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鄭成功軍隊諜報不發達:「炮斃順治」僅傳說 | 陽光歷史

 

A-A+

台灣鄭成功軍隊諜報不發達:「炮斃順治」僅傳說

2016年05月12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141 次

一位23歲的皇帝正當年富力強,卻突然撒手人寰---歷史上關於清朝皇帝順治之死,一直有許多猜測。他因何而死?得天花,還是被鄭成功炮斃於廈門?請看廈門文史專家何丙仲對順治死因之新解。

順治之死是清朝十大奇案之一。之前流傳較廣的有順治出家並圓寂於五台山,但更多學者認為順治死於天花。隨著近年一本手抄本《延平王起義實錄》的出現,其中稱:「有人密啟藩主:以高崎之戰,偽虜順治實在在思明(即廈門)港被炮擊沒」,因而因應了「順治是被鄭成功炮斃於篔簹港,鄭成功得時機收復台灣」的民間傳說,一度引發我市有關學者們的熱議。

長期研究鄭成功史跡的廈門文史專家何丙仲研究員,退休後在閱讀史料時意外地發現,這一「有人密啟」或民間傳說雖不足以為信,但這一史實卻還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

順治並未出征廈門,卻有大人物戰死廈門

何丙仲曾任廈門市鄭成功紀念館副館長。他說,順治沒有死於廈門的最大根據,就是順治並未親征,也就是說,順治根本就沒到過廈門。

順治帝福臨,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福臨當政時,鄭成功的海上勢力是他的心腹大患。清政府對鄭成功很忌諱,一度想把他招安,均遭拒約,終使順治帝於1660年下決心派兵出征,圍剿鄭成功軍隊。

何丙仲認為,歷來的文獻,如楊英的《先王實錄》、阮旻錫的《海上見聞錄定本》等,對清軍投入於征廈的兵力都比較籠統,連清將的姓名官爵也一片混亂,例如《海上見聞錄》出現過 「昂邦章京」,「二等蝦」、「梅勒」、「紅帶梅勒士心秀」;《先王實錄》為「昂拜章眼紅」、「真滿哈喇士心」、「真滿呢馬勒、石山虎。」 黃宗羲《鄭成功傳》則為「哈喇士星」等等,因為滿漢文化存在差異,連文獻讀來都不知所云。「因而才會有順治親征廈門的傳說產生。」

他查閱《清史稿》,發現參加廈門之戰的確實有一大批滿洲貴族,或為皇親國戚,或為重臣之裔,其中有努爾哈赤之侄務達海,三等侍衛署甲喇額真和托,戰死在廈門的有甲喇額真赫特赫(死後「予世職拜他喇布勒哈番」)、覺羅拜山之子莫洛渾(死後「贈三等伯,諡剛勇」)、阿哈丹(死後「卹贈三等阿思哈尼哈番」)、皇太極十六大臣之一的薩弼翰之孫哈爾弼(死後「授拖沙喇哈番」)等。頭銜和規格之高,是鄭成功前所未遇。當時清鄭雙方存在文化差異,加上情報工作也未必到位,以至於有人發生誤會,誤以為炮斃的是順治皇帝本人,便向鄭成功「密啟」。

當時這種誤會是經常發生的。比如,帶兵到廈門的這個達素,《海上見聞錄》等文獻都說他廈門兵敗後,到福州吞金自盡。其實不然,《清史稿》記載他兵敗後,當年被「召還」,康熙八年(1669年)因鰲拜而受牽連落職,不久官復原職後,才去世。

鄭成功諜報不發達,炮斃順治成美麗傳說

關於順治皇帝是在廈門被鄭成功的軍隊炮轟而死的說法,在2004年提出,這種說法的首倡者的依據是《延平王起義實錄》手抄本。

《延平王起義實錄》是泉州南安的鄭成功後裔鄭夢彪提供的,只是手抄本,而且年代久遠,內容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僅能作為參考資料,但不能作為史料。

但在廈門,「順治帝被炮斃於篔簹湖」這一說法已經流傳了幾百年,一些地方人士也贊同這一說法。這是為什麼呢?何丙仲也分析了其原因:當時諜報系統又不發達,鄭成功與清政府來往不多,對清軍內務、機構不熟悉。鄭軍大炮擊中了清軍那些講究高規格排場的皇親國戚、龍子龍孫以後,鄭成功一方誤認為擊斃皇帝,就不值得奇怪了。「雖然鄭成功本人『當時恍惚,未敢信耳』(《延平王起義實錄》),但這個傳說卻已流入廈門民間,流傳至今。」何丙仲說。

少帝染病逝於北京,鄭成功得機收復台灣

至於順治真正死因,何丙仲最近在閱讀明末清初一些有關西洋耶穌會教士的文獻中,也發現一些有趣而且有價值的史料。

話還要從來自德意志的耶穌會士湯若望說起。1651年,順治皇帝親政。大學士範文程引見湯若望給順治皇帝。湯若望不僅給皇太后治好了病,還給後來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治好了病。此後,順治向湯若望請教天文、曆法、宗教等學問,還向他請教治國之策,交往甚密。年輕的順治和60歲的湯若望的關係有如孫輩之對待祖父。在湯若望眼中,順治具有審慎、公正的品質和正確的判斷能力,但也有不足之處,如暴躁的脾氣,對迷信活動的愛好,以及極度沉湎女色的天性。他對轉變順治為天主教徒的願望從未削減,雖然1658年後,因受到太監和僧人的影響,順治與湯若望的關係有所弱化。

1660年,董鄂妃因病去世,順治傷心至極。照湯若望的話說,順治本來已患了嚴重的肺結核病,又在曠日持久的葬禮和道場上大受折騰,於是在董鄂妃死後四個半月,染上天花,三天後即1661年2月1日也死了。

當皇帝奄奄一息的時候,湯若望還去看望過他。順治看了一眼他事先準備的以死亡與永恆為主題的勸導詞,表示說在他痊癒之前不想進一步討論這個題目,湯若望在日記中寫道。

何丙仲據此推斷順治死於北京是不爭之實,死因是感染天花。
不可否認的是,《延平王起義實錄》有一段相關文字,是以往鄭成功研究資料中所未見。其文為:「報偽朝順治崩,太子即位,是為康熙。藩喜曰,偽朝大喪,且達素新敗,虜必無暇南顧矣,我當速取公夷為根本地,然後再圖北征。」文中所說藩,就是鄭成功。已故的張宗洽先生認為,這段文字解釋了鄭成功對攻台時機的選擇,具有相當高的史學價值。

鄭成功是海峽兩岸民眾公認的民族英雄。順治去世後,年幼康熙繼位。1662年2月1日,鄭成功收復了被荷蘭殖民者強行佔領達38年之久的寶島台灣,為統一大業作出貢獻。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