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項羽為何寧死也「不肯過江東」? | 陽光歷史

 

A-A+

楚霸王項羽為何寧死也「不肯過江東」?

2016年05月11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608 次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

  這是宋朝才女李清照吟誦項羽的一首五言絕句,是歷來詩歌表現西楚霸王英雄氣概和悲壯人生的扛鼎之作。短短四句二十個字,準確地概括了項羽這個人物一生精神追求最本質的東西,活著,就要做人中豪傑,死了,也要當鬼中英雄;落魄苟活,大丈夫所不為也!

  李清照也算女中豪傑,與楚霸王似乎心有靈犀。她一語道破了項羽這類英雄好漢的人生信條和理想境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從這個意義上講,項羽在被困垓下、四面楚歌之時的慷慨悲歌,在烏江邊毅然放棄逃生而揮劍自刎,並非英雄末路、完敗認輸,相反成為他氣衝霄漢壯麗人生大戲的最高潮。

  單從表象上看,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的血性剛烈之舉,實在是令人為之讚歎的,於是自楚漢相爭以後,他的大英雄形象就永遠定格在中國人的心目中。

  美好而理想化的東西,人們往往不約而同地小心翼翼來維護,時間愈久遠愈是不忍去觸碰,生怕破碎似的;甚至連一點小小的質疑,都擔心刺破心目中那團華麗耀眼的光環,英雄的美名就這樣一代一代地傳唱了下來。我們當然首先應當承認項羽的武功蓋世、英雄氣魄,應當欽佩他的慷慨赴死、大義凜然。但對於項羽的執意不願回到江東去,亦應不必過度地誇張,似應作客觀公正地分析才是。——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人自己在自家庭院造的神太多,以至於後輩們無暇祭拜。

  項羽二十四歲時跟著叔叔項梁起兵反秦。發端之日,根據叔叔的指令,項羽殺了會稽郡守,奪過了當地的印把子;隨後輔助叔叔在吳中發號施令,很快「得精兵八千人」,基本掌控了今天長江以南的上海、江蘇南部及浙江嘉興一帶。這片地區,正是項羽腦海裡「江東」的基本輪廓,在他的情感天枰上,這塊土地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這裡是他跟隨叔父項梁躲避官家追究、負罪在逃的落腳之地,是他們叔侄受眾人追捧的榮譽之地,更重要的是他楚霸王后來輝煌霸業的發跡之地。很顯然,項羽視此地如故鄉,而他的祖籍——長江北岸的下相(今江蘇宿遷),因為跟他叱吒風雲的歲月與赫赫聲威關係不大,他並不看重。年輕而懷著凌雲壯志的項羽,看到秦始皇巡遊的鑾輿經過,情不自禁發出「彼可取而代也」豪言壯語的地方,也是這裡,他要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來,潛意識裡就是要給「拿他鄉作故鄉」的吳地的父老鄉親們看的,他格外重視和留意的觀眾在這裡,在江東。

  請看《史記.項羽本紀》裡這一段文字:「居數日,項羽引兵屠咸陽,殺秦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羽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項羽在咸陽實施屠城,燒殺搶掠,帶上金銀財寶和美女,他執意要東回。

  這個時候項羽是不假思索地要回江東去,義無反顧地要回江東去,為什麼?因為他正春風得意,他已功成名就,做了天下諸侯的老大——西楚霸王,美女如雲,金銀無數,幾與當年的始皇爺威風無二。當時有一位勸說他:關中這裡阻山帶河,四面屏障,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可以在此建都以定霸業。項羽笑了,是含譏帶諷的笑,他說:一個人富貴發達了而不回故鄉,就好比穿著綾羅綢緞在深夜逛街,誰能知道呢!風光了,就要衣錦還鄉,成功了,就要榮歸故里,這就是項羽潛意識裡濃厚的虛榮情結。至今在我們的同胞裡,這種情結依然根深蒂固。

  從一個愣頭小伙變成號令天下的霸王,手中千軍萬馬,眼前萬里江山,威風八面,終於做了人上人,成為項羽急不可待要回到江東的唯一理由。弄明白了這一點,待到他成了孤家寡人,落魄而逃,狼狽不堪時,說死也不願回江東去,也就順理成章了。

  事實恰恰如此。我們再來看看逃到烏江邊上,輸成精光蛋的項羽的心理和選擇,《史記.項羽本紀》載:「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項羽這裡講了兩層意思,但糾結的是一個主題,天要忘我,我能奈何;如今我虎落平川,一無所有,有何顏面去見江東父老?說來說去,困惑楚霸王的就是「沒臉」、「沒面子」、風光不再了;我,曾經不可一世的霸王,眼下這樣一副德性,如何能回老家,怎麼好意思去見父老鄉親?

  面子,光環照耀下的英雄更講究面子,比常人十倍百倍地在乎顧忌面子,這就是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的真正心理癥結。好漢不比當年,寧肯銷聲匿跡於外,也絕不破衣爛衫回鄉。因此從本質上講,項羽在我們心中應該是一個悲情的英雄,是一個可景仰而不可倣傚的英雄。提起他,我們只能是既表欽佩,又扼腕歎息;他是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也是個不識時務的小笨蛋;豪情壯舉感天動地,莽撞虛榮自毀前程。這才是有血有容的項羽。

  當然,人無完人,項羽雖年過而立即已謝幕,但人生總體是收穫大於損失,當後人再把他的烏江自刎加以正面的不斷演繹,一場因虛榮而選擇的自我了斷,對他也變成了意外的收穫。因為我們都渴望正直的人格,樂見道德楷模,都異口同聲地唾棄見利忘義,於是寧願拿他來做理想中的偶像。

  在這種心理作用下,用盡陽謀陰謀最終得到江山的劉邦,自然就顯得有些卑鄙猥瑣了。遺憾的是現實很「骨感」,芸芸眾生一邊頌揚項羽,一邊卻又都在倣傚劉邦,皆為利來、皆為利往,連最普通的田間農夫都深信,一張道德的空殼不能拿來當飯吃。在這一點上,蔣中正給我們做了個榜樣,委員長發現大事不好,不僅毅然過江,連那個寬闊的海峽也一步跨了過去,台灣雖小,可總是個活命的落腳地嘛。

  既然說到了項羽與劉邦這一對冤家,這裡不妨再囉嗦幾句:論年齡項羽能給劉邦做兒子,劉邦能給項羽當爹;一個是愣頭青一個是老江湖。子曰:薑還是老的辣!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