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北宋兩個皇帝相互殘殺的花蕊夫人究竟有多美?
熟知中國歷史文化的人都清楚,自古就很難找到一個才華和美貌相得益彰的女子。一代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容貌雖好,但難稱得上絕世佳人;卓文君、上官婉兒雖然美貌出眾,但文采和才識比起鬚眉仍覺稍遜風騷。唯獨天府之國有一個叫做花蕊夫人的女子,不僅文采和才識不讓鬚眉,而且堪稱傾城傾國的絕代佳人。
「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花蕊夫人就是因其酷似花中嬌蕊那樣的楚楚動人,才成其美名。大宋文豪蘇軾曾讚美她說「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傾城傾國的絕世女子,結果卻讓大宋兩個皇帝太祖趙匡胤和太宗趙光義兄弟二人互相殘殺!
花蕊夫人,後蜀主孟昶的貴妃,五代十國女詩人。自小喝了都江堰江水長大的花蕊夫人天生麗質,後蜀主孟昶見後驚為天人,於是「近水樓台先得月」收入宮中,封為貴妃,號花蕊夫人。除了長得如花似玉之外,花蕊夫人的詩詞也寫得漂亮,做貴妃不忘創作,曾寫下上百首宮詞。
後蜀主孟昶少年風流,為尋找不到美女悶悶不樂,後來,有一位心腹太監在青城明察暗訪終於物色到一位美女。這位美女體態輕盈,淺著粉黛,容顏絕世,給人一種空谷幽蘭自然淡雅之感,孟昶如獲至寶,立即留在宮中,封為慧妃。
慧妃喜歡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特地為她修了一座牡丹苑,還下令在城牆上種滿芙蓉花,連尋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種。從此,成都也得了雅號,叫「錦城」。孟昶帶著慧妃登城飲酒賞花,望著花叢中的美人,感慨地說:你真美呀!這芙蓉不足以形容你的柔媚,這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艷,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啊,朕封你為花蕊夫人。
公元964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兵後蜀,誰知蜀軍不堪一擊,孟昶只得自縛請降,成了北宋的階下囚。花蕊夫人也成了囚徒,陪孟昶被押解進京。
對後蜀的這個絕色佳人,趙匡胤早有所聞,見了之後,才知其氣質風采遠勝傳聞。為驗證花蕊夫人的詩才,趙匡胤當場面試,要她即興賦詩一首。花蕊夫人脫口吟道:「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一首七言絕句,不僅將自己的才藝展示得淋漓盡致,還捎帶發洩了一腔亡國之恨,對不作為的男人們,語氣中不無揶揄和輕蔑。這一首振聾發聵的千古絕唱遂令趙匡胤感慨萬分,半天低頭不語。
趙匡胤儘管聽了儘管不是很舒服,但聰明的花蕊夫人只罵蜀國男人,並不針對他,所以趙匡胤還是對眼前這個才貌俱佳的奇女子產生了強烈的好感。不料僅僅過了7天,孟昶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於是,趙匡胤輟朝五日,素服發表,賻贈布帛千匹,葬費盡由官給,追封為楚王。趙匡胤見花蕊夫人全身縞素,愈顯得明眸皓齒,玉骨珊珊,便乘此機會,毫無顧忌地把「無家可歸」的花蕊夫人請進自己後宮,通宵侍宴。此時的花蕊夫人身不由己,只得低聲宛轉歌道:「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鬥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
後蜀主孟昶少年風流,為尋找不到美女悶悶不樂,後來,有一位心腹太監在青城明察暗訪終於物色到一位美女。這位美女體態輕盈,淺著粉黛,容顏絕世,給人一種空谷幽蘭自然淡雅之感,孟昶如獲至寶,立即留在宮中,封為慧妃。
慧妃喜歡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特地為她修了一座牡丹苑,還下令在城牆上種滿芙蓉花,連尋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種。從此,成都也得了雅號,叫「錦城」。孟昶帶著慧妃登城飲酒賞花,望著花叢中的美人,感慨地說:你真美呀!這芙蓉不足以形容你的柔媚,這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艷,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啊,朕封你為花蕊夫人。
公元964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兵後蜀,誰知蜀軍不堪一擊,孟昶只得自縛請降,成了北宋的階下囚。花蕊夫人也成了囚徒,陪孟昶被押解進京。
對後蜀的這個絕色佳人,趙匡胤早有所聞,見了之後,才知其氣質風采遠勝傳聞。為驗證花蕊夫人的詩才,趙匡胤當場面試,要她即興賦詩一首。花蕊夫人脫口吟道:「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一首七言絕句,不僅將自己的才藝展示得淋漓盡致,還捎帶發洩了一腔亡國之恨,對不作為的男人們,語氣中不無揶揄和輕蔑。這一首振聾發聵的千古絕唱遂令趙匡胤感慨萬分,半天低頭不語。
趙匡胤儘管聽了儘管不是很舒服,但聰明的花蕊夫人只罵蜀國男人,並不針對他,所以趙匡胤還是對眼前這個才貌俱佳的奇女子產生了強烈的好感。不料僅僅過了7天,孟昶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於是,趙匡胤輟朝五日,素服發表,賻贈布帛千匹,葬費盡由官給,追封為楚王。趙匡胤見花蕊夫人全身縞素,愈顯得明眸皓齒,玉骨珊珊,便乘此機會,毫無顧忌地把「無家可歸」的花蕊夫人請進自己後宮,通宵侍宴。此時的花蕊夫人身不由己,只得低聲宛轉歌道:「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鬥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
原來這趙匡胤本也是個英雄人物,當年千里送京娘,是何等的義薄雲天!後以一條棍棒打遍十八座軍州,又是何等的八面威風!此時有感於花蕊夫人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竟更加深了對花蕊夫人的愛慕之心。飲了幾杯酒後的花蕊夫人,紅雲上頰,更覺嫵媚動人。趙匡胤攜著花蕊夫人的玉手,同入寢宮,不久封花蕊夫人為貴妃。自此這位大宋的開國皇帝每日退朝必到花蕊夫人那裡,飲酒聽曲,尋歡作樂。
然而,垂涎花蕊夫人美貌的還有一人,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花蕊夫人來到汴京後,趙光義就一直窺伺動靜,尋找接近花蕊夫人的時機。但是花蕊夫人一直不喜歡心胸狹隘的趙光義。趙光義便採取威脅利誘的手段逼花蕊夫人就範。他不僅將自己的奪權篡位的陰謀相告於她,並且允諾說,自己坐上大宋皇帝的寶座後,一定讓她當上大宋的皇后,母儀天下。
曾發誓要報國恨家仇的花蕊夫人看到趙氏兄弟手足相殘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便順水推舟,先是委身於趙匡胤,後又尋機接近其弟趙光義,挑撥他們兄弟之情,致使他們兄弟早日反目。在一個雪花飄飄的夜晚,趙匡胤看到其弟趙光義與花蕊夫人在一起親熱,一時盛怒之下,便手持玉斧想砍殺趙光義,不料反被趙光義所殺。這趙光義生怕花蕊夫人將這天晚上的事情洩露出去,當即用箭將花蕊夫人射死。一代絕色佳人便從此香消玉隕。這就是歷史上流傳千古的「燭光斧影」的故事。
趙匡胤死後的第二天,趙光義便即位做了皇帝,是為宋太宗。在趙光義的一生中,有過無數女人,然而卻永遠沒有一個女人,比得上花蕊夫人一樣讓他不恥下拜,讓他刻骨銘心。
宋太祖暴斃之謎:或因花蕊夫人而引起的謀殺
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朔風凜冽,大雪飛揚。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晉王趙光義入宮。趙光義趕到後,宋太祖屏退了左右侍從,獨自與趙光義酌酒對飲。守在殿外的宦官和宮女遠遠看見殿內燭火搖晃不定,趙光義的人影突然離席起身,擺手後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麼。不久,便聽見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同時大聲喊道:「好為之,好為之。」兄弟二人飲酒至深夜。趙光義告辭兄長出去後,宋太祖才解衣就寢。
曾發誓要報國恨家仇的花蕊夫人看到趙氏兄弟手足相殘大有一觸即發之勢,便順水推舟,先是委身於趙匡胤,後又尋機接近其弟趙光義,挑撥他們兄弟之情,致使他們兄弟早日反目。在一個雪花飄飄的夜晚,趙匡胤看到其弟趙光義與花蕊夫人在一起親熱,一時盛怒之下,便手持玉斧想砍殺趙光義,不料反被趙光義所殺。這趙光義生怕花蕊夫人將這天晚上的事情洩露出去,當即用箭將花蕊夫人射死。一代絕色佳人便從此香消玉隕。這就是歷史上流傳千古的「燭光斧影」的故事。
趙匡胤死後的第二天,趙光義便即位做了皇帝,是為宋太宗。在趙光義的一生中,有過無數女人,然而卻永遠沒有一個女人,比得上花蕊夫人一樣讓他不恥下拜,讓他刻骨銘心。
宋太祖暴斃之謎:或因花蕊夫人而引起的謀殺
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朔風凜冽,大雪飛揚。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晉王趙光義入宮。趙光義趕到後,宋太祖屏退了左右侍從,獨自與趙光義酌酒對飲。守在殿外的宦官和宮女遠遠看見殿內燭火搖晃不定,趙光義的人影突然離席起身,擺手後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麼。不久,便聽見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同時大聲喊道:「好為之,好為之。」兄弟二人飲酒至深夜。趙光義告辭兄長出去後,宋太祖才解衣就寢。
然而到了次日凌晨,宋朝的開創者太祖忽然離奇駕崩,年僅五十歲。這是歷史上稱為「斧聲燭影」的一種說法,這種說法出自宋代文瑩的山林老僧名為《湘山野錄》的書裡。
事實上,在官修的宋史上,關於趙匡胤之死,都是語焉不詳的。《宋史.太祖本紀》中只有兩句簡單的記載。一句是「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另一句是「受命於杜太后,傳位於太宗」。
官修宋史語焉不詳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與自宋太宗趙光義以後的北宋皇帝都是由太宗一支人繼承有關。這些人既不願說清事實,又不好胡編歷史,最妙的辦法就是繞過去。那麼,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究竟發生了什麼?趙匡胤真正的死因是什麼?
首先,我們看《湘山野錄》裡的第一句:「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晉王趙光義入宮。」這顯然就出現了一個疑問,為什麼宋太祖突然召趙光義入宮?而且時間是深夜。有什麼重要的秘事非要這時候談?再看後一句:「趙光義趕到後,宋太祖屏退了左右侍從,獨自與趙光義酌酒對飲。」這裡也有兩個疑問,一是二人深夜見面,難道就僅僅是為了喝酒?二是,即便只是為了飲酒,為什麼要屏退左右侍從?只有一個答案,就是有重要秘事要談,到底是什麼事呢?
接著看「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什麼是「柱斧」?並不是用來砍人的斧頭,而是一種可以把玩於手中的文具類用品,形狀似一支輕巧的如意,由玉或水晶製成。君主一般用這東西在圖紙上勾畫,拿在手中正合適。
宋太祖不是長臂猿,他要拿「柱斧」這玩意兒戳地,就得蹲下身來。這就更奇異了!兩個人喝著酒,怎麼就忽然拿「柱斧」戳地呢,還發出清晰的「嚓嚓」聲?一邊戳還一邊喊「好為之,好為之」。關於這句話,有的解釋是「好做」,有的解釋是「好好幹」。
首先,我們看《湘山野錄》裡的第一句:「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晉王趙光義入宮。」這顯然就出現了一個疑問,為什麼宋太祖突然召趙光義入宮?而且時間是深夜。有什麼重要的秘事非要這時候談?再看後一句:「趙光義趕到後,宋太祖屏退了左右侍從,獨自與趙光義酌酒對飲。」這裡也有兩個疑問,一是二人深夜見面,難道就僅僅是為了喝酒?二是,即便只是為了飲酒,為什麼要屏退左右侍從?只有一個答案,就是有重要秘事要談,到底是什麼事呢?
接著看「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什麼是「柱斧」?並不是用來砍人的斧頭,而是一種可以把玩於手中的文具類用品,形狀似一支輕巧的如意,由玉或水晶製成。君主一般用這東西在圖紙上勾畫,拿在手中正合適。
宋太祖不是長臂猿,他要拿「柱斧」這玩意兒戳地,就得蹲下身來。這就更奇異了!兩個人喝著酒,怎麼就忽然拿「柱斧」戳地呢,還發出清晰的「嚓嚓」聲?一邊戳還一邊喊「好為之,好為之」。關於這句話,有的解釋是「好做」,有的解釋是「好好幹」。
做什麼?幹什麼呢?
由於這些諸多疑點,便有了趙光義毒死兄長一說。尤其是「趙光義的人影突然離席起身,擺手後退,似在躲避和謝絕什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樣一幕——趙光義在酒裡下了毒,趙匡胤喝下,毒性發作,他順手抓起「柱斧」戳向趙光義,但已經沒有足夠的力氣,於是身子一軟蹲下,也可能是倒下或趴下,手裡還拿著「柱斧」在地上痛苦地戳著,口中喊道:「好為之,好為之。」而趙光義驚慌離席起身,本能地躲避。
如果是這樣一種情形,趙匡胤在說「好為之」這句話的前面,篤定有一段趙氏兄弟間的談話。談話內容會是什麼呢?應當是趙光義請求趙匡胤死後將皇位傳給自己,當然,這請求中帶著威逼。趙匡胤猶豫憤怒間,毒性發作,這一刻他感覺生命走到了盡頭,萬般悲憫無奈地說:你繼位吧,你好好做,好好幹。
我要說的是,這一幕並非是空穴來風的主觀臆想。從「斧聲燭影」事件前後,就可以得到一些依據。
首先說說趙光義,他在開封府擔任府尹,長達16年。在這期間,他培養了自己的大批黨羽。在他的旗下,有精通吏術的宋琪、有能言善辯的程羽、有文武雙全的賈琰,可以說是人才濟濟。而且趙光義本人禮賢下士,善於交友,情商和智商都很高。所以他的勢力不僅大,而且在朝中根深蒂固。
到了開寶九年(公元976年)三月的時候,朝中的群臣爆發了「遷都之爭」。趙匡胤認為以開封作為國都,地理位置雖然不錯,然而地勢不險,不易防守,容易四面受敵。於是有意遷都洛陽。雖然兩地各有利弊,但在趙匡胤看來,遷都洛陽是利大於弊。
大臣們對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譬如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李懷忠就認為:開封得運河漕運之利,有通往江南之便,每年從江淮運來百萬斛米供給京師數十萬軍隊。而且東京根基已固,不能動搖。
趙匡胤卻不聽從,他認為開封城中所需物資全仗水路由外地運送,萬一開封被圍,後果難以想像。
看起來,趙匡胤已經下了決心遷都。而這時候,也反對遷都的趙光義說了一句微言大義的話:「在德不在險。」
我要說的是,這一幕並非是空穴來風的主觀臆想。從「斧聲燭影」事件前後,就可以得到一些依據。
首先說說趙光義,他在開封府擔任府尹,長達16年。在這期間,他培養了自己的大批黨羽。在他的旗下,有精通吏術的宋琪、有能言善辯的程羽、有文武雙全的賈琰,可以說是人才濟濟。而且趙光義本人禮賢下士,善於交友,情商和智商都很高。所以他的勢力不僅大,而且在朝中根深蒂固。
到了開寶九年(公元976年)三月的時候,朝中的群臣爆發了「遷都之爭」。趙匡胤認為以開封作為國都,地理位置雖然不錯,然而地勢不險,不易防守,容易四面受敵。於是有意遷都洛陽。雖然兩地各有利弊,但在趙匡胤看來,遷都洛陽是利大於弊。
大臣們對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譬如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李懷忠就認為:開封得運河漕運之利,有通往江南之便,每年從江淮運來百萬斛米供給京師數十萬軍隊。而且東京根基已固,不能動搖。
趙匡胤卻不聽從,他認為開封城中所需物資全仗水路由外地運送,萬一開封被圍,後果難以想像。
看起來,趙匡胤已經下了決心遷都。而這時候,也反對遷都的趙光義說了一句微言大義的話:「在德不在險。」
叫人意想不到的是,趙匡胤聽了這句以後,默然無語。等到趙光義出殿後,他居然對左右大臣說:「晉王的話不錯,然而不出百年,天下民力必盡敝。」於是,遷都計畫沒有施行。趙光義一句話就能說動趙匡胤,是他在趙匡胤心目中的地位極重極高,還是這句話本身就含義深刻,合情合理呢?兩方面原因都有。
我們來看看「在德不在險」這句話的出處——此語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為戰國時著名軍事家吳起的重要觀點。
據《史記》載:有一次,魏武侯攜吳起乘船渡河。行至中流,魏武侯一邊欣賞著兩岸險峻山峰一邊說:「多麼堅固美好的山河呀!這不正是魏國得以鞏固的根本嗎!」
吳起立即回答說:「國家政權鞏固與否,其根本原因在於施德政而不在於天險屏障。古代的三苗王國左洞庭(即洞庭湖)右彭蠡(即鄱陽湖),但因為他不修德義,而被夏禹所滅;夏桀的都城左河濟(河指黃河,濟指濟水),右泰華,伊闕(春秋時周的關塞,地勢險要,在今河南洛陽南)在其南,羊腸(即羊腸阪,在山西境內)在其北,可謂固若金湯,但由於他實行暴政,被商湯所取代;殷紂王所居的國都左孟門(即孟門山,在太行山東),右太行(即太行山),常山(即恆山,在山東境內)在其北,大河(即黃河)經其南,但因為他為政殘暴,而被周武王所殺。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如果您不施德政,船上的人們都會成為您的敵人。」魏武侯聽了吳起的一番話,十分感歎。
由此可見,趙光義的「在德不在險」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他說出這樣一句話,倒不是為趙匡胤著想,而是出於自己的憂慮。因為一旦遷都,他的勢力肯定就會被削弱。不管趙匡胤遷都是否有這個目的和深意,他都會對此憂慮。他要保持住自己的勢力,這說明他有繼位當皇帝的野心。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事實上,在「遷都之爭」6個月後,這位趙光義就由晉王變成了皇帝。這就要說到「斧聲燭影」事件之後發生的事情——
據《續資治通鑒.卷八》記載: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趙光義告辭兄長回去後,到了凌晨,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繼恩去召皇子趙德芳入宮,而王繼恩卻去了開封府請趙光義。到了地方,看見程德玄站在府門外。這又是一個疑點。注意時間,此時是凌晨,程德玄怎會站在開封府門外?他顯然是在等什麼人的到來。有一點必須說明,程德玄是趙光義的心腹,他精通醫術。
王繼恩看到程德玄後,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接著二人對話——
王繼恩問:「你怎會在這裡?」
程德玄答:「前夜二鼓時分,有人在我家大門口喚我出去,說是晉王召見,但我出門一看,沒人。反覆三次,確實沒人。我擔心晉王生病,就來開封府探視,剛到門口,就瞅見您了。」
請特別注意這兩句對話,程德玄說:「前夜二鼓時分,有人在我家大門口喚我出去。」然而,接著又說,沒看到呼喚的人。那麼,這個「人」是否存在,只有程德玄自己最清楚。二人這番對白,想表明的是,雙方只是偶遇,而非事先約定。欲蓋彌彰。這裡有一種很大的可能性,就是趙光義早就收買了王繼恩。雖然宋朝沒有宦官干政的現象,但這並不能低估宦官的身份。趙光義素來與內侍大臣關係密切,而王繼恩是個審時度勢的人,在儲君的候選人中,他知道趙光義的實力是超強的。如果他幫助趙光義,便有機會獲得擁立之功。所以,他違背宋皇后的懿旨,直奔開封府。
由此可見,趙光義的「在德不在險」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他說出這樣一句話,倒不是為趙匡胤著想,而是出於自己的憂慮。因為一旦遷都,他的勢力肯定就會被削弱。不管趙匡胤遷都是否有這個目的和深意,他都會對此憂慮。他要保持住自己的勢力,這說明他有繼位當皇帝的野心。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事實上,在「遷都之爭」6個月後,這位趙光義就由晉王變成了皇帝。這就要說到「斧聲燭影」事件之後發生的事情——
據《續資治通鑒.卷八》記載: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趙光義告辭兄長回去後,到了凌晨,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宋皇后立即命宦官王繼恩去召皇子趙德芳入宮,而王繼恩卻去了開封府請趙光義。到了地方,看見程德玄站在府門外。這又是一個疑點。注意時間,此時是凌晨,程德玄怎會站在開封府門外?他顯然是在等什麼人的到來。有一點必須說明,程德玄是趙光義的心腹,他精通醫術。
王繼恩看到程德玄後,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接著二人對話——
王繼恩問:「你怎會在這裡?」
程德玄答:「前夜二鼓時分,有人在我家大門口喚我出去,說是晉王召見,但我出門一看,沒人。反覆三次,確實沒人。我擔心晉王生病,就來開封府探視,剛到門口,就瞅見您了。」
請特別注意這兩句對話,程德玄說:「前夜二鼓時分,有人在我家大門口喚我出去。」然而,接著又說,沒看到呼喚的人。那麼,這個「人」是否存在,只有程德玄自己最清楚。二人這番對白,想表明的是,雙方只是偶遇,而非事先約定。欲蓋彌彰。這裡有一種很大的可能性,就是趙光義早就收買了王繼恩。雖然宋朝沒有宦官干政的現象,但這並不能低估宦官的身份。趙光義素來與內侍大臣關係密切,而王繼恩是個審時度勢的人,在儲君的候選人中,他知道趙光義的實力是超強的。如果他幫助趙光義,便有機會獲得擁立之功。所以,他違背宋皇后的懿旨,直奔開封府。
王繼恩和程德玄念完台詞後,一同進入開封府,去見趙光義。此時又出現一個極大的疑點——凌晨時分,趙光義居然還未就寢。這無疑說明他在等待大事的來臨。他聽說兄長趙匡胤暴亡,立刻作驚異狀,猶豫著不肯前往皇宮,提出要和家人商議。如此緊要的大事,又是危急關頭,和家人商量什麼呢?家人又不能參與朝政。很明顯,趙光義在作秀,他邊說邊走進內室。
這時候王繼恩著急了,他說了一句話:「時間久了,恐怕被別人搶了。」這句話完全暴露了實情。「時間久了」是指什麼?宋皇后派他出宮,久不見他回,必定派其他人去召皇子趙德芳。其次,「恐怕被別人搶了」,這個「別人」是誰,「搶」什麼?這個關頭,王繼恩口中的「別人」除了趙德芳還會有誰呢?除了「皇位」還有什麼可以搶的呢?
再次,「搶」的意思就是奪,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趙光義早有奪取皇位的野心和計畫。這句話,也可以進一步推斷,王繼恩是趙光義在宮中的耳目,早已被收買。此刻他唯恐生米煮不成熟飯。
同時,王繼恩這句話也透露了另一個事實——據《宋史?程德玄傳》記載,王繼恩是帶著宋太祖的遺詔來找宋光義的。這顯然是個漏洞,如果是這樣,王繼恩就不會說出「時間久了,恐怕被別人搶了」的話了。關於這一點,在司馬光的《涑水紀聞》中,也只說是王繼恩自己決定去找晉王的,沒有提到遺詔一說。
在王繼恩的催促下,趙光義等三人冒著風雪趕往宮中。到了皇宮殿門外,王繼恩請趙光義在外稍候,自己去通報。程德玄卻主張直接進去,不用等候。說完就與趙光義一同闖入殿內。
宋皇后得知王繼恩回來了,開口問:「德芳來了嗎?」
王繼恩回稟:「晉王到了。」
宋皇后暈眩。此刻,趙光義已出現在她跟前。25歲的宋皇后,雖然是個年輕的皇后,但出身名門,位主中宮,多少瞭解一些政事,心裡知道,一切都完了。她哭著對趙光義說:「我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於官家了。」這句哭訴中有一個頂要緊的詞——「官家」。這個詞取義於「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是五代到宋朝對皇帝的稱呼。「三皇」是指伏羲、女媧、炎帝,「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宋皇后這樣說,就是承認趙光義做皇帝了。
趙光義什麼反應?他故作悲傷,淚流滿面地說:「共保富貴,不用擔心。」
至此,趙光義搶在侄子趙德芳之前登基為帝。而太祖之死,蹊蹺離奇。從公元976年10月19日夜另外幾個疑點,和趙光義登基後的一系列舉措,都不能不讓人猜測和推斷,所謂「斧聲燭影」之謎,就是趙光義精心策劃毒死兄長趙匡胤的一樁謀殺案。
疑點一,既然趙光義已經買通了宦官王繼恩,為何又要程德玄在府門外等候?是為了和王繼恩接頭嗎?不,他另有打算。我們知道,這個程德玄是精通醫術的,趙光義毒殺趙匡胤離開宮中時,趙匡胤即便毒性已發作,但還沒有嚥氣。因此,趙光義必須保證萬無一失,一旦趙匡胤不死,他還可以帶上程德玄前去,以醫治為名再次下手。
同時,王繼恩這句話也透露了另一個事實——據《宋史?程德玄傳》記載,王繼恩是帶著宋太祖的遺詔來找宋光義的。這顯然是個漏洞,如果是這樣,王繼恩就不會說出「時間久了,恐怕被別人搶了」的話了。關於這一點,在司馬光的《涑水紀聞》中,也只說是王繼恩自己決定去找晉王的,沒有提到遺詔一說。
在王繼恩的催促下,趙光義等三人冒著風雪趕往宮中。到了皇宮殿門外,王繼恩請趙光義在外稍候,自己去通報。程德玄卻主張直接進去,不用等候。說完就與趙光義一同闖入殿內。
宋皇后得知王繼恩回來了,開口問:「德芳來了嗎?」
王繼恩回稟:「晉王到了。」
宋皇后暈眩。此刻,趙光義已出現在她跟前。25歲的宋皇后,雖然是個年輕的皇后,但出身名門,位主中宮,多少瞭解一些政事,心裡知道,一切都完了。她哭著對趙光義說:「我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於官家了。」這句哭訴中有一個頂要緊的詞——「官家」。這個詞取義於「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是五代到宋朝對皇帝的稱呼。「三皇」是指伏羲、女媧、炎帝,「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宋皇后這樣說,就是承認趙光義做皇帝了。
趙光義什麼反應?他故作悲傷,淚流滿面地說:「共保富貴,不用擔心。」
至此,趙光義搶在侄子趙德芳之前登基為帝。而太祖之死,蹊蹺離奇。從公元976年10月19日夜另外幾個疑點,和趙光義登基後的一系列舉措,都不能不讓人猜測和推斷,所謂「斧聲燭影」之謎,就是趙光義精心策劃毒死兄長趙匡胤的一樁謀殺案。
疑點一,既然趙光義已經買通了宦官王繼恩,為何又要程德玄在府門外等候?是為了和王繼恩接頭嗎?不,他另有打算。我們知道,這個程德玄是精通醫術的,趙光義毒殺趙匡胤離開宮中時,趙匡胤即便毒性已發作,但還沒有嚥氣。因此,趙光義必須保證萬無一失,一旦趙匡胤不死,他還可以帶上程德玄前去,以醫治為名再次下手。
疑點二,趙匡胤突然命人召晉王趙光義入宮,並且屏退左右侍從,獨自與趙光義酌酒對飲。
為什麼突然召趙光義,這一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可以推測,那麼有一種可能——不是趙匡胤夜裡召趙光義入宮,而是趙光義主動求見,才應召前去。這時候,他剛從洛陽回來,便開始實施他的謀殺計畫。他攜帶準備好的毒藥到了宮中,在對飲中趁機將毒藥投到趙匡胤的酒中。趙匡胤之所以屏退左右侍從,並非是要和趙光義獨飲,而是有重大秘事要和趙光義交談,這個秘事,最大的可能就是誰來繼承自己的皇位。
再看趙匡胤死後,趙光義的一系列舉措。
舉措一:是我們熟悉的「金匱之盟」。太宗趙匡胤死得不明不白,趙光義為了顯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便拋出其母杜太后的遺命——在杜太后臨終之際,召趙普入宮記錄自己的遺命。據說當時太祖也在場,杜太后問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說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和福蔭。杜太后說:「你想錯了,若非周世傳位幼子,使得主少國疑,你怎能取得天下?你當汲取教訓,他日帝位傳光義,光義再傳光美,光美傳於德詔,如此,則國有長君,乃是社稷之幸。」
太祖聽完這番話,哭泣叩拜。杜太后便讓趙普將自己的遺命寫為誓書,藏於金匱之中。
這個「金匱之盟」,年代久遠,充滿迷霧。兄死弟及皇位並沒有先例,趙光義當皇帝名不正,言不順。然而,他既然當了皇帝,也就掌握了纂寫歷史和引導輿論的權利。因此,所謂的「金匱之盟」,很有可能是趙光義的杜撰。
再看後面的舉措,更加深了關於這一點的推測。
舉措二:趙光義一即位,立即詔趙普入朝,任命趙普為太子太保,在京師供職。
舉措三:趙光義即位為宋太宗後,先是大赦天下,以弟弟趙廷美(即趙光美,為避諱改名為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宋太祖和趙廷美的子女,均與趙光義的子女並稱為皇子皇女。宋太祖的舊部薛居正、沈倫、盧多遜、曹彬和楚昭輔等人也都加官晉爵。顯然,這是在剛剛登基、根基還不穩的情況下,所做出的安撫人心、消除動盪之舉。
太祖聽完這番話,哭泣叩拜。杜太后便讓趙普將自己的遺命寫為誓書,藏於金匱之中。
這個「金匱之盟」,年代久遠,充滿迷霧。兄死弟及皇位並沒有先例,趙光義當皇帝名不正,言不順。然而,他既然當了皇帝,也就掌握了纂寫歷史和引導輿論的權利。因此,所謂的「金匱之盟」,很有可能是趙光義的杜撰。
再看後面的舉措,更加深了關於這一點的推測。
舉措二:趙光義一即位,立即詔趙普入朝,任命趙普為太子太保,在京師供職。
舉措三:趙光義即位為宋太宗後,先是大赦天下,以弟弟趙廷美(即趙光美,為避諱改名為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宋太祖和趙廷美的子女,均與趙光義的子女並稱為皇子皇女。宋太祖的舊部薛居正、沈倫、盧多遜、曹彬和楚昭輔等人也都加官晉爵。顯然,這是在剛剛登基、根基還不穩的情況下,所做出的安撫人心、消除動盪之舉。
舉措四:一即位就迫不及待地改年號為「太平興國」。而根據慣例,新皇帝即位,都是次年才改用新年號紀年。為什麼宋太宗打破常規,將只剩下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興國元年呢?這越發說明他心懷鬼胎,要搶先為自己「正名」,以期造成不可逆轉的既成事實。
此外,關於「斧聲燭影」中,趙光義毒殺兄長趙匡胤的動機問題,有一種觀點,認為趙光義並不是因為奪取皇位而殺死趙匡胤的,而是另有原因——為了花蕊夫人費氏。這位花蕊夫人是後蜀後主孟昶寵妃,精通詩詞,才貌兼備。後蜀被宋滅後,孟昶與花蕊夫人都被俘虜,押送到開封拜見宋太祖。七天後,孟昶暴斃,有些史家認為是被宋太祖毒死。宋太祖趁機將孤苦無依的花蕊夫人收入宮中。因為久聞花蕊夫人才名,宋太祖要她即席吟詩。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吟道:「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頗有骨氣。反而讓宋太祖大為傾倒,封花蕊夫人做了妃子。
花蕊夫人入宋宮但不忘故主,繪孟昶畫像私掛奉祀。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拿出孟後主的畫像流淚訴說思念之情。此事被宋太祖入宮看見追問,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說:「所掛張仙,送子之神,蜀人皆知。」宋太祖這才未追究。不久,這張仙送子的畫像從禁中傳出,連民間婦女要想生兒抱子的,也畫一軸張仙,香花頂禮,至今不衰。
趙匡胤迷戀花蕊夫人費氏,從而懈怠政務。趙光義多次向趙匡胤進諫,而趙匡胤置若罔聞。於是,趙光義在隨趙匡胤到後苑騎獵,花蕊夫人侍駕隨行時,趙光義引矢瞄準走獸,突然回弓引滿而射,花蕊夫人一聲慘叫,當場斃命。
所以,趙光義在宮中調戲花蕊夫人,被哥哥趙匡胤發現,於是提起斧頭將之砍死的說法不可信。
因此,如果撲朔迷離的「斧聲燭影」的事件,就是趙光義毒殺趙匡胤,那麼,就只存在一個動機——趙光義要奪取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