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近代三所著名軍事院校 | 陽光歷史

 

A-A+

揭秘中國近代三所著名軍事院校

2018年01月25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95 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最初負責人是馮國璋,當時稱總辦(即校長),1906年,改由段祺瑞接任。其後,軍事專家蔣百里、第二次直皖戰爭中任皖軍總指揮的曲同豐等都先後擔任過校長。若從民國元年(1912年)算起,保定軍校辦過9期,畢業生達6000餘人。若從北洋武備學堂算起,保定軍校訓練了近1萬名軍官,其中1600多人獲得將軍頭銜。這些人遍佈當時的軍界和政界,在中國近代的政治舞台上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近代有許多風雲人物畢業於保定軍校。例如,中國近代著名的大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等都是畢業於保定軍校。吳佩孚是直系軍閥,曾坐鎮洛陽,擁兵數十萬,夢想統一中國,但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被打敗。孫傳芳也曾擁兵十多萬,威震一方,後被北伐軍打敗。

  國民黨方面畢業於保定軍校的有:蔣介石、張群、陳調元、蔣光鼐、陳銘樞、熊式輝、黃紹竑、張治中、傅作義、余漢謀、劉文輝、陶峙岳、唐生智、李品仙、羅卓英、周至柔、秦德純、顧祝同、陳誠、白崇禧、錢大鈞、劉峙、上官雲相、薛岳等。其中,蔣介石曾任國民政府首腦,統治中國20餘年。在國民政府中曾任部長級的人物有張群、張治中、顧祝同、陳誠、白崇禧等。曾任兵團司令級人物或國民黨高級將領的有熊式輝、顧祝同、劉峙、薛岳、羅卓英、傅作義、馬法五、周至柔、上官雲相、李品仙、余漢謀等。一些人成了地方實力派人物,如川軍的劉文輝、鄧錫侯,桂系的白崇禧、黃紹竑、李品仙,晉綏軍的楚溪春、傅作義等。應指出的是,唐生智也是一個有名的軍閥,在武漢國民政府時期,曾有軍隊20餘萬,與南京國民政府對抗,後被打敗。

  保定軍校的畢業生後來有不少人成為民主革命的骨幹,如李濟深,在軍校參加了辛亥革命,為阻止清軍南下攻打起義軍,冒險去炸漕河鐵橋,解放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季方同志在辛亥革命中參加滬軍北伐敢死隊,又投入討袁戰爭,解放後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第六屆副主席。北京警備副司令、國民軍副總司令兼第三軍軍長孫岳,1924年與馮玉祥聯合發動北京兵變,逮捕並囚禁了北洋政府總統曹錕。此外,鄧演達、陳銘樞、商震、方聲濤等,都曾投身於辛亥革命和討袁戰爭。還有不少人經過曲折的道路後,又投身於革命陣營,如張治中、傅作義、陶峙岳、楚溪春、劉文輝等。

  保定軍校畢業生後來成為中共著名人物的也不少,如葉挺是共產黨著名的軍事將領,在北伐戰爭中他率領的「鐵軍」使敵人聞風喪膽,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軍長。趙博生、董振堂是寧都起義的領導人,趙博生曾任紅五軍團副軍團長兼參謀長,董振堂任紅五軍團團長,先後為革命事業光榮犧牲。地下黨員、原國民黨第三十三集團軍副司令長官張克俠和何基豐,在淮海戰役的緊要關頭,分別率領第五十九軍和第七十七軍火線起義,為順利地取得淮海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雲南陸軍講武堂

  雲南陸軍講武堂

  雲南陸軍講武堂創建於1909年,1912年改稱為雲南陸軍講武學校。辛亥革命中,蔡鍔以講武堂師生為核心,領導武裝起義,成立了以蔡鍔為都督的軍政府。軍政府組織「北伐軍」,援川、黔、藏,促進了大西南的光復,為推翻封建帝制立下了功勳。護法戰爭中,曾任講武堂校長的唐繼堯聯合滇、川、黔軍,高舉「維護約法,以靖國難」的義旗,組成靖國聯軍聲討段祺瑞,響應孫中山護法軍政府的號令,其義舉吸引了湘、鄂、豫、陝、閩的將領率部加入,唐繼堯因而有了「八省聯軍總司令」之稱。

  講武堂的第二任校長是李根源。他一上任,就對學校進行改革。他增聘了一批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任教,如唐繼堯、李烈鈞、羅佩金等。這批留日士官生一方面留學時就在東京參加了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反帝反封建革命;到講武堂後,他們在講軍事的同時,也傳播了民主革命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們也帶來了日本先進的軍事理論和軍事思想,學員們受益匪淺。他又聘任了一批後來成為名將的軍事人才任教(如軍事家楊傑),還派遣唐繼虞赴日本考察軍事,將日本先進的管理方法帶回校內。

  1922年,為培養高級將校和參謀,以抗衡北洋軍閥控制的全國唯一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唐繼堯在講武學校內創立了雲南陸軍高等軍事學校。學校學制、教學直接倣傚日本陸軍大學和保定陸軍學校,並且聘請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陸軍大學及講武堂早期畢業生任教官。

  雲南陸軍講武學校培養出了許多叱吒風雲的人物。如新中國的朱德元帥和葉劍英元帥,民國時期的貴州省長兼黔軍司令盧燾,曾任北伐軍總參謀長的江西省主席朱培德,北伐軍總參謀長楊傑(曾任陸軍大學校長),雲南省長金漢鼎,雲南省主席龍雲、盧漢,熱河省主席孫渡,新疆省長盛世才。值得一提的是,還曾有200餘名越南、朝鮮的青年慕名前來講武堂求學,學成歸國後,成了國家的棟樑。他們中的代表是朝鮮崔庸鍵委員長,越南的武元甲大將。他們的成就,使得講武堂的聲名遠播海外。

  黃埔軍校成立時,雲南陸軍講武學校還派出教官劉耀揚、林振雄任教育長,王柏齡任教授部主任;講武學校第12期畢業生葉劍英參加了黃埔軍校的籌建工作,任教授部副主任;北伐軍高級將領中,講武學校師生也不少,朱培德為北伐軍第三軍軍長,范石生為第十六軍軍長,金漢鼎為第九軍軍長,朱培德和教官楊傑還先後擔任北伐軍總參謀長,他們都戰功卓著。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講武堂畢業的朱德、葉劍英分別參與領導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范石生曾以講武同學之誼,接濟和掩護過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隊伍,使其度過困境,最後率部走上了井岡山與毛澤東所部會師,也屬功不可沒。

  抗日戰爭時期,講武堂師生中不少人率部抗日,浴血奮戰。如:第三軍軍長唐淮源、師長寸性奇,率部血戰中條山,擊斃日寇8000餘人,以身殉國;第七十六軍軍長王甲本在湘桂戰役中英勇成仁,贏得了「硬漢將軍王甲本」的美名;第六十軍軍長盧漢,在徐州會戰中,浴血奮戰27晝夜,擊潰了號稱王牌軍的日寇板垣、磯谷師團;第五十八軍軍長孫渡和第三軍軍長楊宏光、副軍長張與仁率領以講武生為骨幹的所部在江西戰役、長沙戰役中,作出了重大犧牲,取得了輝煌的戰果。曾任講武學堂校長的龍雲組織全雲南省人民,為抗日戰場輸送了35萬將士,其中不少講武學校畢業生血灑疆場。

  解放戰爭時期,講武學校畢業生中,許多人也及時明辯是非,率部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如,第一八四師的潘朔端師長領導了海城起義,第六十軍曾澤生軍長領導了長春起義,雲南省盧漢主席、第九十三軍龍澤匯軍長、第七十四軍余建勳軍長等領導了雲南起義。

  黃埔軍校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是中國近代一所有名的軍事學校。因校址始設於廣州黃埔島,故通稱黃埔軍校。它是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大力幫助下建立起來的。

  黃埔軍校的創辦人是孫中山,孫中山為推翻滿清政府,奔走呼號。但他沒有自己的軍隊。他只能利用軍閥與滿清作鬥爭。後來雖然推翻了滿清,建立了共和,但由於軍閥部隊不聽調遣,共和政權還是滅亡了。因而,孫中山很想建立自己的軍隊。

  1921年12月,孫中山在桂林秘密會晤了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在會談中,馬林向孫中山提出了改組國民黨、國共合作和建立軍官學校等建議,孫中山都接受了。

  1923年8月,孫中山派出以蔣介石、張太雷(共產黨員)等4人組成的「孫中山博士代表團」去蘇聯考察黨務和軍事,參觀蘇聯紅軍和各種軍事學校,學習創辦軍校的經驗。考察團回國後不久,孫中山就下令成立「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任命蔣介石為籌委會委員長,開始緊張的籌備工作。

  中國共產黨積極地參加了軍校的籌建工作,先後派周恩來、葉劍英、惲代英、聶榮臻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幹部去軍校任職。中共中央還專門發出通告,指示各地區的各級黨組織多多選送優秀黨團員和進步青年到軍校學習,毛澤東就曾負責上海地區轉來的考生複試和接送工作。

  蘇聯政府對軍校的籌建也給予大力支持,先後給軍校提供了約200萬盧布的開辦費,同時運來了大批的槍支彈藥和教學設備,還派來以加倫將軍為首的十幾位經驗豐富的軍事顧問擔任學校的軍事和政治教育工作,使軍校初具規模。此外,蘇聯政治顧問鮑羅廷對軍校的設置、軍事組織的建立和政治制度的擬定,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1924年3月27日,來自全國各地的1200餘名考生在廣東高等師範學校舉行了為期3天的入學考試,經過嚴格挑選,正取學生350名,備取學生120餘名。這些人5月初到黃埔軍校入伍,正取生和備取生編成4個隊,成為黃埔第一期。孫中山親任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校本部以下設政治、教授、訓練、管理、軍需、軍醫6個部,李濟深、鄧演達為教練部正、副主任,王柏齡、葉劍英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後周恩來)為政治部主任,何應欽為總教官。此外還有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共產黨人擔任教官及各方面負責工作。

  1924年6月16日,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官和學生,包括共產黨人和國民黨人共500餘人在黃埔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孫中山親臨主持並致詞,正式宣告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成立。

  黃埔軍校自1924年6月創辦到1949年為止,在大陸共辦了23期。其中,軍校在黃埔島共辦7期,1930年9月遷往南京,後又遷往成都和台灣。黃埔軍校為國共兩黨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在國民黨方面,黃埔師生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有近40人。在共產黨方面,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中有5人出自黃埔,十名大將中黃埔出身的佔了3位,1955年授銜的57名上將中有黃埔師生9人。

  共產黨方面出自於黃埔軍校的著名人物有:左權、陳賡、周逸群、蕭克、徐向前、林彪、蔣先雲、劉志丹、羅瑞卿、黃公略、周士第、王爾琢、許光達、陳伯鈞、宋時輪、楊至成、郭天民、陶鑄、程子華、廖運周、張學思、曾中生、許繼慎、趙一曼、趙尚志、宣俠父、李運昌、段德昌、閻揆要、郭化若、彭明治、唐天際、張宗遜、盧德銘、李之龍、張子清、朱雲卿。其中,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的有徐向前、林彪。被授予大將的有陳賡、許光達。左權曾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犧牲於抗日戰場上。劉志丹是陝北紅軍的創建者。盧德銘是秋收起義的總指揮。羅瑞卿在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公安部部長。陶鑄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國民黨方面出自於黃埔軍校的著名人物有:杜聿明、胡宗南、張靈甫、鄭洞國、宋希濂、毛人鳳、關麟征、賀衷寒、鄧文儀、李仙洲、李默庵、陳明仁、康澤、鄭介民、李延年、李彌、胡璉、唐生明、俞濟時、黃維、戴笠、桂永清、謝晉元、范漢傑、邱清泉、廖耀湘、曾澤生、闕漢騫、董釗、李鐵軍、宣鐵吾、戴安瀾、唐生明、林偉儔、覃異之、鄭庭笈、文強、楊伯濤、侯鏡如、王耀武、孫元良、劉戡、陳大慶、曾擴情、邱行湘、郭汝瑰等。其中,杜聿明曾任徐州「剿總」副總司令,統兵數十萬。胡宗南是西北王,掌握國民黨的嫡系部隊四五十萬人。張靈甫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整編第七十四師師長。兵團司令級的人物有鄭洞國、宋希濂、李仙洲、李默庵、陳明仁、康澤、李延年、李彌、胡璉、范漢傑、邱清泉、廖耀湘、侯鏡如、王耀武。大特務頭子有戴笠、鄭介民、毛人鳳、文強等。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