇武牧羊北海邊
天漢元年(前100年)蘇武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在凜冽寒風中,渴飲雪,饑吞氈,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
3、斛律金吟唱敕勒川
東魏高歡(斛律金雖不是漢人,但後來的北齊神武帝高歡為漢人)率大軍圍攻西魏的重鎮玉壁。西魏的守城將領是韋孝寬積極防禦,使東魏大軍久攻不克。高歡率大軍苦戰五十餘天,死傷七萬餘人,只好退兵。眾人士氣低落,無精打采,失敗的情緒籠罩全軍。高歡便叫斛律金給大家唱《敕勒歌》。年過六旬老將軍唱出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十萬將士痛哭流涕。
4、張巡盡節睢陽城
安史之亂中,張巡以數千人的兵力堅守睢陽城,與13萬叛軍前後進行了大小400餘戰,殺死敵將 300人,士兵12萬人。
當時戰鬥進行得非常殘酷,張巡督戰時「大呼輒齒裂血面,嚼齒皆碎」,及「被圍久,初殺馬食,既盡,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
睢陽血戰是安史之亂時期最慘烈的戰役。最後城破,張巡與麾下部將36人一起殉節,留下了唐王朝最悲壯的一幕。
5、田橫孤島五百士
田橫在秦末起義中收復齊國故地,於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為齊相國,治國有方,後為齊王,在與漢王劉邦軍隊大戰中退居山東半島沿海及海島,在劉邦稱帝后因不齒降附稱臣而自刎在洛陽附近,劉邦聞之大驚,十分感慨,並由此認定田橫的門客都是不可多得的賢士,便再派使者前去招撫留居海島的五百人。五百壯士從漢使那裡得知田橫的死訊,相繼跳海自殺了。
6、武悼天王冉閔
對於中國古代史,恐怕沒有一個人像冉閔這樣會引起歷史愛好者之間對立的爭論,恐怕也沒有一個人像冉閔這樣,使草根的熱情和官方的冷漠變得如此滑稽。一個生活在五胡十六國時代的歷史人物,以他短短三十年的生命,卻如流星般閃耀十六國史的夜空,卻也如流星般焚盡於十六國史的邊際,留下的是後人的唏噓、讚歎、謾罵和疑惑。
他是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的建立者,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建立冉魏政權。最為今人所知的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他是拯救了漢民族的抗胡英雄;在大混戰中,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352年,冉閔為慕容俊所執後斬於遏陘山。
5、田橫孤島五百士
田橫在秦末起義中收復齊國故地,於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為齊相國,治國有方,後為齊王,在與漢王劉邦軍隊大戰中退居山東半島沿海及海島,在劉邦稱帝后因不齒降附稱臣而自刎在洛陽附近,劉邦聞之大驚,十分感慨,並由此認定田橫的門客都是不可多得的賢士,便再派使者前去招撫留居海島的五百人。五百壯士從漢使那裡得知田橫的死訊,相繼跳海自殺了。
6、武悼天王冉閔
對於中國古代史,恐怕沒有一個人像冉閔這樣會引起歷史愛好者之間對立的爭論,恐怕也沒有一個人像冉閔這樣,使草根的熱情和官方的冷漠變得如此滑稽。一個生活在五胡十六國時代的歷史人物,以他短短三十年的生命,卻如流星般閃耀十六國史的夜空,卻也如流星般焚盡於十六國史的邊際,留下的是後人的唏噓、讚歎、謾罵和疑惑。
他是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的建立者,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建立冉魏政權。最為今人所知的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他是拯救了漢民族的抗胡英雄;在大混戰中,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352年,冉閔為慕容俊所執後斬於遏陘山。
7、陸遊悲恨望中原
陸遊臨終前的一首《示兒詩》,語詞極盡平實,但是卻另人讀之垂泣。
每每想到「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這樣的詩句,總會有一股莫名的悲壯和豪情交織著湧上心頭,雖然陸遊只是個文人,但是他的精神代表了中國歷代所有的愛國文人,骨氣與血性共存。
8、楚霸王末路烏江岸
高祖九里山一戰,採用韓信十面埋伏之計,把項羽圍困在垓下,夜裡,楚軍軍營四面響起楚歌,虞姬自刎,項羽帶了800餘名騎兵突圍,最終只餘下28人。他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於烏江。
9、岳武穆遇害風波亭
郾城大捷後,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穎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朮連夜準備從開封撤逃。南宋抗金鬥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就在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
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岳飛一回到臨安,立即陷入秦檜、張俊等人佈置的羅網。1141年(紹興十一年),他遭誣告「謀反」,被關進了臨安大理寺。監察御史萬候契親自刑審、拷打,逼供岳飛。
與此同時,宋金政府之間,正加緊策劃第二次和議,雙方都視抗戰派為眼中釘,金兀朮甚至凶相畢露地寫信給秦檜:「必殺岳飛而後可和。」紹興十一年農曆除夕夜,高宗下令賜岳飛死於臨安大理寺內,時年三十九歲。岳飛部將張憲、兒子岳雲亦被腰斬於市門。民族英雄岳飛,就在「莫須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9、岳武穆遇害風波亭
郾城大捷後,岳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離金軍大本營汴京僅四十五里),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復了穎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朮連夜準備從開封撤逃。南宋抗金鬥爭有了根本的轉機,再向前跨出一步,淪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復了。岳飛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就在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
岳飛憤慨地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家軍班師時,久久渴望王師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攔道慟哭。岳飛一回到臨安,立即陷入秦檜、張俊等人佈置的羅網。1141年(紹興十一年),他遭誣告「謀反」,被關進了臨安大理寺。監察御史萬候契親自刑審、拷打,逼供岳飛。
與此同時,宋金政府之間,正加緊策劃第二次和議,雙方都視抗戰派為眼中釘,金兀朮甚至凶相畢露地寫信給秦檜:「必殺岳飛而後可和。」紹興十一年農曆除夕夜,高宗下令賜岳飛死於臨安大理寺內,時年三十九歲。岳飛部將張憲、兒子岳雲亦被腰斬於市門。民族英雄岳飛,就在「莫須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臨死前,他在供狀上寫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10、祖逖劉琨雙隕命
祖逖劉琨可以視為整個東晉到南北朝時期,立志北伐,恢復中原的代表人物,在他們兩個人的身上,本身就有著太多的傳奇故事,如聞雞起舞,中流擊楫。又如一曲胡笳,散盡匈奴軍。
當祖逖在長江上立下誓言,不能掃平中原胡虜,誓不再渡此江時,恐怕已經注定了他的悲劇命運。
在收復了中原大片土地後,卻傳來了好友劉琨被害慘死,加之東晉王朝的猜忌,終於祖逖悲憤攻心,終於撒手而逝。
不過他確實兌現了他的誓言,沒有掃平中原,再也沒有回去江南。
11、文天祥寧死不屈
文天祥,南宋末年傑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官到右丞相兼樞密使。蒙元入侵中原,馬踏長江,南宋政權風雨飄搖。
文天祥本來是個文官,可是為了反對蒙元侵略,保衛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祥興元年,即公元1278年,文天祥不幸兵敗被俘。
在元兵押送北京路上,文天祥揮筆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氣浩然的詩句,遂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壯歌。元世祖忽必烈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慷慨赴難。
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愛國精神,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12、崖山一戰天下亡
亡有亡國與亡天下之分,崖山一戰,亡的卻是天下。崖山海戰,作為宋朝與元朝的最後一次戰役,這場戰爭直接關係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存亡,乃至於華夏民族的存亡,另人扼腕的是,實力上的巨大懸殊,最終的結果,就是亡了天下。
以「宋末三傑」為代表的南宋民族英雄們,卻在這一戰中,發出了歷史上最為悲壯的吼聲。這一仗雖然南宋軍隊慘敗,但是十萬宋朝軍民,卻在目睹了陸秀夫抱著年幼的小皇帝蹈海殉國後,齊齊的跳入大海。
據《宋史》記載,崖山之戰七日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海。張世傑希望奉楊太后的名義再找宋朝趙氏後人為主,再圖後舉;但楊太后在聽聞宋帝昺的死訊在後也赴海自殺,張世傑將其葬在海邊。不久張世傑在大風雨下溺死於平章山下。
傳說,張世傑在風雨中問天求卜,若天亡大宋,則讓船沉於此海。最後,果然在風雨交加中,船沉,人死,國滅,天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