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南京法國梧桐是因宋美齡喜歡 蔣介石才種的嗎?
南京廣種法國梧桐,始於1920年代。1917年,孫中山發表《建國方略》,盛讚南京「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決心營造一個理想中的首都南京。孫中山的宏願,正是六朝古都20世紀民國范兒的歷史源頭。 爾後,1919年《南京新建設計畫》、1920年《南京北城區發展計畫》、1926年《南京市政計畫》、1928年《首都大計畫》陸續出爐,至1929年《首都計畫》定稿,「民國首都南京城」的宏願,終於變成了設計圖紙。
國都設計處處長林逸民在交出《首都計畫》時說:「全部設計皆為百年而設,非供一時之用,故於設計事項,不敢不格外慎重。」(《首都計畫》)設計者們的目標是「將首都一地不獨成為全國城市之模範,並足比倫歐美名城也。」(《首都計畫》)對於包括園林綠化、城市建築等多種元素在內的總體城市風格,設想「建築方面,不獨易臻新巧,且高下參差,至饒變化……主要機關建在中央,其他環列兩旁,有如翼輔拱辰之勢,若出自然,抑建築大道,互相貫連。察其地形,施工又便,加以鑿築湖池,擇地最易,園林點綴,隨在皆宜,於莊嚴璀璨之中,兼擅林泉風景之勝。」此設想在宏觀上採納歐美模式,微觀上則採用中國傳統形式,極富詩意,讓人聯想到漢唐氣象,天人合一的中華大美。
設計者們甚至給出了具體的園林綠化規模標準「大南京每一百三十七人,即占公園一英畝,此數實城市設計家所認為最適宜者也。」(《首都計畫》) 這標準,相當於公園和林蔭道佔全城面積40%,且平均每個南京市民可享有9平方米的林園綠地——超過了當時的倫敦、巴黎和柏林。為華盛頓的6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