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韓信為何被滅三族?不知收斂,招禍身亡
韓信由於性格和品質上的一些弱點,加之在政治上的嚴重失誤,幾次關鍵時刻都優柔寡斷,最終死於非命,並被誅滅三族。一代名將,死非其所,令人扼腕歎息。
公元前209年,為反抗秦王朝的殘暴統治,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豪傑紛紛響應,秦王朝在做了一番垂死掙扎後退出了歷史舞台。隨後,群雄割據,逐鹿中原,苦戰數年,最終劉邦一統天下。在這些叱吒風雲的將領中,最耀眼的明星當屬一位奇男子——韓信。
蕭何力薦,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韓信出身貧寒,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苦於生計無著,在不得已時,還曾到熟人家裡混飯吃。一次,韓信在城下釣魚,有許多老婦在沖洗絲絮,其中一人見韓信餓得可憐,就給他飯吃,一連幾十天都是這樣,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對這位老大娘表示:「我將來一定要好好報答您老人家。」老大娘聽後很生氣,斥責韓信:「我是可憐你是王公貴族的後代,才給你吃的,你一個大男人連自己都養活不了,難道我還指望你報答我嗎?」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是個膽小鬼罷了。」「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韓信注視了對方良久,慢慢低下身來,從他的胯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這時的韓信內心是痛苦的,他不甘屈辱,恨不能一劍刺死對方,但又不甘心在自己的遠大志向和理想沒有實現的時候與這樣的無名之輩同歸於盡,他一定要有所作為,於是他選擇了忍耐和等待。
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之後,韓信的才華才被夏侯嬰、蕭何發現,韓信雖經他們多次推薦給劉邦,依然未受重用,一氣之下離劉邦而去。蕭何聞訊後心急如焚,連夜追趕,經過苦勸才將韓信追回。蕭何再次向劉邦力薦韓信,經過反覆爭取、陳說利害,劉邦這才同意舉行儀式,將韓信拜為大將。韓信拜將後,向劉邦陳述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方略,劉邦聽後大喜,自以為得信晚,對韓信言聽計從,部署諸將準備出擊,韓信這才有機會向世人展示他卓越的軍事才華。
聽信讒言,韓信與劉邦日漸疏遠
公元前206年,楚漢戰爭爆發。劉邦拜韓信為大將,韓信平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立下了赫赫戰功,然而卻最終沒有逃脫「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命運。這一切雖然主要是因為封建帝王為了鞏固政權,對有威脅的功臣宿將痛下殺手以消除隱患所致,另一方面也和韓信的所作所為、為人處世不無關係。
韓信引兵東進擊齊,未到平原渡口,得知劉邦的謀士酈食其已說齊歸漢,但韓信為了搶功,聽從辯士蒯通的讒言,率兵渡河擊齊。齊王田廣驚恐,認為是酈食其欺騙了自己,便把他烹死了,然後率眾降楚。這一行動不僅造成了不必要的犧牲,而且斷送了劉邦的特使酈食其的性命,也使劉邦背上了背信棄義的惡名。雖然韓信最終佔領了齊國,消滅了楚國的援軍,但君臣之間的關係卻籠罩上了一層陰影。
韓信是軍事上的天才,但在政治上卻很幼稚。韓信平定齊國,項羽非常恐慌,就派武涉去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稱王齊地。這時的韓信卻以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為由拒絕了武涉的遊說。蒯通就用相人術勸說韓信,認為他雖居臣子之位,卻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險,終於說動韓信。但韓信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脫離劉邦自立為王,也沒有選擇做忠臣順民,而是以齊地初定,需立王掌政以安民心為由,遣使修書請求劉邦封他為代理齊王。
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急需救援,看了韓信上書內容,劉邦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湊近他的耳朵說:「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就此機會封他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則可能發生變亂。」劉邦經提醒也明白過來,改口罵道:「男子漢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是真王了,還做什麼代理啊!」於是派張良前去封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
對於韓信這種乘人之危、逼宮似的做法,劉邦肯定是懷恨在心,君臣之間的陰影已變成了裂痕,可惜的是韓信對於危險卻沒有足夠的認識,在這之後,韓信不但沒有去彌合裂痕,而是又一次加深了裂痕。
公元前202年,劉邦乘項羽無備,楚軍饑疲,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約韓信從齊地(今山東),彭越從梁地(今河南東北部)南下合圍楚軍。韓信、彭越並未如期南下。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今河南淮陽西北),楚軍反擊,劉邦大敗而歸。為調動韓信、彭越,劉邦聽從張良之謀,劃陳(今河南淮陽)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封彭越為梁王,劃濉陽(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東東阿南),為其封地,直到這時韓信、彭越才心滿意足,領兵南下,聚殲楚軍於垓下,項羽眼見大勢已去,慷慨自刎於烏江邊,歷時5年的楚漢戰爭以漢王劉邦奪得天下而告終。
不知收斂,韓信最終招禍身亡
劉邦在勝利之後,馳入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後改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今江蘇邳縣東)。憑心而論,劉邦為人還算寬厚,依然將韓信封王,並沒有深究韓信當年要官要地的舊賬。可惜的是韓信不知收斂,終於招禍身亡。
那時韓信初到楚國,到各縣鄉邑巡察進出都派軍隊戒嚴,前呼後擁,排場十足,過分張揚。項羽的逃亡將領鍾離昧,曾是韓信舊友,前來投奔他,韓信明知鍾離昧是劉邦正在追捕的逃犯,還是收留了他。公元前201年,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的計策,說天子要出外巡視會見諸侯,通知諸侯到陳地相會,韓信聞訊後感到了危險,政治上的不成熟再一次使他猶豫不決,首鼠兩端。經過一番權衡之後韓信選擇了賣友求榮,帶著鍾離昧的人頭去見劉邦。劉邦這一次再也不能容忍這個巨大的威脅繼續存在,將韓信軟禁在身邊,並貶為淮陰侯。
被貶之後的韓信並沒有認真反思自己的行為,調整自己的心態,而是怨天尤人,在家中悶悶不樂、牢騷不斷,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反而認為自己功高蓋世,對於和絳侯周勃、穎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對同僚也缺乏起碼的尊重。
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榮幸。」誰知韓信不但不領情,反而諷刺說:「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這樣的人同級別,真是丟人啊!」樊噲是什麼人?他既是劉邦的連襟,又是劉邦的心腹,當初在鴻門宴上還曾救過劉邦的性命,如此的人物韓信都不放在眼裡,其他人更不在話下。韓信漸漸失去了大家對他的同情。
公元前196年,就在漢高祖劉邦帶兵討伐巨鹿郡守陳豨時,韓信竟然密謀殺害呂後和太子,呂後和蕭何設下計謀,將韓信誘至長樂宮,以「叛亂」之名殺死了韓信,並誅其三族。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理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但人無完人,韓信由於性格和品質上的一些弱點,加之在政治上的嚴重失誤,幾次關鍵時刻都優柔寡斷,最終死於非命,並被誅滅三族。一代名將,死非其所,令人扼腕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