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何以令日本輸個精光?
二戰中期,在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對於日美的實力對比,日本這方面唯有被稱為「關東軍大腦」的石原莞爾比較清醒,雖然他認為美日終有一戰,但他不主張及早對決,面對提前到來的太平洋戰爭,石原如是言:如果這場戰爭需要一萬元,那麼美國手裡有一百萬,而日本手裡只有一千元。
但這時石原莞爾已經靠邊站,說得不算。說得算的是他看不起的戰爭狂人東條英機。結果,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先贏後輸,且輸個精光——將明治維新以來的「戰果」全部搭了進去。
說到太平洋戰爭結束後,人們不明白:為什麼「怕死」的美軍,能夠擊敗「不怕死」的日本「虎狼之師」?
與日本作戰,當初美國大兵也心裡沒底。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大兵初與日本交戰時,其實是帶有一定程度的恐懼心態,如果論及一對一的格鬥,美國大兵非常害怕日本人,因為跟日本人一打仗,他發現日本人根本就不是人,全都是野獸,個個視死如歸。
眾所周知,日本的名將都以「非常規作戰」、冒險而聞名於世。
到了現代,這種好勇鬥狠、賭徒式的將領達到了癲狂地步。日本首相東條英機、海軍元帥山本五十六都是世界級賭徒人物。尤其山本五十六,既是一個著名海軍統領,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賭徒,他認為不會賭博的人沒有出息,所以他敢下賭注,要麼贏個痛快,要麼輸個精光。
而當時作為日本最高精神領袖的裕仁天皇,對日本軍人的賭戰也基本採取了縱容態度。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史學家赫伯特·比克斯戰後撰寫《真相:裕仁天皇與侵華戰爭》一書,此書獲得了普利策新聞傳記獎。該書詳細披露了日本內閣從決定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到擴大到太平洋戰爭的內幕,「天皇從一開始就默許,並在事後明確追認了他們的行動」。
太平洋戰爭是日本的最後豪賭,也是日本海軍在世界舞台的告別演出。 明知道勝算不大,卻不惜舉全國之力賭贏這場戰爭,日軍的最後演出,情不自禁,無法自拔。東條英機有句名言:「人生一世,下這麼一次從清水寺的平台上(日本著名跳崖自殺地)縱身而下的決心是必要的」。這句話活脫脫張揚了一個賭徒的個性。
突襲珍珠港和中途島海戰是東條英機和山本五十六在軍事上下的兩個大「賭注」,結果先贏後輸。為殊死一搏,他們甚至組織的了「少年敢死隊」——「神風突擊隊」成員平均年齡17歲,這些稚氣尚未脫盡的孩子在空戰中高呼「效忠天皇」「天皇陛下萬歲」的口號,駕駛「一次性飛機」衝向美國戰艦,為成人賭局付出了年少生命。
儘管東條英機和山本五十六展開的太平洋賭局是日本有史以來最大賭局,但任何瘋狂之物,均離滅亡不遠。太平洋戰爭自1941年12月7日始至1945年9月2日結束,歷時三年零三個月,最終結果,日軍完敗——不僅輸掉了大東洋——太平洋制海權,而且基本喪失了作戰能力。
為什麼以「賭神」著稱的日本將領在以往其他戰場所向披靡,到了太平洋戰場遇到美國,就賭不贏了呢?
首先看到,與以往日本軍國史山那些著名賭戰相比,山本五十六的賭局有著明顯不同。近代日本海軍的賭局,是在自己的實力基礎之上的勝算,賭局沒有脫離日本近海、賭資大於對手。而到了山本五十六,這場賭局就太大了,東條英機、山本五十六把賭局蔓延到了太平洋,意欲贏下整個世界。大得不著邊際,大得不自量力。
其次,賭王戰賭徒,當然是所向披靡;但遇到總莊家,就算賭到頭了。東條英機、山本五十六的前輩總是賭贏,可到了他們,最後連自己的命也賭沒了,因為他碰到的對手與以往不同——莊家美國。常勝賭徒,須有一技之長,師從「德國模式」的「東洋之才」對付政治軍事全面沒落的遠東世界綽綽有餘,但是遇到佔據「洋才」制高點的「美才」,立顯高度不夠。
美日開戰後,「東洋之才」在「美才」面前頓處下風。這是日本從未遇到的情況,從未戰過的西洋世界頂級高手。麥克壓撒的身後是世界第一政治大國的「旗幟」,第一經濟強國的「糧草」,以及第一軍事強國的「彈藥庫」,常勝賭徒遇到通吃全球的巨無霸莊家,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