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後突厥的沙漠之王阿史那默啜死在誰手裡?
突厥政權與漢族政權的恩怨不是一句話可以說得清的,兩個民族時戰時和,互相聯姻,卻又互相攻打。突厥最興盛時,作為唐朝北方的重要民族,給了唐政府極大的壓力。
公元630年,也就是貞觀四年,頡利可汗被俘之後,東突厥亡國。以後半個世紀內,東突各部都是比較穩定的。但是不是所有君王都有那麼大的氣度包容異族,而且突厥兵善戰,一旦有戰事發生,就要徵調突厥人東征西討,民族政策雖好,但耐不住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味的盤剝殺戮導致的是後突厥建立。
後突厥第一任可汗是阿史那骨咄祿,骨咄祿在位間,讓默啜住在南牙,現在的內蒙古呼和浩特,骨咄祿691年去世,默啜從侄子的手裡搶來了可汗之位。默啜的人生可以說是波瀾壯闊,他因助唐平契丹,曾被唐朝封為阿波干可汗,遷善可汗,立功報國可汗。
後來他又從唐朝取得河曲六州突厥降戶及種子農具生鐵……,得到這些以後,後突厥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優勢和空間,697年,他又向武則天請求安置在內蒙古,寧夏,包括山西等地的突厥降戶及單于都護府,又要求給大量農器,谷種,繒帛,鐵。武則天給谷種四萬斛,雜彩五萬段﹐農器三千件﹐鐵四萬斤。後突厥勢力極速增大。翅膀硬了以後,開始了攪擾唐朝邊境,掠奪人口畜產的勾當。
他擁兵四十萬,西討黨項,拔悉密,西突厥等十姓部落,遠征中亞昭武九姓取得成功,成功迫使九姓放棄土地投降唐朝,東擊奚、契丹等族,擴地萬里,漠北各部民族大部分受到他的控制,勢力和東突厥頡利可汗時相當。
公元703年,默啜與唐約和親不成,704年就大舉進攻,深入河北等地,擄掠人口八九萬。705年又進攻寧夏甘肅,奪走隴右牧馬萬餘匹。雖然708年張仁願在黃河以北,陰山以南進行大規模的阻撓,但是收效甚微,後突厥與吐蕃已經成為唐朝的隱患。儘管如此,兩國交往仍然十分頻繁,710年,默啜再派人要和親。就這樣,打一打,和一和,始終沒辦法真正平定。
716年,默啜進攻北方的拔野古部落,在土拉河大敗拔野古軍,勝利回歸時,他毫不戒備。因為他的威名赫赫,已經在沙漠上傳成了戰神,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幾乎就是北亞洲的沙漠之王了。可是,就這樣一個似乎不可戰勝的神話,他在回歸途中,在柳樹林,被拔野古部落的逃亡戰士頡質略斬殺!
可敬的頡質略,在部落已亡的絕望中仍然不放棄,他是一個殘兵敗將,但更是一個勇士。一般人都只有跪地求饒,可是他膽敢拿起劍,砍下敵人的頭,無論成不成功,都要盡力而為!他殺了默啜之後,把他的頭進獻給大武軍的郝靈荃,李隆基下令把默啜的頭掛在大街上。從此,拔野古,回紇,同羅,營,僕固共五個部落,投降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