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誤讀:蒙元並沒有將民族歧視政策列入法令?
說到蒙古建立的元朝,很多網友都覺得元朝奉行的是民族歧視政策,比如把人分成四等:蒙古人自然是第一等,色目人第二等,原來金國領地的漢人是第三等,原來南宋領地的漢人是第四等——也叫「南人」。還有,有人多元朝把全國人民分成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兵、六農、七匠、八倡、九儒、十丐。總之,在明朝人的筆下,蒙古建立的元朝刻意打壓漢人,在元朝的漢族人猶如豬狗,生不如死。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元朝建立對漢族人真的很殘暴嗎?
清朝著名學者魏源在他編修的《元史新編》中說:「明朝人特別喜歡批評前朝,總是說元朝一統天下之後,把內外分成三等,對色目人好,對中原人差,對北方人好,對南方人差。對於漢族人,想盡辦法提防作亂。元朝各個要害部門,全部都是元朝的世家大族,漢族人在其中還佔不到百分子一二。即便是元朝中期,受到皇帝恩寵的漢人最多也就當到翰林學士為止,從來沒有當宰相掌握大權的例子。」
魏源列舉的這些觀點,對後世影響極大,也是普通民眾對元朝的印象。之後,魏源批駁說:「在元世祖忽必烈時代,就重用金國的契丹族人耶律楚材為相。耶律楚材舉賢任能,毫無曾見。在忽必烈時代,就有漢族人史天澤、劉秉忠參與軍政要務,級別等同宰相。另外如趙璧、宋子貞、張文謙、姚樞、許衡、葉李等漢人,都曾經進入中書,輔佐大政。」
元世祖忽必烈有雄才大略,他之所以能夠在中原和江南站穩腳跟,和他推行的寬鬆的民族政策有著必然的聯繫。那麼,元朝究竟有沒有區分什麼色目人,南人呢?魏源說,有,那是在元朝中後期。
原來,元朝中後期,多數的蒙古族人猶如清朝的八旗子弟一樣,成為特權階級,自然引起各地漢人的不滿。隨著各地叛亂不斷,元朝中央對漢族人的信任也大打折扣。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比較明顯的歧視漢人和南人。這點其實可以理解。比如在元朝和朱元璋打仗的時候,把兵權交給漢人,確實很難讓人放心。要知道朱元璋他們打的就是民族牌。
至於說十等人——最有名的說讀書人是臭老九,其實也是明朝人說的。
明朝人編訂的元朝史料也有說漏嘴的時候,比如《元史·刑法》卷首說:「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緩弛而不知檢也。」朱元璋在建國後召開軍政大會,分析元朝敗亡原因,他說:「宋元寬縱,今宜肅紀綱」。」原來,歷史上真實的元朝,不是一個嚴刑峻法的朝代,而是一個執法寬仁,民族平等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