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曾背蔣介石逃命 被捕後蔣介石故意放其走
1924年5月初,21歲的陳賡和17歲的宋希濂從廣州越秀的天字碼頭乘船到了長洲島,成為黃埔軍校同窗。黃埔軍校聚集了影響陳賡一生的人物,也成為他人生一大轉折。當過4年湘軍的他在這裡接受了正規的軍事院校訓練,為日後成為大將奠定基礎。在黃埔軍校,他遇到了日後終身追隨的老師周恩來、惲代英等。也是在黃埔軍校,他遇到了蔣介石,後來在戰場上他曾背蔣逃命,數年後落入國民黨牢獄蔣也曾放他一馬。他遇到了同期同學杜聿明、胡宗南、黃維等,曾一起東征北伐,抗戰共赴國難,內戰又徹底決裂。宋希濂以國民黨中將身份被俘後,陳賡以一句「我們又走到一起來」讓宋感歎不已。
近40年從軍生涯,陳賡從紅軍時代打到抗日戰爭,從國共內戰打到越南、朝鮮戰場,在新中國成立後被授予了大將軍銜。至今陳家已五代行武:陳賡的祖父當年追隨其叔父,在湘軍中成長為將軍,陳賡的妹夫譚政也是一名大將,陳賡的5名子女全部從軍,其中3個兒子是少將,現在孫輩也依然在解放軍總參謀部工作。
逃婚投軍,「槍高幾與頭齊」
或許,懸掛在陳家宅院那口80斤的大刀和「陳」字大旗,在年幼的陳賡心裡種下從武的種子。
刀和旗屬於祖父陳翼瓊。湖南湘鄉市龍洞鄉泉湖村,陳翼瓊少時家境貧寒,後投奔湘軍,積功至官拜補用副將(相當於師長),賞換花翎,誥授武顯將軍。廳內曾懸掛過曾國藩手書的「大樹長榮」匾額。據陳家後人所言,陳翼瓊當年參加湘軍就是為了追隨湘軍中的叔父陳湜。
黃埔軍校時期的陳賡
1885年,陳翼瓊解甲歸田,教養二子時立下了「不得從軍不得為官,只令其讀書」的訓言,兩代習武由此中斷,兒子陳道良但事農桑。
然而,訓言最終也未能改變那個時代和他子孫的命運。1916年至1920年間,軍閥們為了爭奪湖南統治權而混戰。1916年,陳翼瓊辭世,也就是這一年年底,他最疼愛的孫子陳賡逃婚,如同當年的他一樣加入了湘軍。
多年後,陳賡跟子女回憶起這段逃婚往事時還說,其實新娘文化水平很高,「和她對對子,我還對不過她。」只是當時未滿14歲的陳賡不願意早早成家,於是未圓房就偷偷出走,投到湘軍魯滌平部下之第六團二營為兵。
投軍之時,他穿著羊皮襖子,為了逃避家人尋找,將原名陳庶康改為陳賡。那個時候陳賡個頭不高,「槍高幾與頭齊」。
救蔣一命,後來蔣放他一馬
4年後,陳賡脫離湘軍,供職粵漢鐵路,1922年入湖南自修大學,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3年底他到廣州報考軍校,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後擔任第一期中共支部候補幹事(後擔任第三隊的黨支部書記),當年11月,留校任入伍生連連長、副隊長、隊長。
1925年10月,陳賡參加第二次東征,其間在五華縣西南方向的華陽地區,遇伏全線潰敗。眼看著敵軍直撲指揮部,蔣介石要自殺,陳賡阻止,隨後背著他拚命跑,過了河才脫險。
陳賡曾對次子陳知建說,當時蔣介石是嚇怕了,自己的腳已經負傷,「等過了河,蔣介石跑得比我快。」這一段救校長的故事讓陳賡聞名遐邇,也為他在6年之後落入國民黨牢獄時蔣介石未下殺令埋下伏筆。
1933年3月底,陳賡因叛徒發現而被捕。他和廖仲愷的兒子廖承志關在同一間牢房裡。宋慶齡、何香凝獲悉後展開營救。
4月,陳賡被押解到南昌,蔣介石親自誘降,陳賡沒有接受,隨後逃出了牢籠。
黃埔軍校時期的陳賡
1885年,陳翼瓊解甲歸田,教養二子時立下了「不得從軍不得為官,只令其讀書」的訓言,兩代習武由此中斷,兒子陳道良但事農桑。
然而,訓言最終也未能改變那個時代和他子孫的命運。1916年至1920年間,軍閥們為了爭奪湖南統治權而混戰。1916年,陳翼瓊辭世,也就是這一年年底,他最疼愛的孫子陳賡逃婚,如同當年的他一樣加入了湘軍。
多年後,陳賡跟子女回憶起這段逃婚往事時還說,其實新娘文化水平很高,「和她對對子,我還對不過她。」只是當時未滿14歲的陳賡不願意早早成家,於是未圓房就偷偷出走,投到湘軍魯滌平部下之第六團二營為兵。
投軍之時,他穿著羊皮襖子,為了逃避家人尋找,將原名陳庶康改為陳賡。那個時候陳賡個頭不高,「槍高幾與頭齊」。
救蔣一命,後來蔣放他一馬
4年後,陳賡脫離湘軍,供職粵漢鐵路,1922年入湖南自修大學,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3年底他到廣州報考軍校,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後擔任第一期中共支部候補幹事(後擔任第三隊的黨支部書記),當年11月,留校任入伍生連連長、副隊長、隊長。
1925年10月,陳賡參加第二次東征,其間在五華縣西南方向的華陽地區,遇伏全線潰敗。眼看著敵軍直撲指揮部,蔣介石要自殺,陳賡阻止,隨後背著他拚命跑,過了河才脫險。
陳賡曾對次子陳知建說,當時蔣介石是嚇怕了,自己的腳已經負傷,「等過了河,蔣介石跑得比我快。」這一段救校長的故事讓陳賡聞名遐邇,也為他在6年之後落入國民黨牢獄時蔣介石未下殺令埋下伏筆。
1933年3月底,陳賡因叛徒發現而被捕。他和廖仲愷的兒子廖承志關在同一間牢房裡。宋慶齡、何香凝獲悉後展開營救。
4月,陳賡被押解到南昌,蔣介石親自誘降,陳賡沒有接受,隨後逃出了牢籠。
關於陳賡如何逃脫,有許多傳說。次子陳知建也曾問過父親,當時是否受刑,如何逃脫?「父親說他們知道我不怕疼,因為腿受過傷,手術時都沒有用麻藥。就給我上過電刑,電刑確實很難受。」根據陳賡的描述,其實是蔣介石故意放他走。當時宋慶齡通知了中共地下黨,國民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地下黨製造營救的機會。當時特務都到樓下去了,留陳賡一人在樓上,隨後外面有人放了一把梯子,他順梯爬下跑了。
陳賡的家人後來向很多人求證過,蔣介石當時確動了殺心,只因宋慶齡勸告而改變主意。當年4月5日,宋慶齡到南京當面對蔣介石說,「東江之役是他救了你的命,不然你也活不到今天」。
躲過自己人暗殺
陳賡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雖然死裡逃生,風波仍未結束。他回到了紅軍隊列,但是要面對猜疑和審查,甚至還有暗殺。
多年後,陳知建有一次在學校裡被老師冤枉,回家跟父親訴苦,很少向家人提及往事的陳賡,也講起了自己被冤枉的往事。
當時黨內犯極「左」錯誤者認為陳賡和蔣介石關係不一般,被捕後要麼叛變,要麼被殺,被放出來一定不可靠,要派人殺了他。幸好,「接受暗殺任務的人曾與陳賡同在上海特科工作過,又是他過去的部下,他就說我今天是來殺你的,你快逃吧。把我父親放跑了。」
後來,陳賡到了中央蘇區接受了審查。期間就給了一個閒職,讓他到彭楊步兵學校當校長。
當時與他一起工作,後被授予上將的宋時輪在1975年回憶,「那時候陳賡的腿一瘸一拐。平時嘻嘻哈哈,一到操場就很威嚴。幹部群眾都叫他陳鬍子。但是上層領導博古對陳賡不放心。雖然訓練得好,很少受到上級獎勵,他們甚至講陳賡吊兒郎當,好講怪話,很不好。從此陳賡開始倒霉運,並且有個把月沒有給他分配工作。」
不單是博古,張國燾也跟周恩來說要扣留陳賡,說他是特務、叛徒。周恩來並未理會。後來,張國燾和中央鬧分裂,中央向幹部傳達中央紅軍要立刻脫離張的控制,繼續北上。有些同志說等等看,但當時處境危險的陳賡還是回來把幹部團隊伍帶走了。「不要看他平時吊兒郎當,關鍵時刻這樣的同志不多。」宋時輪說。
曾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委員的楊得志回憶陳賡,「生活上不拘小節,就餐時,他可以和戰士們搶肉吃。休息時可以奪警衛人員或者老鄉的煙袋,做吐煙圈的遊戲,也可以在毛主席作報告的時候,跑到台上喝毛主席缸子裡的水。」其實陳賡小時候就是個搗蛋鬼。
長征途中紅軍渡湘江,當時幹部團要保衛中央,湘江沒有橋,陳賡就帶領特科營的韋國清去架橋。與此同時,國民黨軍何鍵部隊追上來了,局勢很是緊張。宋時輪迴憶:「陳賡平時喜歡吃、睡,可那時卻整天整夜不睡,三天三夜在湘江邊上,直到橋架好了,過完紅軍部隊,他才鬆口氣睡著了,這時誰都叫不醒他。警衛員只好架著他、拉著他走。」
當時黨內犯極「左」錯誤者認為陳賡和蔣介石關係不一般,被捕後要麼叛變,要麼被殺,被放出來一定不可靠,要派人殺了他。幸好,「接受暗殺任務的人曾與陳賡同在上海特科工作過,又是他過去的部下,他就說我今天是來殺你的,你快逃吧。把我父親放跑了。」
後來,陳賡到了中央蘇區接受了審查。期間就給了一個閒職,讓他到彭楊步兵學校當校長。
當時與他一起工作,後被授予上將的宋時輪在1975年回憶,「那時候陳賡的腿一瘸一拐。平時嘻嘻哈哈,一到操場就很威嚴。幹部群眾都叫他陳鬍子。但是上層領導博古對陳賡不放心。雖然訓練得好,很少受到上級獎勵,他們甚至講陳賡吊兒郎當,好講怪話,很不好。從此陳賡開始倒霉運,並且有個把月沒有給他分配工作。」
不單是博古,張國燾也跟周恩來說要扣留陳賡,說他是特務、叛徒。周恩來並未理會。後來,張國燾和中央鬧分裂,中央向幹部傳達中央紅軍要立刻脫離張的控制,繼續北上。有些同志說等等看,但當時處境危險的陳賡還是回來把幹部團隊伍帶走了。「不要看他平時吊兒郎當,關鍵時刻這樣的同志不多。」宋時輪說。
曾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委員的楊得志回憶陳賡,「生活上不拘小節,就餐時,他可以和戰士們搶肉吃。休息時可以奪警衛人員或者老鄉的煙袋,做吐煙圈的遊戲,也可以在毛主席作報告的時候,跑到台上喝毛主席缸子裡的水。」其實陳賡小時候就是個搗蛋鬼。
長征途中紅軍渡湘江,當時幹部團要保衛中央,湘江沒有橋,陳賡就帶領特科營的韋國清去架橋。與此同時,國民黨軍何鍵部隊追上來了,局勢很是緊張。宋時輪迴憶:「陳賡平時喜歡吃、睡,可那時卻整天整夜不睡,三天三夜在湘江邊上,直到橋架好了,過完紅軍部隊,他才鬆口氣睡著了,這時誰都叫不醒他。警衛員只好架著他、拉著他走。」
和杜月笙關係不一般
陳賡還有一個特點,非常重視情報,這與他早年工作有關。1925年8月「廖案」發生後,陳賡應周恩來指派調查真兇,受到賞識,認為他日後能成為中國的「契卡」(蘇聯肅反委員會縮寫)。陳賡在1926年受中共中央派遣赴蘇聯學習保衛工作,1928年任中央特科情報科長。當時他化名王庸,同警察、巡捕、包探等交朋友,人稱「王先生」。
陳賡稱他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時,黨派他與青紅幫大頭目杜月笙交朋友。「上海的三教九流都知道我和杜老闆的關係不一般。」次子陳知建說,父親借與杜月笙的關係做了很多事情,例如殺叛徒的時候,就偽裝成黑幫仇殺的假象。
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時,中共中央任命陳毅為上海市長。為了穩定上海的局勢,穩住三教九流,中央讓陳賡掛名公安局長。「上海解放後,杜月笙在香港通知他上海的徒子徒孫不要鬧事,並要配合公安局長陳賡,抓國民黨留下的地下特務。」
陳知建稱,陳賡救過一批給共產黨幫過忙的青紅幫分子。有的人都到刑場上要槍斃了,他給救下來,後來還安置了一些人,讓他們恢復老百姓身份,可以養家餬口。所以有人稱陳賡黨性原則強,同時也很講義氣。
久別重逢兒已17歲
近40年跌宕革命生涯,也有不少痛苦回憶。
1939年3月8日,是陳賡一生中最慘痛的日子。這一天身為八路軍386旅旅長的他正率部隊越平漢線西進,接到妻子王根英犧牲的電報。這一天,第129師供給部遭到日軍襲擊,王根英將組織上配給的騾子牽到衛生隊給傷員騎,自己步行衝到村外。脫險後她發現裝有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沒帶出來,便隻身回村去取,與日軍遭遇犧牲。當天陳賡在日記中只寫了一句話:「三·八,是我不可忘記的一天,也是我最慘痛的一天。」此後一個多月,他中斷了日記的寫作。
王根英是陳賡在上海參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時認識的工人領袖。1927年,他們在周恩來和鄧穎超的撮合下結婚。1929年,王根英生下一子,名為陳知非。1933年末,陳知非4歲,王根英就被國民黨抓進監獄,一直到西安事變,國共合作,才被周恩來救出來。
1938年,陳賡在華北戰場上見到了作家陳荒煤,談到自己的兒子陳知非,看似不經意地說了一句:「現在在上海一定當童工了。」
陳賡沒有猜錯。陳知非從小跟隨大舅王錫昌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1937年,上海的家被日本人全部燒光。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大舅托人介紹10多歲的陳知非到一家日本人開的毛紡廠,在寫字間當小boy(僕人),給日本人倒茶、接電話、洗廁所。1946年夏天,陳賡托人到上海找到了兒子,帶他去解放區。17歲的陳知非才知道自己的母親已犧牲了。
陳知非記得與父親久別重聚是在山西清源縣郭道村,已是傍晚,父親和一大幫人在門口迎接。陳賡感慨:「看你長得多像根英啊,頭髮也一樣,你媽媽要在該有多高興……」
父親問起在上海的情況,陳知非一一作答,唯獨沒有提及洗廁所的事情。「他當司令員,我在洗廁所,豈不是很可笑。」
當天晚上,陳賡與兒子睡在一個炕上,把他從頭到腳摸了一遍又一遍。他甚至半開玩笑問:「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會為我掉眼淚嗎?」這讓陳知非第一次感受到了父愛。
1960年,陳知非的女兒出生,陳賡給小孫女起名「懷申」,大家都明白,懷念上海,其實就是懷念王根英。
久別重逢兒已17歲
近40年跌宕革命生涯,也有不少痛苦回憶。
1939年3月8日,是陳賡一生中最慘痛的日子。這一天身為八路軍386旅旅長的他正率部隊越平漢線西進,接到妻子王根英犧牲的電報。這一天,第129師供給部遭到日軍襲擊,王根英將組織上配給的騾子牽到衛生隊給傷員騎,自己步行衝到村外。脫險後她發現裝有文件和公款的挎包沒帶出來,便隻身回村去取,與日軍遭遇犧牲。當天陳賡在日記中只寫了一句話:「三·八,是我不可忘記的一天,也是我最慘痛的一天。」此後一個多月,他中斷了日記的寫作。
王根英是陳賡在上海參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時認識的工人領袖。1927年,他們在周恩來和鄧穎超的撮合下結婚。1929年,王根英生下一子,名為陳知非。1933年末,陳知非4歲,王根英就被國民黨抓進監獄,一直到西安事變,國共合作,才被周恩來救出來。
1938年,陳賡在華北戰場上見到了作家陳荒煤,談到自己的兒子陳知非,看似不經意地說了一句:「現在在上海一定當童工了。」
陳賡沒有猜錯。陳知非從小跟隨大舅王錫昌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1937年,上海的家被日本人全部燒光。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大舅托人介紹10多歲的陳知非到一家日本人開的毛紡廠,在寫字間當小boy(僕人),給日本人倒茶、接電話、洗廁所。1946年夏天,陳賡托人到上海找到了兒子,帶他去解放區。17歲的陳知非才知道自己的母親已犧牲了。
陳知非記得與父親久別重聚是在山西清源縣郭道村,已是傍晚,父親和一大幫人在門口迎接。陳賡感慨:「看你長得多像根英啊,頭髮也一樣,你媽媽要在該有多高興……」
父親問起在上海的情況,陳知非一一作答,唯獨沒有提及洗廁所的事情。「他當司令員,我在洗廁所,豈不是很可笑。」
當天晚上,陳賡與兒子睡在一個炕上,把他從頭到腳摸了一遍又一遍。他甚至半開玩笑問:「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會為我掉眼淚嗎?」這讓陳知非第一次感受到了父愛。
1960年,陳知非的女兒出生,陳賡給小孫女起名「懷申」,大家都明白,懷念上海,其實就是懷念王根英。
陳賡在新中國成立後籌建哈軍工,1955年從接待錢學森開始負責籌備中國飛彈事業發展。他沒有想到兒子後來會從事飛彈工作。陳知非是長春一汽建廠的元老,陳賡去世後,他調到航天部五院,成為航天高級工程師,曾獲得新中國成立後首次科學進步獎。
「我還喜歡摸林彪的頭,頭髮還特別軟」
陳賡在王根英過世4年後,1943年與傅涯結婚,並生下了陳知建、陳知進、陳知庶、陳知涯等三子一女。
1945年他在前線率太岳縱隊與日軍作戰時,父親陳道良在貧病交加中去世。陳家曾有土地三四百畝,由於陳賡是知名紅軍將領,陳道良兩次入獄。《陳賡祖居記》記載,家中田產因此消耗殆盡,僅剩宅前一畝三分水田。抗戰爆發後,陳道良變賣家產,攜全家老小外出躲避戰火,陳家田地宅院由此盡屬他人。
1961年陳賡過世之後,他的家人在「文革」期間也受到了影響。妻子傅涯被林彪一夥戴上了「給叛徒樹碑立傳」的罪名,她在干校期間,位於北京西城區靈鏡胡同41號的陳家「被搬家」,很多東西都丟失了。3年後,林彪出事,傅涯才恢復黨籍,重新工作。
次子陳知建稱,林彪與陳賡雖在戰場上曾有過多次分歧和爭論,但兩家人其實曾經私交不錯。陳賡過世後,林彪和葉群經常來看望陳賡的孩子,有幾年每年都接他們到家裡吃一頓飯。林彪的女兒林立衡(林豆豆)和兒子林立果分別是陳知建的小學、中學同學。那時候《紅巖》剛出版時難買到,林豆豆看完了就留給陳知建,林立果也經常來陳家玩。
林彪是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生,陳賡是入伍生連連長和學員隊隊長,立正、稍息都是陳賡教的。陳知進介紹,父親曾說:「黃埔時期,我們的師生關係就很好,我還喜歡摸林彪的頭,頭髮還特別軟。」
當年在黃埔軍校,聶榮臻任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是陳賡的老師。隨後的特科時期以及國防科工委,他們也曾多次攜手合作。陳知進記得,上世紀60年代經濟困難時期,聶榮臻常去釣魚,給陳家送魚吃,還常請陳家子女去玩,「就連我哥哥上大學,我弟弟結婚,都是徵求聶帥的意見。」
傅涯:手足分離40多年
雖然祖父陳翼瓊曾訓言「不得從軍」,但其後輩從軍者卻遠不止陳賡一人。
陳道良生了6子6女,陳賡是次子,四子陳亮抗戰時在崑崙關戰役中犧牲;六子陳問心曾在新四軍中當通訊兵,新中國成立後任國防科委後勤部營房部部長;四婿譚政則是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期的秘書,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任中央軍委常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務。
陳賡的4子1女全部從軍,3子皆為少將,女婿也是少將。陳知建考入了父親一手籌建的哈軍工,曾到昆明軍區14軍陳賡曾指揮過的部隊工作。退休前他是重慶警備區副司令員,少將軍銜。
長女陳知進考上了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的研究生,現在是解放軍總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她的丈夫也是軍人,海軍裝備部原副部長、海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趙登平,少將軍銜。陳知庶也從軍,從濟南軍區防化團的炊事員幹起,官至甘肅軍區司令員,少將軍銜,今年1月年滿60週歲正式卸任。陳知涯曾出國任駐美國大使館武官處參謀,現在武警部隊工作,也是少將軍銜。
陳賡的孫輩,陳知建的兒子陳懷辰也從軍,現在解放軍總參謀部軍訓部當參謀,中校軍銜。
不過鮮為人知的是,陳賡妻子傅涯的手足在台灣受到了迫害。傅涯是紹興上虞人,兄弟姐妹10人,其中4人參加革命。1948年,有個弟弟在台灣找到了工作,於是其餘6人都到了台灣,未料後來被打成「匪眷」。陳知進介紹,1958年至1962年,在台灣的親戚有10多人被陸續抓入國民黨的監獄,最長的達8到10年。
陳賡曾給他們送過錢,想讓他們回大陸,但是一大家子費用太高,一直未能成行。如今他們的兒輩大多去了加拿大、美國。
陳知進說,她外公在上個世紀60年代過世的時候說,「我沒有什麼要求,就把我的骨灰放在罈子裡放在大海裡,漂到祖國大陸。」1986年,母親傅涯去了一趟美國,跟闊別40多年的弟弟妹妹見了一面。外公骨灰就是從台灣帶到美國,再帶到北京,最後到了杭州,終於回到故土。
陳賡也一樣落葉歸鄉。2011年,陳家5個子女把父親與兩位母親的骨灰和遺骨遷回湖南,合葬於湘鄉市龍洞鄉泉湖村。
令子女們唏噓的是,由於王根英在華北犧牲埋在邯鄲,遷葬湖南時,她的遺骨裡找到了兩發子彈頭,一發日軍九二式重機槍彈頭、一發三八式步槍彈頭。陳家子女把子彈頭珍藏至今,懷念犧牲的母親。
參考書目:《陳賡傳》(《陳賡傳》編寫組 當代中國出版社2003年出版)、《陳賡大將紀念文集選編》(《陳賡大將紀念文集選編》編寫組 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陳賡大將圖傳》(傅涯主編 解放軍出版社201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