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奇案:揭秘宋代一起滅門慘案背後的故事 | 陽光歷史

 

A-A+

大宋奇案:揭秘宋代一起滅門慘案背後的故事

2017年04月28日 演義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113 次

  一天,一個姓張的村民到縣衙去自首,說自己剛剛殺了人。知縣大人一審,才知道這個張某殺了一戶地主家六口人。此事非常嚴重,知縣不敢拖延,立即上報知州。當時的知州叫張泊。案情重大,張泊不敢馬虎,親自審理。他弄清楚案情之後,責問張某為何如此殘忍?張某也不隱瞞,回答張之州說:我親家家裡窮,每年都要向地主鄰居繳納租稅。交租重也就算了,可是這地主非常蠻橫霸道,經常辱罵我親家。我見了非常不爽,這口氣實在難以下嚥,心裡非常難過。我尋思著如何才能替親家出這口惡氣。現在我殺了地主一家六口,雖然沒有把地主全家殺光,留下一個活口,但也能為親家報仇雪恨了。心願了了,知州大人你該咋判就咋判吧。」張知州問道:「殺人一家六口,難道你沒有同黨嗎?」張某回答說:「這事情是我一個人做的。我知道殺人就得償命。我為親家報仇,不想連累其他人。所以我沒有同黨。」張泊又問:「殺了人你為什麼不逃命而要自首呢?」張某回答說:「我親家就是地主的鄰居,地主一家死了這麼多人,我親家脫不了干係。如果抓不到兇手,我親家哪能得到安寧?一人做事不連累其他人,所以我到縣衙自首。」

  張知州又問:「殺了人你為什麼不自殺而要自首呢?」張某回答說:「如果我死了,誰能確定我親家有沒有參與謀殺?又有誰來陳述這件事情的真相呢?同樣是死,我要死得讓別人明白,我覺得這是一種道義。」張知州認定案子已經沒有疑點,可以定罪了。但此時他有些猶豫。他覺得眼前的殺人犯是個仗義之人,敢於承擔,不迴避責任。他認為這樣的人死了怪可惜。於是他對張某說:「我想把你事情向上司匯報,請求他赦免你。」張某說:「殺了別人一家,怎麼敢苟且偷生?再說先王用死刑來制止犯罪,如果殺人者得不到懲罰,那麼如何制止犯罪呢?我不想因為自己而亂了天下法度。知州大人你就判我死刑吧!」張知州感歎良久,最後依法處死了他。

  這則發生在宋代的故事出自明人朱國楨的作品《湧幢小品》。張知州同情該犯人,表示可以向上級申請赦免。可犯人卻說「殺人一家,安敢苟活」,並以「豈願以一身亂下法哉」為由義正言辭地拒絕了知州的同情。可見這個張某並不是喪盡天良的惡徒,逼不得已走向極端。知州張泊對犯人的同情值得肯定,但他此時最應該做的不是向上級申請赦免,而是要思考是什麼讓一個良心並未泯滅的人走上殺人的極端!這才是最關鍵的問題,弄明白這個問題並將其匯報給決策者比赦免罪犯更妥當,更有意義。


標籤:



給我留言