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是因何而死的?曹參為什麼選擇「蕭規曹隨」 | 陽光歷史

 

A-A+

蕭何是因何而死的?曹參為什麼選擇「蕭規曹隨」

2016年06月10日 宮廷野史 暫無評論 閱讀 585 次

  名相蕭何病重,眼看就快不行了。漢惠帝劉盈非常關心蕭何,並且他希望蕭何去世前能推薦一個得力的人選。於是他親自往探慰。一番噓寒問暖後,惠帝問道:「您百年之後,誰可接替你呢」?蕭何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他既不說不知道,也不說具體的人,只是含混地說了句:「知臣莫如主」。現在看來這簡直是廢話嘛!假如惠帝知道了,哪又何必問呢?

  但是在伴君如伴虎的人治時代,這種看似廢話的回答卻是非常高明的。且看他們接下來的對話。惠帝又問:「你覺得曹參怎麼樣?」蕭何回答:「皇上得到賢才了,我死而無憾!」其實蕭何心裡早就認定自己死後相國的最佳人選是曹參。但是他不能先說啊!蕭何是劉邦時代的老臣,而惠帝年輕。蕭何不直接推薦曹參,而讓年輕的惠帝說出來。既保護了將死的自己,也保護了曹參,同時還讓年輕的皇帝有了面子。蕭何死後,曹參順利當上相國。曹參也是劉邦時代的功臣。此人雖以戰功著稱,但並非莽漢武夫,而是個深諳黃老之術的人。他當上相國後,無作無為,一心守業,樂得清閒,上朝時很少有奏報,退朝後飲酒聊天,外人看來日子過得實在悠閒。

  剛即位的漢惠帝看不下去了,他暗自揣測是不是老臣輕視自己?有一天,惠帝就對曹參的兒子曹窯(時任中大夫)說:「你下班回家碰到你父親時,能不能替我問句話?你就這樣說:高祖剛死不久,現在的皇上年輕,沒有治理朝政的經驗,正要丞相多加輔佐,共同來把國事處理好。可現在你根本不過問朝廷大事,長此下去,怎麼能治理好國家呢?』你問完後,看你父親怎麼回答,回來後你告訴我一聲。不過你千萬別說是我讓你去問他的。」曹窯按皇帝的旨意,回家後用皇帝的問題質問曹參。曹參聽了兒子的質問,大發脾氣,大罵道:「你小子懂什麼朝政,這些事是該你說的嗎?你給我呆一邊去。」

  曹窯回到皇帝身邊,把曹參罵他的話說了一遍,皇帝聽了之後,覺得應該親自找曹參談談。第二天下朝後,漢惠帝單獨把曹參留下,對他說:「昨天曹窯問你的話,是我的意思,是我讓他去問你的。既然你認為曹窯不配談國政,那你就跟我談談吧!」曹參聽了惠帝的話,立即摘下官帽,跪在地上叩頭謝罪。惠帝也不生氣,和顏悅色地說:「沒事,你說吧!」曹參戰戰兢兢地問惠帝說:「請陛下您仔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誰更賢明英武呢?」惠帝回答說:「我怎麼敢和先帝相提並論呢?」曹參又問:「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蕭何相國相比,誰強呢?」漢惠帝笑著說:「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蕭相國。」曹參接過話茬:「陛下所言極是。先帝與蕭何治國平天下,法規制度已經完備,且行之有效,我等謹守各自職責,繼續執行下去不就行了嗎?」

  年輕的皇帝聽完後,若有所思。他點了點頭,說:「好了,我知道了,你退下吧!」從此漢惠帝再沒有干涉過蕭何的「無為」。曹參力主清靜無為,其實並非庸碌無為,而是不妄為、不亂為、不折騰、不擾民。經歷戰亂不久的百姓需要和諧安定,需要休養生息。動輒改弦易張,凡事另搞一套,必然帶來社會動盪,影響民眾安生。「蕭規曹隨」,是曹參對社會形勢的正確把握的情況下作出的最佳選擇。是對老百姓最好的報答。正是因了「蕭規曹隨」,西漢得以共享太平,發展生產,惠及民生。天下人都稱頌曹參的美德,民間歌謠說:蕭何定法令,明確劃一;曹參接相位,守而不失。

  由此聯想到當今地方政府的換屆和人事更替。新官上任不理舊事,前任領導大力倡導而現任領導換思路換做法,這種前抓後否、頻繁折騰的事情並不少見。另外,「一個年頭一陣風」的所謂新政,為了彰顯政績的所謂推陳出新等現象也時常出現。名義上是「為民辦事」,實則是空耗人力物力,貽害國計民生。由此看來,「蕭規曹隨」並非封建時代的陳舊做法,在當今仍舊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